APP下载

磁州窑釉装饰艺术

2010-08-15刘志国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0年3期
关键词:白地磁州窑白瓷

刘志国

河北省邯郸市陶瓷研究院 邯郸056200

磁州窑釉装饰艺术

刘志国

河北省邯郸市陶瓷研究院 邯郸056200

陶瓷的釉色装饰具有多种的功能元素,在我国民窑产品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釉装饰技术对于现代瓷器收藏具有借鉴作用与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介绍了磁州窑三大类、8种传统的釉色装饰技术。可供古陶瓷研究人员与陶瓷科技人员参考。

磁州窑;民窑;釉料;装饰技法;效果

磁州窑是我国民窑的杰出代表,磁州窑系是我国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陶瓷艺术发展史上,釉装饰艺术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釉色装饰具有多种的功能元素,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民窑产品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瓷器艺术常常是因才施艺,越是看似淳朴、乃至粗糙的瓷胎,就越需要以美的物质或元素对其进行装饰,使之变得丰满、绮丽、多姿。具有千年历史的磁州窑陶瓷,瓷胎多以粗质原料制成,因此,注重釉色装饰成为其关键的要素。磁州窑瓷器非常擅长以其丰富多彩的装饰技法,对产品进行装饰,提高产品的观赏、美学及人文价值,其中釉的装饰艺术在精美瓷器制作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磁州窑釉装饰功用

磁州窑的釉色装饰具有如下四个功用,它们分别是:

1.护胎作用。通常陶瓷器中的釉为一层玻璃质物质,但它们又不是普通玻璃,而是覆盖产品表面的含氧化铝的玻璃层。由于陶瓷产品器物多用于盛纳各类物品,施釉后即可增强陶瓷品强度,亦对盛放液体饮食物品发挥防渗、防漏用途;

2.观赏功能。釉色具有天然美感。在磁州窑制品中釉色是装饰美化瓷器的物质手段,挂透明釉后使瓷器表面形成了洁白、光亮、柔润的美丽外观,产生出赏心悦目的观赏效果;

3.装饰功能。磁州窑的釉色与釉彩有着强烈的艺术语汇。在磁州窑白瓷产品中,透明釉装饰是独到的釉艺术。因为透明釉色作为化妆白瓷装饰载体,使磁器表面形成白如玉的色彩美,产生出多方面的美学意义。譬如我国古时崇尚玉,常常以玉作为德之象征,古时佩玉酿成社会风气。玉还是一种高贵艺术装饰品。化妆白瓷继承古代崇玉传统,极力使其釉光之晶莹与温润感能够明显呈现出高贵之玉质感。一件磁州窑珍珠地纹瓷枕片,其洁白而厚润的釉层,发出耀眼亮光,极具清澈透明白如玉的质感。彭城窑出土一件白磁碗底上写有“光如玉发”四字,这表明,即使在金元时期,磁州窑陶工希冀的白瓷仍然是以玉为比较之标准。釉色的美为化妆白瓷提供出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质感;

4.丰富装饰内涵。磁州窑釉下的白地刻花、白地剔花及白地黑花纹饰,永久地罩在透明的玻璃釉彩之下,于是使各类纹饰更平添出一种柔润、悦目的感觉。磁州窑的化妆白瓷不仅局限于只是生产素白瓷器,而是以白化妆为基础,赋予刻划花、剔花、珍珠地、梳篦、跳刀、白地黑剔、黑地白剔等多种丰富的装饰技法,利用胎土不同的色彩制出各种纹样,推出一大批富有民间艺术特点的装饰纹样群,为陶瓷产品赋予更多的美学含量,厚化了美的质感。

除了化妆白瓷产品系列外,磁州窑还拥有白地黑花、黑釉、三彩、红绿彩等多种釉彩装饰方法。有的则是将色釉与刻划花、白地黑花技法相结合,形成白与灰、白与绿、白与黑、白与褐、白与黄、白与红等色彩的对比,创造出丰富的色彩装饰效果。

