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0例临床分析

2010-07-08

食管疾病 2010年3期
关键词:沙比利美拉唑埃索

杨 瑞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道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引起食管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伤,患者出现反酸、嗳气、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症状以及咳嗽、哮喘、咽部异物感等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1]。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治疗方案多种,但常因应用不同剂型、剂量的抗酸剂及胃动力药而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自2006年7月~2009年6月收治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0例,采用埃索美拉唑、莫沙比利联合治疗方案,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0 例患者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排除食管狭窄、肿瘤、胃十二指肠溃疡、炎性肠病、肠梗阻、胰腺炎及其他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37 ~65岁,平均45.3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6个月。胃镜结果依国外洛杉矶分级法分级:A级15例, B级17例, C级5例, D级3例;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39 ~69岁,平均44.6岁,病程3个月~3年,平均6 个月,分级A级14例, B级18例, C级6例, D级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分级随机分配,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改变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为了减少卧位及夜间反流可将床抬高15 ~20 cm;避免睡前2 h内进食,白天进餐后不宜立即卧床,避免高脂肪、高糖、巧克力、咖啡、浓茶、酒及刺激性食物过量摄入,尽量避免服用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和钙拮抗剂等,合并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避免或减少茶碱类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组:促胃动力药给予莫沙比利10 mg/次, 3次/d,餐前30 min服用;抑酸药埃索美拉唑40 mg/次, 1次/d,睡前服用4周后改用20 mg/次, 1次/d。对照组:促胃动力药给予莫沙比利10 mg/次, 3次/d,餐前30 min服用;抑酸药法莫替丁20 mg/次, 2 次/d,早餐前及睡前服用。2个月为1 个疗程,疗程结束根据患者反酸、嗳气、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症状的改善程度及胃镜复查结果判断疗效。

1.3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完全消失,内镜食管炎表现消失;有效:反流性食管炎白天症状完全消失,偶有夜间胸骨后剑突下烧灼感,内镜食管炎分级呈轻度改变;无效: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减轻,但白天及夜间均有症状,内镜食管炎分级呈中度以上改变。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中40例患者在服药3 d后,反酸、嗳气、胸骨后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服药1周后, 21例患者白天症状消失,偶有夜间胸骨后剑突下烧灼感;2周后症状改善的患者数增加到31例;疗程结束后33 例患者症状消失, 6 例患者症状改善, 1例治疗无效。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恢复正常者19例, B级18例, C级3例(含1例治疗无效者)。对照组40例服药1周后, 16例患者反酸、嗳气症状好转,但进食后症状复发,夜间尤甚;2周后20例患者症状改善,与进食量和时间有密切关系;疗程结束后, 21例患者症状消失, 10例患者症状改善,9例治疗无效;胃镜检查显示,食管黏膜分级A级9例, B级19例, C级6例, D级6例,见表1。两组治疗效果无差异(2=7.31, 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食欲不振、腹胀2例,轻微腹泻2例,继续用药后症状消失,未发现血、尿常规及心、肝、肾等脏器、造血系统不良反应。

3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常被认为是一种酸和动力相关性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ERD)范畴,研究显示食道下端括约肌功能障碍,胃酸、胃蛋白酶反流对食管下段的协同作用及食管清除力下降是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关键,咽、食管反流物刺激,腹压增高,一过性食道下端括约肌松弛,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造成食管黏膜损伤,导致食管抗反流生理屏障功能的降低则是反流性食管炎的直接发病原因[2,3]。因其临床症状明显,确诊方便,故该病往往在早期发现并予干预,所以以国外洛杉矶分级中的A、B级轻型者常见,C、D级相对较少,这与部分研究报道一致[4]。埃索美拉唑是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与第一代质子泵抑制剂相比,具有更强的抑酸作用,为脂溶性弱碱,在壁细胞泌酸微管的高酸环境中浓集并转化为活性形式,从而抑制该部位的质子泵,对基础胃酸分泌和刺激的胃酸分泌均产生抑制,从而降低胃内酸度[5]。同时它起效快,能长时间维持胃内较高的抑酸水平,极少产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莫沙比利是新一代胃肠动力药,选择性促进胃肠道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从而促进食管及胃体部的蠕动收缩,增加下食管括约肌压力和促进胃排空,激发胃肠道协调性运动,减少反流,增强食管蠕动和食管下段的清除率,缩短食管酸暴露时间,对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消失和黏膜修复均有明确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相对莫沙必利联合法莫替丁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及治愈率,其原因可能是埃索美拉唑在抑酸作用、持续时间以及埃索美拉唑与莫沙比利协同作用效果方面都优于莫沙必利与法莫替丁的组合。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369-373.

[2] 王吉耀.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419.

[3]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4, 21(4):221-222.

[4] 侯鹏,吴志强, 殷健, 等.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2007, 8(1):33-34.

[5] 许国铭,钟捷.质子泵抑制剂-基础与临床[J].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2004:42.

猜你喜欢

沙比利美拉唑埃索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联用莫沙比利,瑞巴派特的有效性效果分析
奥曲肽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分析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对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
莫沙比利加谷维素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析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铝碳酸镁片联合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3例
复合凝乳酶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潘立酮与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潴留疗效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