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的冲突 身份的尴尬——《吃一碗茶》主人公斌来解读

2010-08-15付江涛河南大学外语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名作欣赏 2010年30期
关键词:华贵唐人街

□付江涛(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自1961年首次出版以来,朱路易的《吃一碗茶》引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以种族排斥法案为历史背景,唐人街为剧情发生场景,《吃一碗茶》讲述了同乡王华贵和李恭两个家庭在为子女操办婚事时相结合的故事。王华贵之子王斌来服兵役之后定居美国,后奉父之命回到华贵与李恭阔别已久的故乡迎娶李恭之女美凤。斌来被发现性无能之后,两个家族,家族内部各个成员,甚至整个唐人街都被搅了个天翻地覆。伴随着亚裔美国文学的持续升温,该小说逐步成为美国唐人社区转型的先锋之作,即体现由单身汉向家庭的转变过程。《吃一碗茶》一书的主题在亚裔美国作家的作品中多次被论及,许多学者均从各异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去对它进行审视,其中最为热门的论点莫过于美国社会对华人移民的歧视和不公待遇。曾有华裔美国人这样说道:“无论我的英文多么流利,我接受多好的教育,人们总是会留意我的黄皮肤。”美国作家、教育家兼黑人运动领袖杜·波伊西也曾说过:“20世纪的问题就是肤色的问题。”①也有学者剖析了带有严重种族色彩的排华法案对于当时华人移民生活的深刻影响:夫妻分居并最终导致畸形单身汉充斥的唐人街社区。也有人着重阐释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冲突。通过对小说叙事方式及语言特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吃一碗茶》是完成由异邦浪漫向现实转变的文风体现作品的杰出代表。

身份危机是该小说探讨的另一个常见主题。有学者认为,斌来的性能力恢复以及后来得子意味着华裔美人取得了合法身份,所有权益受美国法律所保障。故事结尾时爷爷华贵和李恭接受了私生孙子,这预示着受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的父权制已经被排华法案削弱了其生命力,也从侧面反映了海外华人的漂泊不定和困苦不堪。

当然,关于小说情节和人物一类的分析也屡见不鲜,他们均为挖掘文化内涵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在发掘人物特征过程当中,王斌来尤其值得读者的注意。他的性无能是诸多因素造成的,但最主要还是心理焦虑所致。通过剖析斌来和美凤关系中的心理障碍,将有利于审视以小说主人公为代表的美国第二代华人移民的显著特征。

首先,父子差异比较。

儿子斌来是17岁来的纽约。他服过役,是个孝顺的年轻人,对父命绝不敢违抗。在李恭眼中,他是个“尽职尽责,本分小心”②的孩子。因为父亲怕纽约诱惑太多会把儿子领入歧途,命令他去西部城市斯坦顿工作。然而服从并不意味着来自内心的认同。斌来更多的是受美国文化所影响,在他看来,父亲所恪守的中国儒家文化根本不值得他信奉。为了治疗他的阳痿症,他来看中药师,可是“他并没有拿着处方去药铺……如果所有美国的现代科技都不能让他重振雄风,他又怎么能指望一个草药师去给他创造奇迹呢?”③最终他选择配龙大夫开的西药。斌来的选择揭示了他与第一代华人移民的不同。尽管他并不在美国出生,但在他心中美国各个方面都是一流的,祖国的辉煌历史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吸引力。就连那些风俗、传统在他看也都是荒诞迷信。这就决定了为何他视龙大夫为“现代科学”,中草药为劣质的土方。

父子之间文化上存在明显冲突。作为父辈的男人们,“早年间,李恭和华贵两个年轻小伙子一道坐麦迪逊总统号船来到美国,在埃利斯岛的隔离室中共处”④。后来又一块在餐馆打工。20年代又共同回中国成家,最终返回美国来度过余生。对他们而言,对祖国的情感与忠诚是植根于心底的,儒教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小说中的唐人街就是一个守旧的族长制团体。华贵这代人觉得父亲养子教子,儿子就必须对父亲言听计从,这才是孝顺。家庭亲情、尽孝道、敬老、敬祖先等等是儒教道德观念的核心,这就要求他们能够持家,当尽职的父母,主动做模范公民。所以华贵觉得他有责任给儿子安排婚姻大事,教会他辨明是非;李恭认为孝顺的孩子一定是诚实的丈夫。

第二代移民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他们备受两种不同文化的牵制,这一类题材体现在诸多亚裔美国文学作品之中。其共同之处在于,他们无法彻底与本民族文化决裂,但与此同时又深深厌恶本族文化中的教条,尤其是讨厌第一代移民对儒家思想彻头彻尾、顽固不化的追随。

斌来和父亲格格不入,“斌来一想到要去看父亲就讨厌”⑤,当父亲提出要为儿子包办婚事时,他对于大包大揽极为不安。“难道,我们就不能再等等?我哪有钱啊!”⑥从斌来的反感态度可以看出,他太想经济上独立,自己打点生活了。可最终斌来还是在父亲面前屈服了,可以说,斌来与美凤的婚事一开始就是迫于压力,这种胁迫感困扰了他们好久,直到最后两人得到了幸福才罢。

