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管理经济学框架下金融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2010-08-1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0年10期
关键词:失灵金融市场金融

自经济学正式诞生以来,关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就一直争论不休。随着政权的不断更迭、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目前存在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现代经济学已经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当市场存在失灵的情况时,政府应该介入并干预以期弥补市场的低效。

1、金融市场失灵内涵

1.1、市场失灵概念

早在亚当·斯密时代的18 世纪末就有一些学者意识到市场机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对效率具有某些“限制”(Limitations)。但“市场失灵”一词的出现则是本世纪中叶的事情。首先使用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一词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国际研究中心”的巴托教授,他于1958年在美国的《经济学季刊》秋季号上发表的《市场失灵分析》一文中正式公开地使这个概念见诸于理论著述之中,从此,这个术语被学者们开始广泛地使用。

市场失灵是指在多少比较满意的理想价格市场制度中不能达到“合意”的活动(巴托所说的活动是指广义上的生产与消费的活动),或指不能阻止“不合意”的活动。反过来讲,它与对一项活动的“合意性”的评价有关系,与一些若明若暗的“最大福利函数”问题的价值解释的评价有关系。

1.2、金融市场失灵概述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在于公共品的供给不足、外部性以及市场本身出现并存在的“不完全竞争”与“不完全信息”的情况。同样,金融市场中也存在这样的失灵! 而且相对于产品市场来说,又具有特别之处。因而,一个自由的金融市场(不受政府管制和限制)不会以一个稳定的方式来提供良好和充足的金融服务。所以,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会提高社会福利。然而,政府的干预和管理又经常妨碍高质量金融服务的稳定供给。所以政府干预可以弥补金融市场失灵,但是过度干预又会抑制金融市场高效运作。如何恰当的干预金融市场失灵是最关键的问题。

人们已经承认,金融市场上依然存在此类问题,但是,自上个世纪3O年代以来,包括最近的次债在内。全球已经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金融危机,人们似乎依旧继续重复着这样的错误。

2、金融市场失灵的表现

2.1、不完全市场

对于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合理的解释:信息是不完全的,而且获取信息需要花费成本。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意味着在某些市场上交易成本如此之高以致限制了交易的进行或者导致这些市场的消失。

2.2、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监控

作为一种公共产品的监控金融市场上作为公共产品的信息主要有两个力面:(1)有关金融机构偿付能力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投资者或者存款者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他们投资的或储蓄的资金的安全性和增值性;(2)有关企业(借款者)经营状况的信息,这种信息会影响投资的风险和收益。

如果一个贷款者采取行动降低违约的概率(比如通过更仔细地监督管理),所有的货款者都会受益。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见空也存在供给不足,即对金融机构或企业的监督十分缺乏。首先,由于管理者知道他们没有受到监督,他们会从事一些不恰当的风险活动或者企图将资金转移到有利于自己的用途上。其次,由于投资者不能信赖金融机构,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配置的资源会更少,那么金融机构就不能正常地实现其功能。

2.3、金融“蔓延症”——失灵的外部性

一家金融中介机构的倒闭或者在偿付能力和经营状况方面出现坏消息,投资这就会把这家金融机构的倒闭看成是其他金融机构也处于糟糕状况的一个信号,进而收回他们投在所有中介机构里的资金。单个金融机构不会考虑他们的独立行动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动荡,导致系统失灵。因此,从整个社会的发展前景来看,个别机构会面临着过度的风险。这就是金融——“蔓延症”。

蔓延症和人们对蔓延症的担心隐藏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1)蔓延症直接扰乱了经济活动。例如,银行倒闭导致银行无法支付现有存款,并且延缓新贷款的发放。这种措施会导致投资下降,引发破产,使得失业增加!经济增长迟缓。(2)通过引发信用和交易媒介的紧缩。蔓延症可以对一个国家的支付体系造成破坏,并阻碍所有的贸易途径。(3)在危机环境中处于倒闭状态的金融机构不可能客观地对公司做出评估对管理人员进行监管,所提供的风险保障也不可能和稳定的机构一样有效。因此,与不存在系统性金融失灵时的状况相比,资源分配将更缺乏效率。(4)对蔓延症和金融不稳定的担心导致公众对金融中介信心的下降,这又会使资源流动变得更加困难。

