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在井冈山时期的执政经验及其启示

2010-08-15黄惠运欧阳杰

党史文苑 2010年20期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革命

黄惠运 欧阳杰

(井冈山大学 江西 吉安 343000)

井冈山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思想和井冈山精神孕育生成的基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在现代中国革命史和民族精神长河中上具有“摇篮”和“源头”地位。它不仅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队建设、经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群众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诸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在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伟大的实践和理论活动,内容丰富、经验独特,意义久远,启示深刻。

一、“到群众中去”的执政宗旨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地区后,首先通过古城会议决策、大仓村会见、茅坪“安家”和进驻大井等举措,争取了袁文才、王佐两支农民自卫军的支持,从而实现了从城市的退却到向农村的进军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其次是制定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敌人打不烂、攻不破的“铜墙铁壁”。再次,提出并实行“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的政策,在遂川、茶陵、宁冈、永新等县区,发动群众闹革命。毛泽东曾经亲自领导工农革命军在遂川城乡做发动群众的艰苦工作。毛泽东曾经专门写信指示刚刚成立的茶陵县人民革命政权,要挂起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打破衙门作风,由工人、农民和士兵代表组成领导班子,于是,选举工人出身的谭震林担任县苏主席,从而使茶陵县苏维埃政府真正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县级人民红色政权。毛泽东总结茶陵红色政权诞生的经验,又提出了人民军队最早的“三大任务”,即红军除了打仗、筹款以外,还要做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的工作。毛泽东在永新塘边、酃县中村亲自领导了插牌分田,避免了命令或摊派的错误做法,广大农民在切身利益中认识到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是穷苦人民的政权,从而坚定不移地跟着 “毛委员”、“埃先生”干革命,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1928年12月9日颁布的《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规定,作为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日常生活要求是:“思想系统化,行动集体化,言论革命化,工作艺术化,生活科学化。 ”[1]P205革命工作要求是:“为团体努力,作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到反动荆棘中去,不畏难,不怕死,不爱钱,为主义而牺牲。”[1]P2061929年9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的周恩来根据陈毅汇报的朱毛红军的情况,在《中共中央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著名的“九月来信”)中,比较明确地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12月,毛泽东在根据“九月来信”精神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也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一提法。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的群众路线,在井冈山时期已经基本形成。“作群众导师,到群众中去”,“为主义而牺牲”,就是井冈山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执政方略

所谓“工农武装割据”,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思想,这是毛泽东阐明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观念,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观念。”[1]P184“并且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2]P80“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然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2]P95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巩固、恢复和发展的历程,就是“工农武装割据”伟大实践的典范。

三、发展经济的执政要务

发展经济是执政良好运行的物质基础。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指出:“一年以来,边界政权割据的地区,因为敌人的严密封锁,食盐、布匹、药材等日用必需品,无时不在十分缺乏和十分昂贵之中,因此引起工农小资产阶级群众和红军士兵群众的生活的不安,有时真是到了极度。红军一面要打仗,一面又要筹饷。每天除粮食外的五分钱的伙食费都感到缺乏,营养不足,病的甚多,医院伤兵,其苦更甚。”[2]P53为了克服严重的经济困难,打破了敌人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毛泽东、朱德等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创办了军械处、造币厂、服装厂等军需工业;广泛深入地开展土地革命,组织红军参加和支援农业生产,发动妇女学会犁田、耙田,组织耕田队调剂劳力与农具耕牛余缺,优待军烈属,进行筑路和兴修水利等农田基本建设;制定“一个红枣也不能动”的保护工商业政策,恢复遂川草林圩场和开辟宁冈大陇圩场,建立通往湘赣的秘密交通线,设立赣西采运处,成立公卖处,活跃根据地经济。

四、注重民主法制建设的执政方式

一是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强调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同时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成立士兵委员会,士兵参加部队的管理,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实行瓦解敌军和优待俘虏的政策,官兵待遇平等。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2]P64

二是实行党政分工的规章制度。毛泽东在《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中说:“边界虽然没有党命令政权机关的事,却也没有尊重政权机关独立的意义。党在党员乃至群众中有极大的威权,政府的威权却差得多。这是由于许多事情为图省便,党在那里直接的做了,政府机关搁置一边,这种情形在各处是很多的。政权机关里党团组织有些地方没有,有些地方有了也用得不完满。”这种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偏向,既削弱了党的领导,又降低了苏维埃政权的作用。为此,毛泽东确定了党政分工的原则,明确规定:“以后党要执行领导政府的任务,”但不是包办政府的行政事务;“党的主张办法,除宣传外,执行的时候必须通过政府的组织。国民党直接向政府下命令的错误办法,是要避免的。”[2]P72同时要健全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民主集中制,改变“民主集中主义,在政府工作中也用得不习惯”[2]P71的状况。

