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化底蕴提升作文品味

2010-08-15李小莲

中学语文 2010年1期
关键词:底蕴文化底蕴葫芦

李小莲

作文的文化底蕴,就是指文章中所体现的文化素养、精神与品位。也就是说,考生在文章中纵横捭阖,旁征博引,说古论今,营造出一种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或引用古典诗词名句表现话题,或借助历史人物阐释观点,或新编故事讽刺现实,或用议论文进行古今文化思辨,或用散文展示生活中的文化等等。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优秀作文,它们多因饱含厚重的文化底蕴,而备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那么在高考作文中,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提升作文的文化底蕴呢?笔者结合个人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诗词底蕴

诗词底蕴就是在作文中直接引用或化用诗词中的名言佳句,从而给人以厚重的诗香氛围,使作文在考场上脱颖而出。我们可通过一个高考作文的片断来感受诗词底蕴的美丽。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西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福建高考佳作《苏轼的赤壁》

在简短的文字中,盛满了化用的诸多古典诗句,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灿烂了阅卷教师的眼睛,在对比中突出了苏轼的才情。缤纷的诗句,使文章文采飞扬,意蕴深远。

二、历史底蕴

历史底蕴就是在厚重的历史积累的基础上,以典型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背景,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表达作者对话题或事物的深刻看法。如下面这段文字:

人们都爱把我们中国人叫龙的传人,其实,我们中国人也是“山”的后人。是祖先们幻化成了一座座“山”,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

黄帝是座“山”。他开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这“山”是辉煌的,这“山”是高大巍峨的。

夏禹是座“山”。他用疏导的方法治理了黄河水患,这座“大山”挡住了汹涌的奔流,挽救了无数的生命。这“山”是坚忍挺拔的。

屈原是座“山”。他写出了千古绝唱之《离骚》,写出了灿烂的楚文化。虽然他这江边一跳,带走了他的躯体,但他的灵魂依然激励着我们。这“山”是坚强不屈的。

秦始皇是座“山”。想当年秦灭六国,横扫中华大江南北,统一了中华民族。这需要何等的气魄与实力啊!可他却做到了。嗯!这“山”是俊秀挺立,气魄雄浑的。

岳飞是座“山”。他精忠报国,攘除金兵,他的无私无畏告诉了我们:中华儿女当为祖国的荣耀而奋斗、拼搏。这“山”是伟大的。

……

——2005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是“山“的后人》

作者沿着历史的长河一路采撷,一个个民族精英用山一样的脊梁撑起了中华数千年的文明。通篇以“山”为喻,用精炼清丽、热情洋溢的语言,赞颂了中华民族的历代英雄,抒写了自己对人生充满自信的深刻感受。作者用历史的源远流长,深刻厚重,丰富文章语言内在的意蕴和厚度,使文采呈现一种难得的文化光芒。

三、文学底蕴

文学底蕴是指从古今文学作品中吸取素材,或扩展细节,或演绎情节,或新编故事,以表达新的主题。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话说梁山好汉被招安之后,各凭一技之长,当官的当官,为民的为民,日子过得都挺滋润。这朱贵在梁山时便是开酒店的,回来之后,便思忖着重操旧业。

……

酒店开起来了。大楼是五星级的,厨子是皇宫里的,小姐也是个个粉面桃花。不过这价也高得吓人:宫廷玉液酒,188一杯;皇都拉面,消费999。

开业第一天,收入一万八,形势喜人。

开业第二天,有所下降,勉强过得去。

第三天,入不敷出。不急,现在是“熊市”,有待反弹。

——2001年高考满分作文《朱贵开店》

作者借《水浒》情节“故事新编”,虽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色入手,却绾系了水泊梁山的诸多人物,口吻毕肖而个性突出。行文之中兼收并蓄,亦古亦今,亦幻亦真,表现出难得的从容和自信。作者借助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性格、经历和形象,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

四、民俗底蕴

民俗底蕴是指在文章中蕴含民俗文化特征,将生活中的民俗文化传统凝练地表达出来,从而使文章富有较强的民俗文化气息。如下面这几段:

老北京笑了笑说:“怕了?我就知道。还是那句话,‘多好的孩子啊!以后真成了卖糖葫芦的,就毁喽!’”然后,他一个人吆喝开了。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那悦耳的吆喝声,悠悠扬扬进入我的脑海,像一缕残梦——胡同深处、四合院、门墩儿——小孩儿——妈妈……一股热浪叩击我的心房,终于我抛开一切,敞开喉咙——

“冰——糖——葫芦……葫芦——冰——糖……”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时代变迁,但北京那如歌的吆喝声,却穿过岁月向前飘,将一直飘向2008……到那时,让世界友人都来听听地道的吆喝,品尝这醉人的京韵吧——

“冰——糖——葫芦……”

“葫芦——冰——糖……”

——2007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

本文详写“如歌的吆喝声”是“北京的符号”,在切入点的选择上别具匠心,胜人一筹。全文叙事、描写朴实中见真淳,而“吆喝,老北京的符号,有着老北京淳厚的味道”一语画龙点睛,恰到好处。民俗文化的展现,使文章语言散发出一种生活与文化的芳香,从而张扬着独特的语言魅力。

五、文言底蕴

文言底蕴就是采用文言文的形式来写作,从而使作品富有浓厚的古典气息。如下面这段文字:

黛玉仙姝:

自汝“香魂一缕随烟散”,算来百又余年矣。而今,吾与此繁华昌盛之时,叨扰与汝,请莫见怪,敬请见谅!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区区小辈,每细读于汝,深为感叹!感汝之“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叹汝之绝代风华,却不能见容于世俗!

仙姝之一生,实为坎坷。母亲早丧,既而失父,唯外祖母是依,然寄篱于贾府,看尽世人嘴脸,世俗险恶,可知心者,实数寥寥!由此观之,汝之孤高自诩,心尖语俐,夜夜不得睡,眼中流泪,心内成灰,并非未可理解也!人之处危,犹振翼之惊鸿,何可怪也欤?何可罪也?

——2006年高考优秀作文《致黛玉书》

在考场有限的时间里,能用文言文写就一篇成功的作品,实在令阅卷老师佩服。小作者文言功底扎实,文化积淀深厚,对文言的引用,简直炉火纯青。正是文言底蕴,让文学有了一方新天地:古朴、典雅、精致、简练。

猜你喜欢

底蕴文化底蕴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倍er高级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理解粮食底蕴 传承粮食文化
宝葫芦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