1.青釉

北朝社会对瓷器的创作的意欲促进了陶瓷生产的旺盛,于是出现了大批新型的造型器物。如有了盘、盆、碗、杯、钵、勺、罐、壶、插座等产品,器形种类丰富,超越前代。北朝磁州窑瓷器的造型特点为,器型浑厚凝重、装饰简单。器型以碗、钵为主,也生产出高足盘或矮足盘等符合少数民族生活习惯的器型。北朝瓷器均为器内满釉、器外半釉,依靠不同材质的对比,来丰富人们的视觉美。在造型上则非常巧妙地构想出十二足砚、青瓷三环支盘、青瓷四系罐、酱褐釉四系缸等新颖别致的器型。青瓷釉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

二、磁州窑釉装饰艺术品种

贾壁窑位于现代彭城镇以西十五公里处的贾壁村。这是一处早期我国北方有代表性的青瓷窑场。当时贾壁窑利用了当地储藏丰富的瓷土资源制瓷,采用木柴作燃料及还原焰烧成方法。临水窑窑址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新市区,因属临水镇,故名临水窑。考古初步发现临水窑为北朝时期另一处重要的陶瓷窑场。临水窑产品丰富,以钵形器、碗为主,另有杯、高足杯、高足盘、矮足盘等。突出特征为一半产品施白化妆土后罩青黄釉,而呈黄白色。临水窑胎色灰白,釉色青黄,施白化妆土者始向白瓷过渡。当时,发现窑址中的青瓷产品是与柴灰、窑具堆在一起,证实北朝时期临水窑采用柴烧成,而且此时已经开始使用齿状窑具支圈支烧产品,证明此时陶瓷烧造已趋规范。这时的青瓷釉属于草木灰釉。青瓷的釉料中的铁,一部分来源自釉料中,一部分则来源于烧成所采用木柴中,有许多木柴中不仅含有硅酸成分,也含有铁的成分。这样为青瓷釉中的氧化亚铁物资的形成提供了铁的来源,同时呈现出青黄色釉调。

2.酱褐釉

河北省磁县出土一件酱褐釉四系缸,造型为圆口,平沿、丰肩、收腹、平实足。肩部有四个耳系。中有穿孔。整个造型稳定感强烈,实用性很强。四系似乎代表四灵之物。机北玄武、南朱雀、东青龙、西白虎之宇宙观含义。由于烧成温度较高,肩部发出神密的亮光。估计可能用于盛放酒或某种象征物品。磁州窑酱褐釉四系缸是迄今我国北方发现最早的褐釉,其釉技术为后来我国北方窑场黑釉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准备。

3.唐黄釉

唐时,磁州地方所产青瓷,釉色出现转向黄色的趋向。如在临水窑址出土了许多釉色呈现黄色的瓷器。近年来在陶瓷收藏界,有的将唐代青瓷称作唐黄釉,颇有道理。唐黄釉实际上属于烧成过程中由于还原不充分,釉色中的氧化亚铁由于氧化而返回成部分三氧化二铁,这样,因为氧化亚铁与三氧化二铁共同的原因所造成的。

一件黄釉绞胎方形枕,规格为长约10cm,造型规正,枕沿棱角分明。枕外观呈现黄釉下泛出深酱紫色条纹。黄中透黑透酱色,虽有残缺,但不失其材质之内在丰韵。绞胎瓷为唐代技艺高超的瓷器制品。它采用了民间作年糕食品的技法,将几种不同的色泥制成泥板,再分层叠合一起,由侧面切成泥板,再粘接成瓷枕。纹理自然,花纹生动。别有一 番艺术情趣。

4.透明釉

宋、金时代磁州窑化妆白瓷上的透明釉,使用的是高温石灰釉。后来才使用单种水冶釉。水冶釉是一种钠长石矿物,无须添加其他原料即可直接成为透明釉。它与坯体的胎体结合紧密。高温烧造后一般不会脱落。如果烧成温度较低时,釉层容易形成龟裂纹。