三是颁布《井冈山土地法》等政策法规。井冈山时期党和政府制定和颁发了 《井冈山土地法》、《遂川县苏维埃政府布告》、《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告绿林弟兄书》、《告商人及知识分子》,以及中央通告、湖南省委训令、江西省委通告等一系列法令法规文件,形成了人民宪法、土地法、军事法、经济法、劳动法、婚姻法、选举法、行政法、刑法、税法、商法和社会保障法等法科门类的雏形,具有原创性、革命性、阶级性、针对性和公正性等特点,为人民民主专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建设奠定了第一块基石,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渊源。

五、厉行“洗党”的执政保障

“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他的政策的不错误”,是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毛泽东、朱德等十分重视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指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2]P76认为在军队,“党代表制度,经验证明不能废除。”[2]P63在地方,应该“军队的党帮助地方党的发展,军队的武装帮助地方武装的发展。”在基层,应该解决湘赣边界特有的现象:土客籍矛盾,“在党内,加紧教育,务使两部分党员团结一致。 ”[2]P741928 年 9 月,井冈山前委、湘赣边界特委,厉行“洗党”,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洗党”的主要做法是:对在“八月失败”中的投敌叛变分子予以清除,“洗刷不斗争的腐化分子”[1]P189“永新、宁冈两县的党组织全部解散,重新登记,”[2]P74将党的组织活动转入秘密状态。这样,“党员数量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加”。[2]P74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六、调查研究的执政作风

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毛泽东就写了著名的《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这两个调查报告为毛泽东制定政治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毛泽东还经常请贺子珍等人为他找报纸,了解国内外大事,同时调阅当地的志谱等书籍,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服务。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初步论述了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陈毅在《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对红四军的“调查工作”有详细的记载:“游击队达到某地以后,第一步必须做调查工作,由军官及党代表负责,必须通过调查工作以后,才能开会决定该地工作……关于调查的内容,由政治部制定一个极详细的调查表,内分群众斗争状况,反动派情况,当地经济生活工价、物价等,当地土地分配情形……它的好处可以使红军不会不顾环境而只凭主观决定自己的政策”。[1]P368

七、培养人才的执政要求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革命的优秀人才。有留学生朱德、陈毅、何长工等;有大学生李却非、何挺颖、伍中豪、朱亦岳、谭梓生、邓贞谦等;有黄埔军校生卢德铭、王尔琢、张子清、朱云卿、张宗逊、陈伯均、杨至诚、唐天际、李天柱等。他们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群组织的重要领导人。还有工人出身的谭震林、学生出身的陈正人,担任了湘赣边界特委副书记;中学生袁文才当选为湘赣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中专生陈毅安、手艺工人王佐等成了著名的红军将领。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培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造就了共和国五位元帅:朱德、彭德怀、陈毅、罗荣桓、林彪,三位大将:粟裕、谭政、黄克诚,以及宋任穷、杨得志等15位上将,张国华、王辉球等21名中将,龙开富、赖春风等12名少将。他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治国安民的伟大尝试和预演,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和政权建设思想。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创造了许多培养人才的方式,如创办军官教导队和红军学校,举办党团干部训练班等。

八、敢闯新路的执政胆识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第一次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号,制作了人民军队第一面军旗。三湾改编第一次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古田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最先将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始实现从大革命的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的伟大历史转变。第一次提出红军三大任务: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创办了我军最早的军官学校——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井冈山因此成为红色干部学校的摇篮。毛泽东亲自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永新秋溪党支部。最早开辟红色圩场——宁冈大陇圩场。最早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最早创制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制定了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条令——《党代表工作大纲》。第一次进行整党——“九月洗党”。制定和颁布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最早正式形成党的土地革命路线。第一次明确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最早在井冈山时期萌芽。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井冈山精神在此孕育生成。建立了第一支工农红军,朱毛红军发展壮大为 “天下第一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起点。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还有坚定信念的执政理想、思想政治工作的执政方法、无私奉献的执政品格、艰苦奋斗的执政精神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执政经验,

九、意义深远的执政启示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的执政经验,尽管是局部的,但对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具有有益的现实启示和全面的指导意义。主要是:

“为主义而牺牲”,永葆党的先进性。如果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那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续篇。井冈山军民用热血和生命开辟了光辉的井冈山道路,“为主义而牺牲”,我们也要以青春和智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强国而奋斗。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井冈山军民以发展经济来粉碎敌人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我们要把发展综合实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要继续发扬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密切党群关系,壮大党的执政能力的阶级和群众基础。

建设一个“很好的党”。“很好的党”是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根本保证,“思想系统化,工作艺术化”是井冈山时期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井冈山时期的党员干部以自己的先锋模范行为诠释了党的性质与宗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强化执政意识,牢记执政要务,巩固执政基础、利用执政资源、总结执政经验,改良执政环境,健全执政体制,提高执政效率。这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根本要求。

[1]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革命
井冈山诗五首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井冈山抒怀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