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与分析

2010-08-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场地设施体育锻炼农民

1、前言

2003年以来,政府把建设农村医疗合作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政策手段,全国许多地方都在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这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健康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体育的发展来解决。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的健康和健身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农民对健康健身的需求越来越来迫切,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与滞后的活动场地之间的矛盾成为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主要矛盾。本文将就如何解决这种矛盾为切入点进行调查和分析。

2、现状与分析

2.1、我国农村体育的现状

2.1.1、体育人口现状

根据我国体育人口的三元定性判断标准每周参与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活动主观运动强度中等以上。在全部1.40亿体育人口中城市人口占55.11%,约0.77亿,农村占44.89%约0.63亿。但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约56%,约7.73亿 ,那么农村体育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就只有8.15%,农村体育比较薄弱,这就使是人们不得不为农民的健康和农村体育而担忧。因此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空间就很大,应该把增加体育人口的工作重心放在广大农村地区。

2.1.2、体育活动场地现状

我国农村目前体育活动场地数量少且质量较低,有些的地方甚至都没有适合农民活动的场地。农村体育场地及设施情况普遍较差;有的村镇虽有场地,但闲置太久,无人使用;有的学校的足球场荒草过膝,早已沦为放牛场,有的甚至已种上庄稼,整体情况不容乐观。这样使得农民在余暇时间一般就以看电视为主要活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硬件建设,才是农村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2.1.3、农民对体育活动的思想认识现状

农民对体育锻炼的文化教育价值普遍认识不足。参加体育锻炼的这部分人群大部分是老年和青少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通过政策引导、竞赛推动和激励表彰机制,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来,农村体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农村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的矛盾制约着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

2.2、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项目、建设要求、实施对象、投资原则和方式

2.2.1、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基本标准: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一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应提倡经济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地区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增加面积、器材及设施,形成体育文化广场,更好地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

2.2.2、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以符合建设条件,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认真履行建设、使用、管理职责的行政村为实施对象,采取申报审核方式择优确定。实施对象需具备以下条件:无标准体育场地设施;重视体育工作,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热情高、有传统,村民对建设体育场地有积极性,自愿义务投工投劳;有场地设施建设用地;能自行解决部分配套资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维护、使用有措施。

2.2.3、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建在方便村民使用的地带,与绿化、美化相结合,起到改善环境的作用。混凝土标准篮球场按照建设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在标准篮球场的四周,各向外开辟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便于群众观看比赛和开展健身操(舞)等其它体育活动。

2.2.4、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共同投入为主,社会集资为辅,体育彩票公益金主要在器材配置上予以支持。实施对象在不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自筹经费作为补充,引导农民自愿投工投劳。形成合理、稳定和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做到投资渠道多元化。

2.2.5、通过资金和器材补助或“以奖代补”等方式,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投入机制,国家资金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3、建议

3.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

要扭转前面所说的恶性循环局面,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转变当地群众的体育消费观念,大力推广“花钱买健康”的观点,形成良好的体育市场,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

3.2、加大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的投入。

各级政府应加强农村体育场地与设施建设,确保群众体育锻炼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在进行学校建设和农民居住区统一规划时,应把体育场地和休闲健身设施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加大经费投入,建设必要的体育设施。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作用,把职工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以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对企业的评估体系,以此带动周边村镇的文化体育活动。

3.3、加强农村体育工作的指导。

在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参加体育锻炼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盲从性,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的指导,许多成年人的体育锻炼处于无序状态,缺少科学性,许多人的体育锻炼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对此应该注意引进和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学校体育教师为核心,以农村文化站工作人员为骨干,以农村卫生所卫生员为辅导,扩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保证对农村人群体育锻炼的科学指导。

4、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还是很大的。使农民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使他们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认识,再加上政府的正确引导和资金的有效投入,加大场地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使农民有地方可以开展、参加体育活动,使他们在余暇时间可以更多的参与体育运动中去,增加农村体育人口的同时使广大农民群众的身心得到铅华和锻炼,身体得到强化的同时身心也能得到良好的。农村体育作为国家体育工作的重点,将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体育界的普遍重视,面向21世纪的我国农村体育必将跃上一个新台阶,出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从整体上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推动新农村的建设实现和谐社会。

[1]李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2]郑文海.乡镇社会体育组织及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以西北地区为调研个案[J].体育与科学,2006年06期.

[3]谢静月.小康社会框架下的我国农村体育地位、问题与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卢元镇.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和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何畏.生活方式研究[M].甘肃人民出版杜,1990,6.

[6]许青生,尚晓华.试论闲暇体育与其教育价值[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4).

[7]舒盛芳.闲暇体育的社会价值[J].怀化师专学报,2000,(05).

猜你喜欢

场地设施体育锻炼农民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山东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