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08年我院住院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2010-08-15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25期
关键词:本院不合理儿科

张 慧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江油 621700)

2008年我院住院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分析

张 慧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江油 621700)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确保本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随机抽查本院2008年儿科出院病例1 250份,调查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50份病例中1 000份(80%)使用了抗菌药物,其中215份病例发现有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占使用抗菌药物的21.5%(215/1 000)。表现为无适应证滥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不当、给药途径单一、抗菌药物使用档次较高、无病原学诊断等。结论: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在儿科表现形式多样,应加强干预和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住院儿科;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抗菌药物一旦使用不当,会引起机体强烈的自身免疫反应而对机体本身造成损伤,这种损伤甚至超过疾病本身所造成的伤害,儿科使用抗生素尤应慎重[1]。患儿因个体差异较大,用药时除考虑年龄与剂量外,还应顾及脏器功能发育未成熟等因素,儿科应用抗菌药物更应注意合理、安全、有效。本文随机抽查了本院2008年儿科住院患儿病例1 250份,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儿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样调查本院2008年1~12月儿科出院病例1250份,其中,男700例,女550例。城镇700例,农村550例;独生子女900例,非独生子女350例;3岁组300例,4岁组350例,5岁组300例,6岁组300例。相关调查内容包括患儿一般资料、感染疾病、用药目的、药物使用、联合用药、细菌培养等,并进行SPSS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病例调查情况

本次病例调查结果显示:住院患儿以感染病例为主,占被调查病例的76.9%(961/1 250),患病率高的疾病依次为,急性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合并其他感染等。1 250份病例中,1 00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占80%,其中215份病例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占 21.5%(215/1 000)。

2.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抗菌药物使用率:1 250例住院患儿中,使用抗菌药物1 000例(80%),使用的抗菌药物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使用抗菌药物22种,前6位依次为:氨氯西林、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头孢替唑、阿奇霉素。二联用药18.9%,用药途径全为静脉给药,口服制剂仅为出院带药。

2.3 不合理用药情况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1 000例患者中,不合理用药有215例,占21.5%。比如其中一般头孢抗菌药物应用疗程一般为7~10 d,而本院抗菌药物应用>10 d为250例,占25.0% ,最长的连续应用长达22 d。

3 讨论

众所周知,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仅干扰体内正常菌群分布,使耐药菌增加;同时可能对儿童产生极大危害,常见的危害有肝损害、消化道反应、神经系统毒害等;使二重感染机会增加,治疗更加困难,增加了患儿及家长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同时儿童是最易受到细菌感染的人群,且其各个脏器尚未发育完善,极易出现药物的中毒反应和变态反应[2-3],因此儿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病例调查结果显示:80%的住院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明显高于卫生部关于抗菌药物使用率应小于50%的规定,远高于欧美国家抗菌药物平均使用率(22%~25%)[4],说明医生对抗菌药物过分依赖且有滥用现象。此次病例调查显示,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占21.5%(215/1 000),比例之高足以引起临床儿科医生高度重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无适应证滥用抗菌药物,如一水痘患儿血常规检测提示无继发细菌感染,医生在抗病毒的同时联用了头孢呋辛+氨氯西林;支气管哮喘发作诱因不是细菌感染,而临床医生都几乎给予了抗菌药物的常规治疗;手足口、疱疹咽炎患儿无论有无细菌感染迹象,都给予了抗菌药物治疗。②联合用药不当,临床病例中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两种作用机制相同的抗菌药物间的不合理联用,如头孢呋辛+氨氯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他啶;抑菌剂与速效杀菌剂间的不合理联用,如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红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联用比较常见。联合用药的目的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而不合理联用会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如疗效降低、耐药菌株产生,二重感染、过敏和毒性反应,故应慎重联用[5]。③给药途径单一,在此次病例调查中所有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儿一律采用了静脉滴注,按照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能口服而不注射,能注射而不输液,尽管输液能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溶度,作用快且好,但易引发输液反应,临床应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6]。④抗菌药物使用档次较高,这与医生用药的趋利性有关,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不符合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原则。⑤此次病例调查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儿无一例做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大多以放射诊断及血常规检测为诊断依据。临床医生应重视抗菌药物选用的基本原则,依据临床症状、病原学诊断,严格掌握用药指征,最好根据组织液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用药,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当前本院临床医师在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存在着药物品种选择不恰当、用药方法和疗程不适当等问题。应加强对临床医师抗菌药物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更新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观念,提高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1]张象麒.药物临床信息参考[M].3版.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7.

[2]林郁,黄富宏,李明珍,等.某院儿科门急诊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8):44.

[3]王涛省.儿科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3):167-168.

[4]louie JP,Bell LM.Appropriate use of antibiotics for common infections in an era of increasing resistance[J].EmorgMed clin North Am,2002,20(3):69-91.

[5]王敏华,吴总海.我院住院患儿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药业,2009,18(8):45.

[6]吴静,孙武.259例住院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0):81,86.

R195

B

1674-4721(2010)09(a)-141-02

2010-07-21)

猜你喜欢

本院不合理儿科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我院2018年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分析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圆梦儿科大联合
向“不合理用药”宣战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不合理上访与信访体制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