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50岁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前后末梢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2010-08-15050031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郑燕张红真孟亚丽黄丽霞徐淑稳冯艳萍李学慧

中国疗养医学 2010年10期
关键词:月经期血细胞微血管

050031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郑燕 张红真 孟亚丽 黄丽霞 徐淑稳 冯艳萍 李学慧

围绝经期妇女妇科疾病与血液微循环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围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出现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障碍的症状,尤其在月经期表现较明显。为了进一步完善对它的研究,指导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卫生保健,我们观察了50例围绝经期妇女的甲襞微循环,同时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观察对象 经体格检查无其他并发症的围绝经期妇女50名,平均年龄45.20岁,月经周期26~37 d,经期3~10 d,进行自身对照。

1.2 方法 采用XTL-1型双目实体连续变倍显微电视系统,光源为斜落射的50 W仪器高压汞灯。通过显微电视技术,将图像放大260倍,连接录像机进行同步录像。受检者在检查期内均未服用任何药物,休息15~20 min后取坐位,检查左手无名指甲襞远心端第一排微血管,采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管襻数目、形态,用田牛氏半定量方法测定微血流速度和血细胞聚集情况。观察月经前、月经期第2天及月经后第2天甲襞微循环变化,同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2 结果

2.1 微血管形态的变化 月经前发夹形管襻占60%,月经期及月经后发夹形管襻明显减少,畸形数目增多,与月经期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月经期微血管形态的变化(n=50)

2.2 微血流形态的变化 月经前微血流主要为线流,占78%,月经期微血流流速明显变慢,粒流、粒缓流占72%,明显高于月经前(P<0.01,表2)。月经前血细胞无明显聚集,月经期及月经后血细胞聚集明显,表现为重度聚集,明显高于月经前(P<0.01,表3)。

表2 月经期微血流形态的变化(n=50)

表3 月经期血细胞聚集的变化

2.3 月经期微血管周围的变化(表4)

表4 月经期微血管周围的变化

2.4 月经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表5)

表5 月经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3 讨论

围绝经期是妇女生命进程中发生的生理过程,提示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围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出现血管舒缩障碍,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等,即围绝经期综合征[1],严重影响了这部分妇女的生活质量。近来围绝经期妇女妇科疾病与血液微循环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实验通过对50例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前期、月经期和月经期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研究,较客观地反映了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末梢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

研究表明雌激素下降可引起微循环变化。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分泌减少,而月经期特别是月经开始后4~24 h血中雌激素降低到最低水平,因此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幅度较大,利于观察血液微循环的改变。

甲襞微循环是临床微循环观测中最常用的部位,可反映全身脏器的微循环病变程度,而且此法操作简便,无损伤及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通过对甲襞微循环多项指标的观测,可反映病情的变化程度。本实验观察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甲襞微循环中多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其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微血管形态异常,畸形管襻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增加。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上述变化主要由于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所致。Belfort等[3]认为微循环的血流速度和血管阻力的改变与妇女内分泌状态有关,雌激素水平起主要作用。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舒张血管,可增加血管内皮舒张因子的活性。当血中雌激素水平减少后,雌激素对微血管的调节作用减弱,从而微血管形态异常。血流速度和红细胞聚集均反映了微循环中血流的流动性状,毛细血管因缺乏肌纤维,不能通过收缩使内径发生变化而推动循环,而是靠血液流变性发挥作用[4]。本实验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妇女经期血液黏度增加,因此血液流动性降低。这在微循环中可表现为管径迂曲缩短、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等血液流变性状的改变,这一切均可减少红细胞的携氧能力,缺氧使组织细胞进一步水肿渗出,更加重了微循环障碍。

本实验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妇女经期血黏度较月经前及月经后明显增高(P<0.05)。血黏度增高,特别是红细胞流经微血管时产生的旋转、变形、碰撞、聚集的流变行为最为突出,血细胞与微流场相互作用,使体内血液循环呈现出脉动性、不稳性和随机性,是造成患者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的不适症状的原因之一。因此围绝经期妇女特别是在经期应用活血化瘀药物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状态,对于减轻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结果发现在月经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流变的多项指标仍较经前异常,但较月经期有所改善,这可能与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仍较低有关。通过对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提示围绝经期妇女月经期血液微循环存在明显障碍,因此改善其微循环状态对于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提高广大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7.

[2]胡萍,许银平.妊高征孕妇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及临床意义[J].中国微循环,2002,6(3):174-175.

[3]Belfort MA,SaadeGR,SnabesM,etal.Hermonalstatus effectsthe reactivity of the cerebralvasculature[J].Am J Obstet Gynecol,1995,172(4 Pt 1):1273-1278.

[4]余素琴,易志环,黄桂丹,等.妊高征的血液流变学与微循环[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0,25(6):232-234.

猜你喜欢

月经期血细胞微血管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经期喝酒的三大危害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
女性经期怎么吃都不会胖?
月经期内怎么吃都不会胖吗?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