化妆白瓷的透明釉装饰更趋丰富起来。以化妆白瓷为工艺与物质基础,磁州窑丰富的刻划花、白地黑花及釉彩装饰,突破了官窑单彩釉装饰的局限,开创了世界陶瓷纹样装饰的新途径。化妆白瓷釉色、胎色与纹饰共同组成极具欣赏价值的品赏效果。透明釉的釉光往往成功地依靠大青土灰白或灰黄胎色的反射产生奇妙的光线变幻。釉料覆于胎面,可将瓷胎凹凸不平填充,靠其流动与淤积形成深浅剔透的表面效果。也能够形成变化无穷的视角效果。另外透明釉还能反映出刻划花、白地黑花等纹饰的色彩审美效果。化妆白瓷的釉色能够和各类装饰纹样的色彩,融合一气,更增加了纹饰的表现力。磁州窑化妆白瓷正是依靠透明釉色衬托出刻划花、剔花技法及白地黑彩的装饰效果。白地黑花装饰进入金、元代后,磁州窑刻划花类装饰技法逐渐衰微,白地黑彩成为主要技法,并出现白地黑彩釉上彩装饰。

5.黑釉

古磁州地区出土了多件唐代黑瓷产品。这充分说明由于制瓷技术的提高,黑釉内含铁量稳定,烧成技术提高。已经能够生产出集黑、亮为一体的优秀黑釉产品。如蒜头瓶、黑釉瓷枕等均为这一时期的精美之作,造型非常优美。如观台窑出土一件黑釉蒜头葫芦瓶。它形体如葫芦状,施黑釉、安双系,系为麻花状。黑釉呈色极为浓艳,美观。

1990年在河北省磁县岳城镇钟离村古墓出土一件黑釉小方枕。该枕体积较小,枕体仅长14CM,宽10CM,高9.4CM。胎质坚硬,呈现灰白色,上施白化妆土,通体黑釉,釉色漆黑、深沉。造型规正,枕沿呈略圆状,很象唐沈既济《枕中记》所描述由怀中掏出的小瓷枕。此外还有黑釉研钵、黑釉漏白胎鸡心盘、酱褐釉双系瓶等器物。

6.窑变黑釉

磁州窑天目釉瓷器使用的釉料为单种的黑釉土。这类风成细颗粒黏土,含铁量在3.9%-4.6%左右。可以适合北方独特的纯氧化焰烧成气氛,容易形成窑变的效果,呈现出千姿百态的纹饰。磁州窑天目器物特征为内外均施黑釉,由于火焰温度及气氛影响,釉色呈现出绀蓝、漆黑、墨绿、酱红、黑红、褐红、灰黑、紫红等多种色调,有时成为浓紫褐色。形成的天目纹饰有兔毫、油滴、紫斑、条纹、茶叶末釉以及堆线纹、手绘菊花纹、梅花纹、如意纹等。偶然形成的自然纹饰更多,有流星、日光、连珠纹等。有天目制品是较高档的制品,由于胎薄釉厚,为保证器型工整、火焰焰性及获得漆黑色调,均采用了一坯一器的装烧方法,以避免窑焰的干扰及防止变形。天目纹饰装饰方法则是将氧化铁色料采用点、撒、绘的方法附于产品上。烧成后釉中出现有红褐色的结晶簇,大块的形成紫斑或条状,条有粗有细。再小的则形成金或银色的亮点。有时光线下浮现在黑釉上的晶体发出很美的银色。尤其小件制品最显著。日本龙光院收藏的一件油滴为最典型者。有的天目产品足部周围露胎施有护胎釉,以遮盖白地胎质。彭城窑色彩斑斓的各式天目釉饮茶器具,为中国茶具文化增添了一道靓丽光彩。

