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江口市推广“教育发展协作区”模式

2010-06-25丹江口市教育局冀宏举

湖北教育 2010年3期
关键词:协作区丹江口市电脑

◎/丹江口市教育局 冀宏举 王 伟

[问题背景]

丹江口市地处汉江中上游,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级市,辖20个乡、镇、办事处,总人口49.5万人,现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99所,在校学生72009人,教职工3927人。2007年,丹江口市作为湖北省接受国家“两基”验收的六个县市之一,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督导团的“两基”验收。

2007年以前,因优质师资短缺而产生的“择校热”“择班热”问题一直困扰着丹江口市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2009年,湖北省开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计划”,丹江口市被列为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试点县市之一。一年来,丹江口市不断探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新举措,积极创建有利于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积极争当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的排头兵。

[决策过程]

2007年,“择校热”“择班热”愈演愈烈,丹江口市教育局开始在实验小学推行电脑平行分班试点。一年后,电脑平行分班法在该市城区中小学全面推开,基本解决了区域内“择班热”问题。

2009年春季,丹江口市邀请了省教育厅特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家、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雷万鹏作为丹江口市人民政府教育顾问,全面指导丹江口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探索建立了“教育发展协作区”模式。

在建立“教育发展协作区”的工作中,丹江口市采取先行先试的策略。

制订实施方案。丹江口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教育发展协作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确立了习家店和六里坪两个协作区作为试点,于2009年秋季开学率先启动。其中,习家店协作区包括3个乡镇、12所中小学,六里坪协作区包括3个乡镇、22所中小学。

加强政策指导。该市教育局成立了试点工作督导组,分别由2位局领导担任组长,分头联系,对2个教育发展协作区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并在项目经费等方面向协作区倾斜。

建立完善制度。协作区制定了《挂职交流干部教师管理办法》《协作区教学管理制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协作区教研工作制度》等8项规章制度,实行“以校带点”“联校排课”“学校重组”“学科互补”等教育管理模式,为全面推进教育发展协作区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2010年春季,该市将在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整体推进教育发展协作区管理模式,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制度内容]

“教育发展协作区”是一种打破乡镇行政区划界限,在2-3个乡镇内统筹教育资源,在更大范围和区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均衡的办学新模式。按照这种模式,丹江口市将20个乡镇(街办)的99所学校,按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地理位置、人口发展状况等方面划分为7个教育发展协作区,首先在协作区内推进均衡发展。

协作区实行“四个一体化”。教师资源一体化调配。原来乡镇学校教师由本乡镇中心学校负责调配,建立协作区后,由一个大乡镇中心学校统一调配几个乡镇的教师,促进教师在区域内流动。教学设备一体化配备。协作区内教学设备统一配备使用,让教学器材、图书等硬件设施在协作区内流动使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教学管理一体化安排。协作区内所有初中和小学实行课程计划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检查统一、教研活动统一,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为了解决中小学生择校问题,协作区实行电脑平行分班,主要经历六个步骤:广泛宣传动员、划定招生范围、公布有关信息、电脑程序编班、班主任抽签定班、建立评价体系等。教学质量一体化评价。协作区对每所初中和小学的教育质量实行统一的评价标准,年终统一考核,兑现奖惩。

[实施效果]

改善了办学条件。丹江口市以教育发展协作区的建设为契机,筹资557万元完成了协作区5所学校食堂、宿舍、厕所等项目的标准化建设;争取143万元完成了六里坪小学明德教学楼建设项目和3所学校校舍维修;投入17万元,为3所寄宿制学校配置了洗衣机和餐桌椅。

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任职交流。丹江口市调配干部教师113人,其中城区学校充实到协作区任职的干部26人,协作区学校到城区任职的干部12人,协作区内部任职交流的教师75人。

加强了学科之间的建设。针对偏远薄弱学校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短缺的现状,协作区调配了英语、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教师共38名,通过实行“联校走教”“联校排课”等方式,保证了每所中小学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开齐开全课程。

陈明,习家店镇幼儿园教师。为让习家店镇两所小学开齐开全音乐课程,主动请缨要求在习家店镇左绞小学和茯苓小学之间每天往返20余里走教音乐。现在,两地的学生家长一见到她,都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在六里坪和习家店两个教育发展协作区,不仅采取“城乡联动,协作交流”捆绑式教学,还采取“以校带点”推进学科教学,同时创新性开展“学科走教”活动,保证各教学点的课程开齐开全。六里坪镇中心学校校长马里彦说,在此次试点工作中,六里坪协作区选派了4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所在辖区内薄弱中小学交流任职,六里坪镇中学选派了8名优秀教师交流到边远的官山镇中学、均县镇中学任教。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薄弱学校和偏远教学点学科不配套和体育、音乐、美术、英语教师短缺的问题,基本保证了偏远学校(教学点)开齐开全国家规定的课程。

“学无择校,教无择生”。2009年,丹江口市城区近3000名新生全部参加了电脑分班,15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全体新生家长共同参与、见证了电脑分班的全过程。绝大多数家长对电脑分班表示赞同,认为电脑分班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是解决学生择校、择师、择班的有效途径。

[案例点评]

“教育发展协作区”模式是对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这种模式改变了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调配教育资源的做法,打破了城乡界限,实施了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优质学校带边远薄弱学校工程,加强了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缩小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差距,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促使区域内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推进协作区内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可以作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过渡阶段,并为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提供机制保障。

坚持推行电脑分班,消除了“择校热”和“择班热”现象,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

猜你喜欢

协作区丹江口市电脑
电脑
电脑节来了
电脑能够自己思考吗?
教育协作区如何“协作”
安徽亳州:探索以乡镇纪检监察工作协作区为载体的体制改革
丹江口市:公开选拔名师后备人才
丹江口市动物防疫职业化改革的做法及成效浅谈
强化学习及其在电脑围棋中的应用
湖北丹江口水库首次开展 冬季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
同课异构:协作区教研的“催化剂”——以初中音乐欣赏课《A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