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网融合”新形势下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发展的思考

2010-08-15沈卫文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2期
关键词:三网融合三网计算机网络

沈卫文 吴 蜜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计算机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大网络通过技术改造,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图像等综合多媒体的通信业务。长期以来,由于行业管制及业务监管等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虽然 2001年就已经提出了三网融合的概念,但我国三网融合工作的进展却一直非常缓慢。

2010年 1月 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国家意在 5年内全面实现“三网融合”①国务院办公厅:《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 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gov.cn/ldhd/2010-01/13/content_1509622.htm,2010-01-13。。这次会议将“三网融合”路线图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2010年至 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 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在国家决策层面的推动下,三网融合进入商用的前景已经渐行渐近。三网融合将带动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光纤通讯设备制造商在内的整条产业链的发展。而在此形势下,与三网融合密切相关的承载方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会面临新的机遇,我们该如何调整专业结构、更新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使本专业毕业生有能力介入到新的行业领域?为了让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提高就业率,有必要就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进行思考。

一、“三网融合”为本专业提供的机遇与挑战

(一)网络改造、技术先行

根据“三网融合”路线图及会议决议,未来五年国家将首先重点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三网融合”方案中,特别强调加快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这将直接显著增加宽带网络建设工作的相关就业岗位。另外也应该注意到,经过近 10年的准备工作,电信机构已经建成了我国互联网的核心骨干网,也基本实现了宽带到户,因此进行宽带网络建设工作的主体将会是广电部门,而电信机构在介入三网融合中面临的挑战是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传输。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教学内容中,应该结合三网融合推动工作中的不同阶段,明确加大对相关课程的倾斜程度,修订教学内容或增加新的课程。

(二)新增就业岗位的分析

有关专家估计,三网融合,经济上会带动6000-7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和消费,而且有可能增加 20万个就业岗位。由于“三网融合”所涉及的技术已经实质成熟,新增就业岗位主要属于原有就业岗位的增员及职业技能的扩充,其中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将有如下几类:(1)综合布线工程师:主要负责宽带网络建设工程的规划及施工;(2)内容维护工程师:主要负责网站及视频内容的运行与维护;(3)技术支持工程师:主要负责运营设备的调试与维护;(4)网络管理工程师:主要负责内容服务器的维护与管理;(5)信息安全工程师:主要负责保障运维网络的信息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广电还是电信部门,在传统意义上来说都属就业门槛相对较高的行业,高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直接介入这两个机构的可能性较小。因而,计算机网络专业高职毕业生在综合布线方向可能的就业领域将以为广电部门提供配套服务的企业为主,电信机构方面的就业方向将以为其提供内容制作和维护业务的企业居多。

上述工作岗位及用人企业,与以往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模式以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培养潜在的就业岗位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将是本专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二、高职院校应如何应对这一机遇与挑战

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较多的注重课程体系结构的学科完整性,对职业技能培养重视程度有所欠缺。在国家新的产业发展政策形势下,高职院校应把握以下几点,方能抓住机遇,推动专业发展:

(一)转变教育观念,调整课程体系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高职高专教育要发展,教育思想观念必须彻底转变。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以提高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尽管近年来有所更新,各高职院校也都制定了一些改革措施,但仍跟不上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步伐。专业知识和教学内容陈旧,课程与教材内容重复较多,课程计划刚性过强,弹性不足。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过于僵化与封闭,人才培养模式落后。课程体系的调整应改变以往培养模式“大而全”的做法,做到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职业岗位核心技能,兼顾职业拓展教育。

(二)切实探索工学结合,推动教学改革

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社会系统,在长远利益上两者虽具有一致性,但就现实来讲,企业是以效益为中心,以追求最大利益为目标。企业对高等职业人才的培养尽管不太满意,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又不高,“校热企冷”是当前工学结合的真实写照。

在外部环境尚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应该首先从自身做起,做好院校层面工学结合的准备工作。除了调整课程体系之外,还需要建立起合适的教学方式,推行理实一体化、项目化、模块化等教学方式。

(三)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强化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在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各高职院校都邀请了来自企业的专家参与,但大多停留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较少涉及教学评价标准的修订工作。高职教学评价标准主要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而标准本身是由学科专家提出与认可的,主要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建构,忽视了来自企业对学生职业技能方面的真实需求。

在办学体制上,由于没有形成真正的良性竞争机制,学校在教学质量方面的压力其实并不大,从而导致教学管理水平较低,教学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评判体系不健全,使得教学质量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发展。

三、调整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注意的要点

为把握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机遇,高职网络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过程中,应当重点从以下几方面予以关注:

(一)课程内容的调整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授课内容,应该依据来自市场需要的职业技能要求进行调整,笔者认为,以下方面应给予关注:

1.《综合布线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在旧有体系结构中,该课程主要介绍综合布线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术要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标准遵循、设计过程、器材选用、施工进程、施工管理、工程测试验收等内容。而依据三网融合的方案,综合布线技术课程首先应淡化传统网络传输媒介施工方面的技能,重点介绍光纤网络综合布线及相关内容。