由于信息传导机制的扭曲和信息的非标准化、非统一化,市场对蔓延症无能为力。因此,应该由政府制定政策,消除金融中介机构倒闭所带来的风险的外部性。首先,政府应该要求将所有的信息公开,这样可以使公众更易于将经营状况不好的金融机构和其他安全的金融机构区别开来。其次,政府在制定金融政策的时候,一方面要考虑是否会引起蔓延症的发生,另一方面,应该考虑这些政策是否能够促进金融中介机构谨慎承担风险。在蔓延症发生之后,政府也应该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其进一步扩张,缩小蔓延症的负面影响。最后,政府要通过对投资者在金融中介的财产给予保险来防止蔓延症的发生。

2.4、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

金融机构以信息为基础,在获得和加工信息的过程中做出决策。然而这种信息是不完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财务安排是有限的或者是不存在的。具体可以表现为:(1)逆向选择。如果银行很难获得有关公司面临风险的准确信息,那么提高利率就可能导致拥有最安全项目的公司退出借贷市场,结果需要贷款的公司就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贷的发放量相比逆向选择问题的存在使得信贷的发放量变得更少。(2)道德风险。如果对公司活动全面控制不能实现,那么提高利率就可能会导致项目经理们改变他们的计划,转而选择更具风险性的项目。为了缓解这种道德风险,银行可以保持一个较低的利率水平,这个利率可以比使借贷市场给出的利率低得多。这样,也产生了一个公司对贷款的过量需求。(3)股权分配。如果公司内部人比外部人拥有更多的有关公司的信息,那么内部人控制新股发行就会作为一个反面信号而被外部人察觉到,即内部人希望以高价将股票卖给外部人。在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存在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会通过股权分配来阻止资本的筹集,由此股票市场筹资与分散风险的功能就会减弱。

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运用有效的法律制度,快速确认和处理抵押品等有效手段,功能良好准确的财产注册制度、标准化以及有效的财务和会计准则等来尽可能地缩小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换句话说,通过提供最好的法律基础,政府不仅能够帮助金融体系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也可以直接地进入到能够被觉察到不完全市场中。

3、政府角色缺位是放纵市场失灵的根源

可以说,最终的胜利者,仍然是市场至上的人士,一部美国金融史,从某个角度看,也是一部金融操纵史。在政府角色完全缺位的情况下,早期美国的资本市场,不可避免地会有无数市场操纵丑闻,《伟大的博弈》的前言中说道,“在这段时期。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联邦政府应该在市场监管方面有所作为。而当时的纽约州政府和市政府都深陷在腐败的泥潭当中,大部分官员都很容易被金钱买通”。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并重新求助于政府力量的时候,便发现美国的政治体制已经如此根深蒂固,(就像斯蒂格利茨《喧嚣的九十年代》中所提到的那样,美国的官员选举大多需要大企业的赞助和支持。当人们反过来看这些市场秩序的最终维护者时,才发现他们实际上是市场中的控制者所养出来的。与美国资本主义早期最大的不同在于,那些时候是实际收买,而现在则是变相挑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着政府的各种帮助,华尔街的玩家们已经悄悄完成了又告诉发展市场向成熟市场的过渡,这一切《说谎者的扑克牌》从一个帝国(所罗门兄弟的债市)的崩塌。到米尔顿创造垃圾债券再到美国整体杠杆率的提升都有着深刻的描述。如此多的腥风血雨之后,人们终于看到一个又一个顽强存活下来的金融巨头——摩根士丹利、J.P.摩根、高盛、美林等等。

也许这发生的一切,都会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美国资本市场经历如此多的欺骗、黑暗,终于走向了成熟,成熟市场的下一步。便是市场的有效,金融的大发展,但是,最根本的是市场发展到极致必定是市场失灵,这一点对于金融市场也不例外。

