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综合性工科院校地质类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策略

2010-08-15李双应

中国地质教育 2010年4期
关键词:研究生学科专业

李双应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学术专栏

浅论综合性工科院校地质类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策略

李双应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

综合性工科院校地质专业,通常教师数量较少,办学规模不大,实践平台等综合力量都难以与地质院校相媲美。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综合性工科大学的综合优势,将地质类研究生培养成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又具有学科渗透、方向交融、产学研结合这种社会亟须的复合型人才是更好的选择。本文就合肥工业大学地质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进行了总结,包括加强研究生的基础教育,进行学科交叉和方向融合,打破二级学科界限进行专业学位课程建设,建立研究生野外实践创新基地等。

工科院校;地质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措施

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方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如何选择合适培养方式,以适应严峻的就业市场,同时保持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很明显,答案不是唯一的[1],而且很多是有争议的,例如延长或是缩短研究生培养时间、取消或者坚持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等等。但是,特别在今天研究生面临就业压力的前提下,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保证研究生毕业后能有多种就业选择,采取合适的培养方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且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可能因校而异。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工科大学,已经有60多年历史,工业学科比较齐全。地质专业是与学校同龄具有悠久历史的专业。目前地质学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地质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地质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设有地质学博士后流动站。但是,地质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办学规模不大、实践平台等都难以与地质院校相媲美。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地质类研究生的培养水平,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使得研究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有更多的就业选择,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为此,充分发挥综合性工科院校的综合优势,采取多项措施,争取目标的实现。

一、利用专业师资优势,加强基础教育

对于研究生来说,具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向更高的目标攀登。科学是踏实的学问,连贯性和系统性都很强,前面的知识没有学好,后面的东西就上不去。没有基础,就没有尖端。因此,面对今天研究生大规模扩招、跨专业研究生生源比较多的现实情况下,加强研究生的基础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作为全国重点综合性工科大学之一,学校在外语、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效果优秀。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加强地质专业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教育,所有地质类研究生的外语、数学和计算机等课程全部由外语学院、数学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的资深教授承担,这既得到了研究生院的支持也得到了兄弟学院的积极响应。由于教师的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不仅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达到了预期目的。此外,将研究生的奖学金评选和基础课成绩挂钩,积极鼓励研究生学好基础课程。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以及地质专业研究生目前就业前景一直较好,吸引了大量非地质类的学生报考地质专业研究生。对于这些研究生,要求他们补修专业基础课程,至少要补修地质专业骨干课程,如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构造地质学、矿床学,选择其中3门左右,和本科生一起上课,一起考试。

二、利用综合性工科大学多学科的优势,实现研究生的交叉培养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个工科门类基本齐全的综合性大学,有16个学院,与地质专业关系比较密切的学院包括土木工程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机械学院等。这些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强,有一些属于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我们充分发挥这种优势,进行学科联合、交融,培养研究生,形成新的研究方向和生长点。

我们和材料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联合,在矿物材料加工应用方面进行研究生的联合培养,例如我们和化工学院联合,进行钾长石作为肥料矿物的开发应用。与材料学院联合进行纳米矿物材料的加工和应用;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水槽实验室、冰凌实验室联合,进行沉积学研究生的培养;与力学专业联合进行构造模拟研究;与机械学院联合,培养矿山机械、矿物加工工程方面的研究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结合,联合培养矿产资源预测和矿床勘探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这些联合培养,使得学科相互交叉渗透,逐渐融合,形成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如矿物学与环境工程有机结合,形成了环境材料研究方向,成为环境工程专业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撑下,完成了多篇硕士论文,并发表了10余篇高级别学术论文(SCI、EI检索)。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结合资源专业的优势,在城市地质环境、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开拓了新的研究方向,效果明显。而且这种学科交叉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真正属于复合型,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所以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三、打破二级学科界限,加强专业学位课程建设

由于师资力量的限制,使得我们无法像一些地质院校那样,按照二级学科来设置培养方案。但是,这样却提供了另一个契机,我们打通所有的二级学科,按照地质学一级学科来制订培养计划。设置地质专业院定必修课,4~5门专业学位课程,几乎覆盖全部二级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和“第四纪地质学”,作为地质类研究生的必修学位课程,由本学科最有经验和研究成果卓著的教授任教,鼓励教师自己编写教材或者讲义,并辅助引进国外原版教材。非必修课程则是根据研究生的培养方向,由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共同挑选。这种课程设置方案效果明显,不仅使得优秀教师的师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研究生的知识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宽,真正能够实行宽基础,使得研究生能够做到厚积薄发,具有更大的潜力。

