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

2010-08-15峰,马龙,赵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基础课跨学科研究生

白 峰,马 龙,赵 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

白 峰,马 龙,赵 凯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珠宝学院,北京 100083

本文通过对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指出目前在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和分析,在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方面提出一些改革建议。

跨学科;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

近年来,由于研究生扩招带来了很多专业限制的放宽。许多专业的研究生都存在着跨专业的现象,包括不同专业之间的招生,甚至文科直接跨理、工科。这类研究生专业基础欠缺,导师对这类研究生指导存在困难,如果没有在研究生期间安排好这类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往往会造成研究生专业水平低,找工作困难,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形成有真学历却没真本事(专业知识)的状况。

针对这种状况,制定一套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与培养计划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这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既有利于导师的教学指导,又有利于学生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一、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设置情况

1.与本校地质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高校

目前国内设立与本校地学专业培养方案相同或相近的高校有很多。通过调研和查阅资料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山东科技大学、南京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吉林大学、大庆石油学院、东华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桂林工学院、长江大学等。这些高校的地学专业都是正规的研究生学历教育,与我校的培养目标大体一致,即培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在地质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任专题研究工作的能力;具备良好的开拓进取和创新精神,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的人才。同等学力和跨专业研究生根据所学专业要求,选择补修本科相关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

2.本校地质学专业培养方案设置情况

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由公共必修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组成,学分规定为必修课共7门,总学分最低32学分,最高47学分。跨专业研究生要选修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2~3门(由导师指定),有些专业还要求跨专业研究生选修综合地质学。

二、当前培养方案在非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各类课程的设置时间不尽合理

从各高校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方面来看,都是针对有地学基础的研究生制定的,专业基础课几乎都在研究生第一学期。对于没有基础的非地学研究生来讲,在课堂上和地学专业生源的研究生一起听学科前缘的课程无疑有些困难,这样课下就要查阅大量资料,从学习效率上讲肯定是事倍功半的了。公共基础课程的时间与本科专业基础课或专业主干课存在着极大的冲突,不利于非地学专业研究生补修本科地学基础。

2.缺乏野外实习

地质学科研究的对象比较特殊,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地学类高级人才的培养目标中,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是地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其目的是要让研究生将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对实际地质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是地学类研究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现场学习、野外考察采样,室内归纳整理、测试分析,直到最后立论撰文,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本校地学专业本科学生有很多野外实习的机会,不同的专业课有不同的野外实习教学内容,小学期的北戴河与周口店野外实习,都使学生掌握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加深地质学基础。相比之下,研究生在这方面的设置薄弱,有的老师有科研项目,但一般也是让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加入。这样,学生便不会在学习理论课过程中通过野外地质现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难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3.缺少研究生地学教材

目前,地学类研究生课程使用的正规出版教材数量不多,经常见到研究生带着本科相关教材听课,而教师传授知识的渠道主要依靠备课讲义和参考书目。另一方面,已有的少数教材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以前出版的,不少内容已显陈旧。对于非地学专业的研究生来讲,没有系统科学的教材自学起来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可以通过不断的查阅资料来掌握知识,但是这样无疑会增加工作量,不易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理论系统。

4.教学方法与内容陈旧

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很多课程只是本科生课程的简单重复,虽然可以让非地学专业研究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但也容易让其对专业失去信心与兴趣。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基本上已经推广了多媒体教学,但是大部分教授方式还是以照本宣科形式为主,只是对课件的简单复述,缺乏本学科的研究前沿内容。课程要求不明确,还停留在本科生教育的知识讲授形式上,对学生的要求也还停留在对课程知识点的掌握上,不注重启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自然会让研究生将研究生的学习当做“大五、大六”对待。

5.学生定位不明确

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专业跨度太大,对专业无法融入和不感兴趣,但是又必须完成学分和各个培养环节,包括论文的撰写。因此,产生厌烦、空虚、压抑、失望和苦闷等。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身的定位不够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另外,要特别注意这种现象,一些研究生缺少集体主义观念,不替别人着想,由于各自上课时间不同,第二天早上没课的学生就会熬夜玩游戏、看电影等,严重影响他人的休息。而且这种情况多出现在本专业学生身上,因为他们认为有些课是不值得去上的,这对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生活习惯及心理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以上这些都说明地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应该针对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进行相应的修改,需要合理有效的整合与优化地学研究生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与课程相对应的野外实习环节,增加地学研究生专用教材,改革教学方法与内容,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为非地学专业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学习环境。

