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民办高职学生理想信念调查与分析

2010-05-19章庆国任志远

文教资料 2010年32期
关键词:民办理想信念理想

章庆国 任志远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互联网与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相比较,其信息化、全球化趋势日渐突出。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它为人们获取知识、传播讯息和增进交流提供宽广空间,为大家工作、生活、学习带来各种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表现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领域,亦是如此。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因为理想信念问题事关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我多年在民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为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影响,设计了《大学生理想信念调查问卷1》和《网络环境下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问卷调查2》,对所在学院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为主的“90后”学生实施随机调查,涉及8个专业系,发放问卷2500份,收回2138份,有效问卷1192份(问卷1为614份、问卷2为578份)。为确保调查分析的可信度,问卷主要由辅导员、学生骨干、“两课”教师在相关教育、集会活动和课堂教学中进行,并多次召开以学生为主的座谈会,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剔除随心所欲应付性乱填、不合问卷要求、自相矛盾的问卷946份。调查表明,在网络环境下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一项十分迫切的现实课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地位

据《200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教育机构)10.09万所,各类学历教育在校学生达2824.4万人。民办高校640所(含独立学院322所),在校生401.3万人,其中专科生178.0万人。”可见,民办教育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相当的比重。另外,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在大学生中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2006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由此看来,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如何,势必会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的实现。

要正确认识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独特地位,更需知己知彼。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调查结果显示:该群体理想信念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你考虑过在大学期间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吗”,有71.28 同学的选择是肯定的。大多数学生思想活跃,自尊务实,成才愿望强烈;但也确有部分学生被高考失利的阴影所笼罩,自认 “低等生”、“学差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缺乏向往和定位,理想信念淡化。突出表现为:一是具有较强的挫败感,他们大都属于高校录取批次的最后部分,进入民办高职院校是无奈的选择,对学校“正统教育”信心不足,甚至有抵触情绪;二是就业焦虑程度较高,关键在于大学生整体就业压力大,再加上在学历文凭等方面都不具传统优势,导致他们对未来“不敢有理想”、充满迷茫;三是情感控制能力不强,他们中的相当部分并非因为智商不高而考试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学习目标偏差,学习态度方法不良,随性而为所致;四是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集体观念较为淡薄,彰显出“90后”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反映在“写下你最崇拜的人物”一栏中,所崇拜的人物极为分散,崇拜“自己”的人数更是位列第五。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对该群体理想信念教育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互联网对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

据《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3.84亿,但是3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只占38.5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只占12.1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是上网率较高的人群之一。问卷显示“网龄达到3年以上的”有348人,比例约为60.2 ;“每天上网在2小时以上的”为278人,比例约为48.10 。为使调查更具针对性,弱化被调查对象的防范心理和抵触情绪,结合大学三年级新闻专业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由他们对大一、大二的学生就“网络与理想信念”为主题进行采访式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目前,调查对象上网的主要形式有网吧、校园网、手机上网等,互联网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和负面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信息丰富即时,有利于开阔学生眼界,务实对未来理想的规划。

与传统媒体相比,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最大的区别在于互动交流的即时性极强。一条信息经网络平台发布之后,往往在第一时间就能被众多网民所知晓,旋即得到其他网民的回应。对网上五花八门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对自身认知辨别能力还是自信的。正如问卷显示:有317人面对网络上错综复杂甚至于截然相反的信息,认为自己能识别真伪,从实际出发,换位思考,辩证分析,占了54.84 ;而选择“根据网络点击率的高低,相信大多数网友的判断”的仅8人而已。这一结果大为出人意料,与不少人把“90后”当成“被网络误了的一代”的看法不同,至少说明“90后”的他们并不是盲从的一代。

网络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呈现大量信息供受众甄别,有利于人们理性地规划未来,务实理想。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具体的理想方面显得极为务实。表现为:(1)对于“你有什么样的学习理想”,约85.02 的人回答“拿到毕业证书,早点工作”或者“争取专转本,拿到学位证书”,这一结果符合我省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总体现状;(2)对于“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理想”,57 的人选择“做个中产阶层,让自己生活无忧”,31.43 的人选择 “争取过上富豪的生活”,这又与民办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较为优越密切相关;(3)对于“你有什么样的社会理想”,58.96 的人选择“干好本职工作,做一个正直的普通人”,而不是都去“做人上人”,这更加彰显其在理想趋向上的实事求是。