前后两代移民对待女人和婚姻的态度也大相径庭。儒教中对于男女之间的关系也是有明确论述的。传统的中国社会里,受阴阳理论的左右,男人被比作天,形成宇宙的源头;女人比作地,处于顺从、屈服地位。所以和谐之家男人要有尊严,女人要会顺从。从孩提起,女人要学会忠实、忍让的个性,要沉默持家,相夫教子。妇女要恪守三从: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从子。华贵的妻子就是这类女人,“尽管华贵常年离家在外,但刘氏从未对他有丝毫抱怨”⑦。这也就是为何华贵坚持送斌来回中国娶妻的原因,他怕斌来在美服役的三年里变得太过美国化并最终娶个香蕉人为妻,“这些美籍华裔女孩们总是外出找乐子,总是新衣服新鞋新帽子,抹贵香水。要养活她你得是百万富翁才行。”⑧

斌来对女人的态度和父亲是截然相反的。他尊敬关心爱人,时不时买点小礼物讨好她。考虑到美凤可能不喜欢住在斯坦顿,便把她留在纽约唐人街。放假时他会给老婆做饭,这是父亲华贵永远不可能做的。斌来对妻子细心呵护,颇有绅士风度,如果美凤“暗示橱窗里的那件衣服好看,他就会买给她”⑨。斌来也没有性别歧视,对于美凤生男生女他都认为无所谓,这在老一辈注重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的华人中是不可思议的。斌来对美凤通奸的态度是宽容大度的,在旧社会中国,通奸的妇女都要受到严惩甚至被吊死。美凤奸情败露后,华贵要求儿子休妻,“休妻是父亲的意思,他很想看到儿子这么做。他很可能会再凑钱送斌来回中国娶个新媳妇”⑩。斌来对美凤是爱恨怜悯交加,尽管他气得要死,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真切地希望丑闻能烟消云散,美凤的生活能回归正常。他希望所有一切平息后父亲能够克制自己不再干涉他们的生活”⑪。他知道由于他过去那种愚蠢的毫无节制的生活毁了他的健康,所以他并没有劈头盖脸地把所有指责都抛给美凤,他首先自责。

其次,解析斌来的性无能。

先看看斌来婚前的心里境况。婚姻具有魔力,它能将男孩变成男人。小说通过对斌来婚姻经历的心理叙述,他的人格展现得越来越清晰。在单身汉充斥的社区里,唯一获取性的方式便是找妓女。斌来的阳痿症就是他早期和妓女鬼混的结果。龙大夫曾经说过,斌来的症结“有时候是心理问题”⑫。故此,仔细剖析斌来的性无能缘由对于理解、归纳他的性格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结婚前,斌来经常与朋友去蓝星酒店招妓鬼混,他的性经历完全是在力比多(libido)的驱使以及感官刺激下完成的,毫无感情和爱。性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之一,然而在单身汉充斥的唐人街这个扭曲的环境里,斌来和朋友秦月以及父亲华贵都需要从妓女那里获取性,并以此来得到疏解和释放。在小说的第七章,作者详尽地描述了斌来在酒店与妓女的第一次性事:酒店里龌龊的环境,腆着脸皮找“好姑娘”,在双人床上漫无目的的等待,与妓女的讨价还价。读起来感觉他们既可怜又下贱,为了满足性欲,斌来甚至直接与刚刚和朋友媾和过的女人上了床。性欲超越了人的尊严,让他忘记廉耻,忘记恐惧,即使被父亲发现也不管不顾了。像一个饥饿的孩子得到了满足,斌来觉得又刺激又兴奋。他早期的性行为完全以欢愉为出发点,忘记了对健康的损害。

斌来的婚姻生活中充满了心理焦虑。新婚后,他感觉不错,“婚姻给了他生活新的展望”⑬,“牵着美凤的手,感觉太好了。这给了他一种拥有感,是那种夫妻关系。他有了尊严的感觉。美凤是他的老婆,不像那些娼妓,脏兮兮、带着传染病的婊子们”⑭。他本该是兴高采烈,可是第一次与美凤做爱他失败了,他糊涂了,“为什么他与那些妓女在蓝星酒店像干柴烈火,而面对父亲为他挑选的这个又可爱又温柔的新娘却无法满足她?”⑮作为一个男人,斌来对他的性无能感到无地自容。我们通过这个暗示可以知道华贵给儿子安排的整套婚事意味着斌来根本不能自己当家作主。面对问题,斌来的“自我”(ego)开始起作用。他晓得由于他的阳痿,妻子已经不满。父亲正等着抱孙子,而远在万里的母亲也期待着,甚至整个唐人街都期待着他们下一代的到来。而他让所有人都失望了。内心备受煎熬的斌来羞愧难当,他甚至想逃离这一切。当父亲问他美凤是否有怀孕的迹象时,他“只是盯着空墙看,然后看着门道,就仿佛在期待着有人来打断他们的对话”⑯。然而,“自我”告诫他不能辜负全家人。他去看医生讨论自己的性无能,还听从美凤的指导学着去取悦她。他想尽一切办法解决自己的性无能问题,并且服用大夫开的药片。在听到美凤有喜的消息时,他怀疑她红杏出墙了。因为害怕丢脸,他抑制住自己的强烈倾诉欲望,没有和父亲、朋友任何人去诉说心中的疑虑和不快。考虑到方方面面,斌来的“本我”受到了强烈的压抑。在这种困境下,心理压力很难缓解。工作中不断出错,他只好不停吃药控制神经,甚至请假休息。巨大的心理焦虑根本无法让斌来恢复活力。