2.在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体系中,网络工程施工通常情况下未涉及非计算机领域。但伴随光纤到户的推动,相应的工作岗位将对员工提出新的技能要求。笔者以为,宽带网络建设现场工程师除具备综合布线技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智能楼宇弱电工程认知。因此,学校应当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弱电工程技术》课程,且在第 5学期开设为宜,该课程应重点讲述智能楼宇布线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弱电基础知识,如 UPS(不间断电源)设计、光缆知识及选择、串口通信等。

3.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传统教学体系中占据较大份额的网络设备调试类课程,通常是《网络设备与互联》、《路由器配置技术》等,在三网融合形势下,将逐步由专业核心技术人员进行调试与维护。因此应在高职教育中进行精简,而适当的增加运营设备,如机顶盒的介绍。

4.网络管理方面,由于三网融合,旧有的行业内部网络将对全社会公开提供内容服务,企业网络运营服务器将不可避免的大规模迁移到基于UNIX/LINUX的平台下。因而,在本专业原有的授课体系中,相关课程如《网络操作系统》应增加UNIX/LINUX操作系统的应用知识及服务构建技能。相应的,《网络数据库》授课内容也将由 SQL SERVER平台转向 MySql或 ORACE。

5.从信息安全方面看,三网融合后,网络视频、视听等新业务将获得更快发展,在极大丰富了广大消费者文化生活的同时,由于图像信息的实时性,为我们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从网络安全方面看,融合的网络、融合的终端,网络间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在运营过程中,必然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甚至别有用心的黑客的攻击。笔者建议,在信息安全方面,计算机网络专业高职学生在掌握防火墙技术、反病毒技术、VPN技术等基础应用后,应着重进行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的认知教育,树立"信息安全的实质是人的安全"理念。

(二)“应用为王”下的发展规划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内容及应用提供商将成为此次产业调整最大的受益者。"三网合一"会使信息服务由单一的通话业务,转向文字、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媒体综合业务。其次将使网络从各自独立的专业网络向综合性网络转变,网络性能得以提升。在三网融合的后期阶段,广电与电信部门进入实质性的商业应用,将能对社会提供一系列的服务。除了原有的自由上网业务之外,将新增可控可管的上网业务,这些上网业务主要包括 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移动互联网、VoIP(网络电话)、现实世界直播等。在此阶段,视频、图像等内容提供商将获得较多发展机遇。

当三网融合真正融入民生后,伴随内容提供商的增加,移动互联网信息的泛滥,此时,能提供“用起来”服务的应用提供商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可以用电视遥控器打电话,在手机上看电视剧、看球赛、看中超、看 NBA,随意选择网络和终端,只要拉一条线、接入一张网,甚至连一根线都不要,通过无线接入的方式就能实现通信、电视、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写博客、炒股等各种在电脑上才能完成的应用需求。

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计算机网络专业只有逐步介入移动互联网络上的应用开发才能够找到新的发展方向。为此,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也应该逐步向移动互联网络上的应用开发过渡。我们认为,未来的移动应用业务,将会催生如下领域的大规模服务应用:

1.增值服务。增值服务指在运营机构在提供基础业务范围之外的,根据客户需要,为客户提供的超出常规服务范围的服务,或者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三网融合后各营运机构首先将大力主推赢利性的商业服务如手机在线音乐、手机财经咨询、手机游戏、手机电视、手机游戏等。

2.移动电子商务。移动电子商务是指通过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从事的商务活动如银行业务、电子交易、网络购物、视频邮件、移动办公等。

3.公共信息服务。为移动用户提供衣食住行、医疗教育、运动健身,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更多的信息服务。

4.多功能服务模式。通过多种媒介如网络、电视、手机等途径实现缴纳水费、电费、电话费、煤气费等各项民生开支等。

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当逐步将如下技术领域纳入专业体系结构中,或者在专业方向上进行细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1.嵌入式软件开发。主要从事移动媒介上的增值业务类软件、业务(内容)检测软件、用户行为分析类软件的开发及相关工作。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课程内容应主要倾斜于 LINUX下的某一类软件开发。

2.有线通信基础知识。主要学习光纤通信基础、数字通信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领域,为就业于三网融合现场施工工程类岗位的毕业生提供职业拓展的机会。

3.无线通信技术。三网融合的未来,应该是多种媒介的互联网络时代,了解无线通信的相关知识如 3G、WLAN、UWB、蓝牙、宽带卫星系统等,有助于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

自 2005年以来,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各高职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招生规模都在逐年降低。在此情况下,所有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国家对三网融合政策层面的推动,也将成为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转型的最佳时机。

[1]姚传富.三网融合催生新一轮宽带投资热 [EB/OL].(2010-03-09).http://www.cnii.com.cn/20080623/ca615148.htm.

[2]郝智超.三网融合背景下新媒体的竞争策略:内容为王[EB/OL].(2010-01-24).http://www.c114.net/news/16/a478888.html.

[3]任波.高职公共事业类专业产学研合作调查分析[J].成人教育,2009,(4).

猜你喜欢

三网融合三网计算机网络
基于模式匹配的计算机网络入侵防御系统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成都“三网融合”实现智慧治理
有为才能有位
融媒体时代三网融合下电视新闻网建设的思考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探讨
一网不捞鱼,二网不捞鱼,三网捞出了……
三网融合遇上4G时代
“三网三联动”创出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