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崛起”引进外资问题及对策

2010-08-15黄乘政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0年4期
关键词:利用外资外资环境

黄乘政

一、中部地区引进外资误区

1.思想观念落后加重了负面影响。在较长一个时间里,中部地区许多人对扩大开放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引进一点资金、技术与管理的层面上,远没有看到其对传统观念、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产生的深刻变革,没有意识到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以至在开放进程中出现了一些模糊认识,设置了一些不利于利用外资的条条框框。这些落后于时代的思想观念,从某种程度上也使中部地区丧失了扩大利用外资的机会。

2.引进外资的盲目性。在中部地区,有部分官员片面地认为,只要是能够引进外资,都会对本地区的经济起到促进作用,增加财政收入,同时也有些领导和干部出于加快发展地区经济的政治热情,为引进更多的外来投资,大力宣传地方政府自行制定的许多优惠政策,诸如降低企业所得税、土地税、甚至减收甚至免收等等。现阶段,各地区招商引资呈现出了新特点,对于成熟的投资商而言,畅通的信息、优越的服务和氛围更加重要,规范胜于优惠。但是片面地追求市场效益,甚而把利用外资的市场竞争演化成政绩的竞争,竞相无所顾忌的引资。如果把那些不注重环保、粗放式的外资企业引进来,虽然从短期来看,确实创造了经济效益,增加了税收,解决了就业,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殊不知,经济人的特点就是利润最大化,成本社会化,由于肆意开采而造成环境污染恶化,同时吸收外资也存在加剧国内市场竞争,挤压民族企业和品牌;大举收购内资企业,造成行业垄断,危及产业安全以及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

3.投资环境不够理想。中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长期以来,铁路运力严重不足;公路等级低,路面差,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修建高速公路;民航飞机少,航线少。“九五”以来,虽然加大了建设的力度,但离建成一个完善、发达的现代化基础设施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与投资的硬环境相比,投资的软环境也亟待改善。法律、法规体系长期不够完善,经济活动和交往中的一些重要环节无法可依;执法不严、有法不依的情况屡有发生;政策透明度不高,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屡禁不止;不讲信用、不守合同的现象普遍存在;市场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等。这些都影响着中部地区利用外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4.消化外资、技术设备能力欠缺。在实施“中部崛起”之前,中部地区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外资,但是,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各种优惠政策的倾斜,大量外资的引进,随着外资积累的增加,对外资的消化功能也逐渐减弱,特别是粗放式的投资环境已经不再优越时,就要求转变为集约型的投资环境。然而多数地方政府长期以来更为关注如何吸引外资,提高自己政绩,而较少关注如何使已经投入到本地的外资发挥更好的效用,甚至对引进的外资不知如何利用与消化,没有很好的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这就可能导致外资利用滞后,外资企业投资效益不如预期的理想,从宏观的角度而言,就是外资没有得到很好的消化。这样,一方面已经投资本地的企业增资的意愿不高,另一方面也使本区域的经济环境没有得到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投资环境的建设,使本区域吸引外资缺乏后劲。

5.区域竞争更趋激烈。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外商直接投资增速明显放缓。2009年1~10月份,六省实际利用外资189.1亿美元,较前年年底回落10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3.5个百分点。山西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同比下降43.3%,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2.3个百分点。国外需求萎缩对中部地区外贸的影响明显大于全国,到目前外贸仍没有实现根本恢复。中部各省乃至全国各地对外来资本的争夺更加激烈,比环境、比政策,比优惠,抢客商、争项目,互不相让,态势逼人。由于产业转移的机遇性很强,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可能只有3~5年,因此,今后一段时期中西部区域间争夺产业转移的竞争仍会加强。