对于金融企业,当一个金融行业发展成熟,逐利的经理人怎样才能“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 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给予股东(或者自己)“炫目”的回报?答案也只有一个——兼并收购,不论是剥离自己不适合的领域为他人收购,还是扩大自己的实力收购其他金融企业,甚至是由于破产清算、重组等发生购并行为(包括德意志银行收购陷入危机的信孚银行打人美国私人银行市场。J.P.摩根借收购贝尔斯登之机,将触角更多地伸离了商业银行领域),并由此获得垄断带来的利润。

因此,成熟金融市场不可避免地将成为寡头竞争市场。众多金融理论中的经典假设将注定无法成立——市场不会完全竞争、无套利也不可能出现。而在寡头竞争的情形下,最适宜的分析模型莫过于博弈论,并且在金融市场中尤甚。由于金融市场在经济生活中更多地发挥中介职能。因此创造一个新词“拟零和博弈”,也许并不为过。而这一类博弈结果,更多的情况下是集体非理性,或者,在合理假设的情况下,寡头竞争的集体非理性结果几乎是无可避免的。

4、政府干预金融市场失灵

市场不能达成高效率结果的事实,上文已经提到,政府角色缺位是放纵市场失灵的根源,但是解决这样的根源并不自动意味着政府的介入就可以使事情变好,因为政府同样存在着失灵。与社会其他组织相比,政府具有范围广泛的权力和强制力。约束政府履行其义务的政策机构并不存在。由于政府是社会各利益集团共同博弈的结果,所以它的目标函数可能与社会最优目标相偏离。所以把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结合起来,自然的结论应该是分别赋予政府或公共部门和民间部门以不同的任务。这不是说某个领域主要属于公共部门,其他领域大体属于民间部门。而应该是政府和民间部门作为合作伙伴,如何互补地共同作业。

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干预,不能仅仅局限于反思政府的作用和“政府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恐怕是最重要而且最具长久意义的问题。

综合上述理论,可以提出关于政府干预经济同样也是干预金融的一般原则。

(1)在干预领域方面,对那些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相当程度的有组织的影响的部门,要抑制政府的介入。这一原则适用于确定政府应该退出的领域。

(2)在维护竞争方面,反对政府限制竞争的措施,支持政府为促进竞争而采取的措施。

(3)在弥补信息不对称方面,要求政府的公开性,反对秘密主义。秘密主义即信息的限制,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的失灵都与信息不对称有关。而且,政府对信息的限制其本质是在决策过程中设立一个租金"以提高政府官员的影响力。

(4)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政府应该鼓励包括非政府组织在内的民间供给。这不仅会对公共产品的供给产生有效的竞争"而且也是信息传达的有效的途径。这种公共产品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公共服务等。

5、结论

如此,本文得出了结论,我们极度推崇的金融自由化,最终必然走向金融市场失灵。根据公共财政的定义,政府只有在“市场失灵”的领域介入,才是最为必要的,也就是说,“市场失灵”决定着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那么,金融市场的最终结果将是由政府所接管,将市场转变为公共服务。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还没有办法达到人们所期望的效率,那么金融市场在政府退出之后又会再度经历一次由成熟市场向寡头市场的转变,最后再由政府接管,如此反复,直到技术发展使得政府真正有能力做到提供公共服务之时同时保证效率。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体制的设计导致监管者实际上是由金融寡头帮助挑选出的。因此,如何实现政府第一次实际意义上的完全接管金融市场,以及政府介入或接管之后能否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金融运行的效率就显得异常艰巨并具有重大意义。

[1]周建松.政府的金融职能与地方金融产业的发展.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3).

[2]饶志华.邓小平“什么时候政府都要管住金融”的论断及启示.攀登,2009,28(5).

[3]陶宏伟.政府与金融.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5,25(4).

[4]许秋起.转型期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一个演进论解释框架——政府理性介入的分析视角.当代财经,2007(1).

猜你喜欢

失灵金融市场金融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失灵的指南针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2020年一汽奔腾T99智能钥匙失灵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幸运拍”失灵了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P2P金融解读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