7.低温三彩釉

磁州窑宋三彩釉系采用以铅为低温熔剂,再添加铁、铜等色剂制作成的低温釉。宋三彩以纯白化妆土将黄白色胎底遮盖,然后采用刻线绘出纹样轮廓,再分别以绿、黄、褐、白等釉色着彩。其纹样特征较唐三彩的流釉装饰具有清爽、典雅,笔法雄健等特点。由于宋三彩素烧温度高,可以制成比唐三彩更坚固的制品。唐三彩主要以色块或釉流进行装饰;宋三彩则主要以纹样形式进行装饰。即以刻线刻出纹样轮廓,然后再以色釉充填其间。由此纹样效果表现的色彩感更为强烈、细腻。

在坯体施白化妆后,以刻线做出纹样轮廓,进行低温素烧,再以绿、黄、褐等釉色及低温透明釉(反映白的效果)等低温彩釉填充入纹样的框内,再二次低温烧制而成。北宋磁州窑许多制品如瓶、枕、盘等都使用了宋三彩装饰。观台磁州窑窑址出土的琉璃瓦金三彩陶瓷制品,具有造型丰富,形象生动逼真,富有想象力等特点。它们是先雕塑出原作,再翻制出素烧陶模,经过印坯制出坯胎,加以整形,粘接刻画,入窑素烧。然后再施以各种琉璃釉彩,或涂或点,或加手工彩绘,再二次入窑烧制而成。琉璃瓦脊饰产品中,有天王,大力士,摩羯,带羽翼的各类菩萨等,其中有一件人首鸟身菩萨,号称秒音鸟,造型精美、釉色斑斓,表现出古代佛教文化的神秘内涵,也是迄今发现金三彩陶瓷中的艺术精品之作。

8.翠蓝釉

磁州窑翠蓝釉,釉彩有着宛如蓝宝石样的华贵、高雅、沉静。它幽雅而闪射出神秘的光彩。翠蓝釉装饰最先出现于中东伊朗等地区的陶器装饰上。通过元朝与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被引进至中原地区磁州窑系诸窑场之后。翠蓝釉经富有创造才智与智慧的磁州窑陶工们精心装扮,引入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文学艺术等元素,使翠蓝釉艺术作品发生了质的变化,并被发展成为中国陶瓷艺术中一枝耀眼的艺瓷之花。

翠蓝釉亦称孔雀蓝釉,是一种熔块釉。翠蓝釉不以铅作熔剂,而采用独特的芒硝(硝酸钾)原料。因芒硝极易溶水,配制釉料容易分解,故须先制成熔块。这样可以防止釉料中有效成分的溶解流失。翠蓝釉中的着色剂则采用传统的氧化铜色剂。翠蓝釉下黑花装饰制品有梅瓶、罐、坛、香炉等,呈现出宛如蓝宝石那样的精美色泽。磁州窑的翠蓝釉釉下黑彩装饰非常优美。在彭城窑址发现了烧制翠蓝釉的熔块釉料原料残存物,证明此种釉料系当地制备。

装饰有翠蓝釉的磁州窑作品有翠蓝釉釉下黑彩纹样罐、坛、鱼藻纹盆等。纹样有神灵动物如龙、凤。花卉有牡丹、菊花、蕉叶纹等。翠蓝釉装饰一直延续到明、清磁州窑产品。

磁州窑釉色的装饰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护胎;(2)观赏美;(3)装饰美等几个方面。釉装饰艺术则形成了青釉、黄釉、黑釉、透明釉、三彩釉、翠蓝釉等许多品种。各种釉色装饰技术,在提高产品使用功能以及美化产品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磁州窑丰富的釉色装饰,为后来的瓷器生产留下一笔宝贵的技艺财富。磁州窑的许多装饰技法经过补充与改进,仍然可以使用于现代艺术陶瓷、建筑陶瓷以及日用陶瓷的生产,而在新时期继续大放光彩。

book=12,ebook=65

猜你喜欢

白地磁州窑白瓷
磁州窑白地黑花瓷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5)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4)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2)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磁州窑文物精品选(1)
白地吴树湾村汝卡东巴经《内内抒》片段译释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