三、针对非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改革

1.调整课程设置的时间安排

对于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来讲,打好基础是尤为重要的,而这需要通过高效的课程设置来实现。专业基础课程应该受到极大重视,应该调整课程时间,尽量让研究生课程不与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冲突。这样,研究生便可以充分的安排时间补修本科专业基础课及专业主干课。尽量将公共基础课放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且避免与本科生的专业课冲突。对于研究生专业基础课最好统一放在第二个学期,因为第一学期补修本科的专业知识后再学习专业基础课势必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本校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基本都是下午或晚上,基本不会与本科生的专业课产生冲突,公共基础课方面可以效仿专业基础课来安排上课时间。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决定着研究生的知识面,针对非地学专业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应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优化知识结构的特点。

2.提高野外实习的质量

对于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应该在第一个学期的暑假安排北戴河或周口店实习,当然与本科生的不同,可以根据所学专业与方向合理布置野外路线,进行有针对性的地质现象讲解。现在一部分导师已经开始要求其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在小学期参加本科生的北戴河或周口店野外实习了。

参加系统的野外实习后可以参加老师的课题组,课题所在区域地质背景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讲都是崭新而陌生的,老师所遇到的地质现象和学生一样都需要经过观察和思考。这种野外工作带给学生的往往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获得知识、进行思考的能力,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地质现象本身,而且通过了解老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建立了自身的地学思维。

此外,野外相对艰苦的环境磨炼了学生的意志,有助于培养其吃苦耐劳的作风;学生们互助互爱,能充分发扬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更深刻的体会地质工作的艰辛,让其重新对自己及地学专业进行定位。

3.出版优秀的地学教材

现行的研究生教学中其实不乏深受学生好评的课程,其内容新颖广泛、丰富多彩,常常是该领域最前沿的内容,易于激励学生兴趣,对学生启迪颇深。对于地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只要对该课程老师的课件、讲义进行锤炼、完善和提高,即可成为地学领域的精品教材。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鼓励研究生导师编写出版发行研究生教材。

4.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有许多事例可以作为教学内容。结合这些事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课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课程以事例教学为主,加大了信息量,全面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将专业知识和文献综述写作技巧结合起来讲授,要求每位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完成1~2篇文献综述的写作,让学生从文献综述写作实践中学习写作技巧,将文献综述写作能力纳入考试范围。

当前绝大部分研究生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授课,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应注意克服单纯依靠课件、没有或者很少板书的教学形式。在需要引导学生去仔细分析专业理论或方法的推导过程等情况下,多媒体课件的讲授效果是不如板书的,因为多媒体课件基本上是一种平面式的信息风暴灌输模式。所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这两种讲授方式的互补优势,达到最佳的讲授效果。

现在很多本科课程都列为国家级或市级的精品课程,通过网络共享资源,精品课程内容丰富,包括电子教材、授课课件、教学录像,图文并茂,有利于学生自学课程知识,研究生课程也可以采取类似方式,做出本校的类似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

可以建立基于BLOG的同侪互助。专业之间的同侪互助非常重要。很多学生都有个人的BLOG,可以通过BLOG向本专业的其他人(师兄、师姐及同界地学专业研究生)请教,通过这种“讨论”可以使学生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并且可以掌握其感兴趣的知识。

5.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

应当重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尤其是思想层面的。研究生的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进行的,而这两门课往往以理论为主,对思想方面的教育只是顺带一提。可以改变此类课程的内容,对于考研的学生来讲,通过政治理论考试,其对于辩证法的基本理论已经掌握,因此,课堂上理论的讲解可以适当减少,增加实例来教育学生,这样也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四、总结

随着研究生的不断扩招,跨专业考研的学生逐渐增多,对于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如果毕业的研究生专业能力不强,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对于学科乃至学校的建设与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科学合理地设置一套统一的针对跨学科的地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对提高此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断改进,不断创新。只要坚持“基础厚实、知识广博、专业精深”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变,就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级地学人才。

[1]纪军,倪承普,罗秋敏,等.跨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体系的构建[J].航海教育研究,2007,(2):93-94,99.

[2]张升堂,刘音.研究生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评议[J].中国地质教育,2010,(1):70-73.

[3]孙冬梅,李惠媛.关于跨学科培养研究生的分析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1):134-136,154.

[4]丁学芳.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构建[J].理工高教研究,2010,28(6):88-89,121.

[5]罗仕鉴,陈杭渝,孙守迁.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研究生的途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6):76-77.

[6]刘元,夏尊铨,傅白白.探索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4):4-6.

[7]贾川.北京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219-220.

[8]李利华.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教育内涵[J].黑龙江教育,2010,(1):11-12.

Study on Training Qua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of Geosciences Specialty

BAI Feng, MA Long, ZHAO Kai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tudy on training quality of postgraduates of geosciences specialty, 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Th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postgraduates geosciences specialized.

interdisciplinary; geosciences specialty; post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G640

A

1006-9372 (2010)04-0070-04

2010-09-0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地学专业中非地学类生源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200724)。

白 峰,男,副教授,主要从事宝石学、矿物材料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基础课跨学科研究生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原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