四、教学上引智,开设短期课程

所有的院校无论师资力量多么充沛,都难以覆盖非常细分的课程或者研究方向,我们也不例外。但是,充分利用聘请的院士、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开设短期课程,可能是能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途径。聘请这些国内外一流的学者和教授,除了利用他们的知识、名望和人脉,促进学科的发展以及联合培养人才外,我们还邀请他们在暑假期间为研究生开设短期课程班,这样1~2周的课程班,已经相当于一门研究生课程的时间,不仅能够完整的上完一门课程,而且由于时间比较集中,也为研究生特别是老师的时间安排提供了方便。这种集中授课也为研究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机会。例如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姜大志副教授作为我校的讲座教授,利用暑期为研究生开设了构造模拟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五、加强实践环节,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众所周知,实践教学是地质学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也无论国内和国外[2-3],充分的野外实践是培养地学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且,一方面随着地质学科的不断扩展,如地球物理、地表地质学、海洋地理、气候学、水文地质以及刚刚兴起的地质微生物学,还有应用地球科学如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随着领域的拓展,原来传统的单一的以基岩地质填图的野外实践模式需要进行修正,国际上以二级学科为特色的新的野外实践课程开始兴起,例如地球物理、海洋地理、海岸地貌等[3]。另一方面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如GPS和GIS技术已经使野外填图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促进野外实践技术需要不断加强,以适应新的发展。

但是,我们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在地学类本科生教育过程中,由于经费的限制,野外实践在全国都处于薄弱环节[2]。地学类研究生的野外实践差距则更大。一方面,野外实践时间普遍偏少,不及本科生阶段;另一方面是不同导师之间差距大,有些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几乎缺失野外实践环节。与国外相比,差距更明显。根据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同行介绍,他们地学类研究生的野外实践每年不少于1个月。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学校研究生院的支持下,我们开始尝试建立研究生野外实践创新基地。研究生实践基地的建设基本上属于尝试阶段。与本科生不同的是,研究生教育更侧重于科学研究,更侧重于创新,而野外实践对于这两者都极其重要,不可或缺。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野外工作是从事地质学研究以及地质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或血液,地质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发现和成果几乎都来自野外实践。(2)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阶段的野外实践经少,束缚了对科学的进一步探求和创新,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实践技能的训练、科研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研究方向以及专业细分,导致有些方向的研究生野外实践时间很少。另一方面由于导师的学术专攻,也难以对自己研究方向以外的知识特别是野外实践知识进行传授。(4)随着近年来研究生的扩招,以及地质专业研究生目前就业前景非常好,导致大量的研究生属于跨学科培养,例如目前我院有20%~30%地质类研究生的本科专业属于非地质类,这些研究生基本不具备野外实践知识。

我们建立了大别造山带-江南隆起带地质廊带研究生野外实践创新基地,该基地不同于本科生的实践基地,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几乎涵盖所有二级学科及其大多数研究方向。具有非常好的研究基础和一流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研究生的创新实践提供教学资源。具有良好的野外露头,适合野外观察。

在此基础上,进行统一的野外实践。选择各个二级学科资深教授并联合青年指导教师,组成实习指导队,对地学类研究生进行统一的野外实践,时间为10~14天。在野外实践阶段,通过对区域地质现象的点(观察点)、线(观察路线)、面(典型解剖区段)相结合的观察和研究,实施以研究生为主的启发式、讨论(辩论)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鼓励研究生带着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实践,培养研究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激发创新意识。而且,还可以开展多学科、多方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提高了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促进了研究生专业水平的提高和综合素质培养。

因此,对于我们这样一个综合性工科大学的地质专业研究生培养,除了确保自身的资源充分利用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地缘优势,即与学校其他院系、研究所的资源紧密结合,一方面加强研究生基础教育,除了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外,还包括数学、外语基础,使得研究生能够厚积薄发;另一方面拓展研究生的培养方向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科渗透、方向交融,产学研结合,培养出社会亟须的人才。

[1] 杨尚冰.积极探索改革地学研究生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1996,(3):69-70.

[2] 陈俊,胡文,李成.地质学实践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7,(1):133-139.

[3] Steven J W hitmeyer, David W M ogk, Eric J Py le.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perspectives on and modern approaches to field geology education[J].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Special Papers,2009,(3):56-58.

Geology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y in Com prehensive Engineering Colleges

LI SHUANG-ying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efei 230009, China

There are generally less staff and numbers of students for geological majors in comprehensive engineering colleges. It may be a better choice to cultivate geology graduate students into compound talents w ith both a soli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strong practical ability through avoiding weaknesses and integrating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of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this paper,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geological graduates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including the strengthening the basis for graduate education,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constructing a professional degree programs w ithout lim its of subjects, and founding graduate student fi eld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ases.

engineering colleges; geology professional; graduates training; targets and measures

G640

A

1006-9372 (2010)04-0023-03

2010-11-10。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YJG2008Z02)。

李双应,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沉积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研究生学科专业
【学科新书导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