美凤通奸的事情败露后,斌来扇了她耳光。“斌来十分担心老婆婚外情的原因引来众议……他内心的羞愧与嫉妒无法克制。”⑰在知道父亲因为割了阿松耳朵而被捕后,斌来在妻子面前释放了内心的煎熬和怨恨。斌来知道美凤的不忠是由于自己的缺陷,因而备感自责,所以并不想休妻。甚至他想要是通奸的事情不被外界知道该多好,可是面对戴绿帽子的残酷现实他无力给美凤任何安慰的话语,即便想说也说不出口。社会道德评判和忠孝的传统战胜了斌来,他打了美凤并对她恶语相加,以此作为惩罚。“超我”使得他对美凤满腹牢骚,对自己又自哀自怜。

在故事的结尾,华贵案子得到了妥善处理,华贵和李恭都离开了纽约。斌来也搬去了旧金山,试图逃离这些关于他家的流言飞语。现在的他终于轻松了,获得了美凤的鼓励与理解,他的“自我”一天天强大起来。“纽约那不堪的一幕加强了他们之间的纽带,美凤意识到老公本可以弃她而去可是并没有这么做。尽管她干了这种事,可是斌来依旧需要她。这种需要使她觉得骄傲。”⑱斌来获得了男性气概后,他们有了孩子,以前的种种不悦皆被新的环境所取代。父亲对他的禁锢终于消失了。斌来的“自我”强大了,可以在不影响“超我”的情况下满足“本我”,并且照顾到现实的方方面面。对他来说,重拾的不仅是男人尊严,更是健康的心理。

通过以上对比主人公斌来和父亲华贵以及剖析斌来性无能的心理原因,不难看出,斌来接受了美国文化的基本观念——自由和自立。由于受唐人街族长制的枷锁羁绊,他根本无法给自己做主。伴随隔代问题的日益凸显,他的心理平衡受到了严重影响。他试图做一个孝顺的儿子,疼人的老公,可是美凤的丑闻打破了这一切。为了应对家庭危机,他只好抛弃了死板的中国道德礼教,自己去战胜内心深处的心理障碍。他用爱宽恕了妻子,开始了新的生活。可能对于中国移民来说,全部忘记自己的心灵之根是错误的,但是是否对于那些夹层中的二代移民来讲有效地吸收、利用、融会贯通美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例如自由、平等等)是裨益的呢?全盘抛弃传统中国文化或者死板恪守信条都无法使得华裔移民在美国的生活有所改善,做适当的调整才是出路。这是值得读者深思的问题,也是《吃一碗茶》这部作品想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① Xiaohuang,Yin.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the1850s[M].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6:67.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⑪⑫⑬⑭⑮⑯⑰⑱ Chu,Louis.Eat a Bowl of Tea[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9:31,89,17,41,43,45,44,79,208,210,88,1,12,78,81,144,243.

[1]Chu,Louis.Eat a Bowl of Tea[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9.Xiaohuang,Yin.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the1850s[M].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2006.

[2]黄际英,简明.论泛亚裔族群意识的觉醒——“亚裔美国人”的文化含义[J].长白学刊,2004:(03).

[3]丁夏林.从“金山客”到美国人:评《吃碗茶》中主人公的文化身份重塑 [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8:(01).

[4]吴冰.从异国情调、真实反映到批判、创造——试论中国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反映[J].国外文学,2001:(03).

[5]吴冰.评《吃碗茶》中的纽约华人社会及年轻男、女主人公形象[J].外国文学,1997:(02).

[6]薛玉凤.华人“单身汉”的悲歌——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分裂家庭”[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7]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

[8]张卓.美国华裔文学中的社会性别身份建构[D].苏州大学(学位论文),2006.

猜你喜欢

华贵唐人街
刀刻锤落间,尽显鸢都嵌银华贵
毛衣链
唐人街的世界故事
回乡之旅:讲述世界各地唐人街的变迁
雪中唐人街
光影
稻鳖共生 1亩收入1.6万元
野兽列车
热闹的唐人街
张子枫,她才是《唐人街探案》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