二、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对策

1.各级政府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各级政府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保护正常竞争和投资者利益。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该是主角,如果政府成为主角,只能意味着经济主体发育不够完善。因此,中部地区政府要制定为保护竞争秩序和推动市场竞争的政策,培育和维持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从市场经济规律看,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越少越好,庞大的政府干预经济,一方面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财政负担沉重。政府要加快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放松经济管制,增强服务意识,,改革审批制度,提高行政效能。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的“越位”、“缺位”和“错位”问题。

2.调整优惠政策,增强信息透明度。加入WTO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将从税收激励机制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向以公平竞争机制为主的规则政策,也就是由基于激励型的政策转向基于规则型的政策。在从减少优惠待遇角度走向国民待遇的同时,中国也将减少对外国投资者的市场准入限制(除特定行业外)和非国民待遇,改善综合投资环境,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从另一个角度对外商投资实行国民待遇。且要保证法律法规、执法程序和信息的透明性,让外国投资商能够比较完整地理解和享受相关政策及信息。并保持利用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在近期的相对稳定性和延续性。

3.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不仅包括硬环境,还包括软环境。在软环境方面,实现经贸体制、政策的自由化、便捷化和法制化;在硬环境方面,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商前来投资。同时良好的投资环境也是吸引外商投资的基础,成功的投资是提高投资数量和质量的重要条件。由于中部地处内陆,从而导致引进外资的滞后。因此,通过引进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资本,利用西部建设东部大通道的契机,搞好东西对接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当好东西部衔接大桥梁的纽带作用,营造中部区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

4.提高中部地区企业研发水平,提升消化外资、技术设备的能力。中部地区要努力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研发投入体系。要对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发挥“借鸡下蛋,以鸡孵蛋”的作用。利用外资与引进技术设备要符合我国及中部地区的实际需要和比较优势的发挥。要对引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研究、解剖、分析,对高技术产业以及一些基础产业,特别是针对我国需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要进行大力支持。要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增加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对高新技术人才的引进,逐步实现企业成为研发投入主体的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和外资的投入。大力整合区域内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适当集中过于分散的科研布局,开辟新的试验区,形成新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来营造中部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综合环境,使高新技术产业区成为中部引进、利用和创新FDI的主要基地。

5.加强和港澳台地区联系,建立中部地区区域合作机制。中部不少地方政府十分注重招引大型跨国企业前来投资,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引导港、澳、台及外国中小型企业与中部的企业合资合作,可帮助当地企业的发展。目前中部地区的投资环境远不及东部,大企业来华投资会优先选择沿海地区。然而,港、澳、台大量的中小型企业有兴趣到内地投资,它们由于资金的限制,若到较发达的东部投资,可能缺乏竞争优势,如果中部地区对港澳台地区的中小型企业采取积极的投资优惠政策,吸引这些中小企业投资。同时,要实现中部崛起,并使之成为我国又一个经济增长极,就必须强化中部区域力量的整合。中部地区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且资源秉赋不同,各省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发展条件也有明显差异,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同构性或相似性。为了协调中部地区各省的发展行动,形成加快发展的合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中部在宏观决策中的发言权,放大国民经济的整体功能,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赢得区域竞争的主动权,真正实现“中部崛起”。

小结:

中部地区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中部地区经济至关重要,只有中部这个“腰”挺直了,中国经济才能算真正强大了。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解放思想,转变政府职能,调整优惠政策,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强区域合作,更好的引进外资,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并有所创新,这对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吸收外资、加强中部地区综合竞争优势和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系湖南女子学院研究项目《湖南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研究》课题研究成果]

1.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2.张响珍,《略论新税制对中部地区引进外资的作用与影响》,商场现代化,2008,(22)

3.布拉格,《论西部大开发与引进外资战略调整》,北方经济,2005,(1)

4.刘建红,《充分利用外资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中北大学学报,2008,(02)

5.陈金明,高锁平,汪平《扩大中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思考》,宏观经济管理,2006,(3)

猜你喜欢

利用外资外资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中外资管合作大有可为
人民币债券为何持续受到外资青睐
外资进入A股:用其“利”防其“弊”
2018年中国利用外资创新高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