(二)网络信息形式新颖多变,给人强烈的感官刺激,影响理想信念的稳定性。

互联网上除了简单的文字表述之外,还有图片、视频、互动参与等众多表达方式,形成了鲜明逼真、生动活泼的视觉冲击。这样的视觉盛宴,一方面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迎合了人们寻求感官刺激的心态。另一方面也在无形之中,向网民潜移默化地输出了一种“快餐文化”。这种拿来主义、不假思索的文化理念,使得看卡通片长大的“90后”更加热衷于慵懒的感性认知,削弱了思考能力,使得想象力、创新力被弱化。而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原本就对理性思考缺乏足够的信心,再受到快餐文化的价值熏陶,自主学习能力被弱化,使本身就较为脆弱的理想信念教育所形成的一点观念随之销蚀变迁。

对此,我们也作了调查,当问到“你在网络上看到对党的认识存在异议的一些文字言论时,你怎么看”,约37.72 的人认为会引发思考;约33.91 的人坚决抵制和不予理睬。而当进一步问及“在网络上看到的这些言论,不仅有文字,还有图片,甚至是视频时,你是否会因此改变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时,约57.96 的人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动摇。这一变化可以看出网络信息形式对于理想信念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由于任何一种信息传递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浏览到各种带有明显政治倾向、思想侵蚀甚至是不健康的信息。当他们接触到与学校平时教育、“两课”教学完全相反的观点,尤其是经过特殊包装的信息时,极易受迷惑和冲击,继而原有的信息价值建构体系可能出现裂缝,原有的信念就会动摇。

(三)网络传播渠道的多样性,迎合人的猎奇心理,影响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延续。

互联网将自上而下的传播体系进化为全方位立体式的沟通体系,使得信息多渠道传播成为可能,即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对同一事件在第一时间进行不受约束且别出心裁的解读。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类网站将主流意识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而一些边缘化的东西却迎合了人的猎奇心理。在“对你影响较大的网站”一项调查中,学生列出的网站达178个,涉及搜索引擎、综合资讯、官方网站、游戏娱乐、购物交友、博客等多方面。这里面既有百度、腾讯、新浪、搜狐、CCTV等主流网站,又有天涯、多玩等非主流网站。

通过检索网站,我们在感受学生个性选择的同时,深刻地意识到:一方面,不少非主流网站确实以其思想观念、见解的新颖性吸引了不少网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拓展了人们的思维。另一方面,一些带有强烈目的性、不能客观公正报道评价的非主流网络,如果不受限制、一味追求绝对“言论自由”,将会给“90后”寻求真理、正确认知世界带来误导,影响到多年来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成就的理想信念教育成果的延续。这并非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在调查中,“理想信念与网络言论不一致”的各类情形下,“从不改变自己初衷”的学生比例随着环境氛围的逆势变化而不断降低,而“经常或有时改变”的比例却在不断地增加(见下图)。可见,理想信念形成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并非一经形成便恒定不变的。

三、网络环境下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建议和对策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开始从虚拟走向现实,再经过“炒作”,使得主流意识受到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冲击——先进典范的引领作用被弱化。2010年春季开学不久,我们按照调查计划就理想信念教育问题,分别召开了2009级工科、文科和艺术类等学生骨干座谈会。恰逢主流媒体正在宣扬“农民群众的贴心人”沈浩的先进事迹。在谈到“你怎么看沈浩的事迹”时,出乎意料的是,许多学生都认为“不值得学习”。问其原因:“网上说沈浩是连续喝酒醉死的干部”。打开网页,当时确实有不少网站充斥着类似信息。可见,互联网与社会现实之间产生的交互作用对理想信念教育冲击的程度,现实迫切需要我们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教育对策。

首先,从校外层面来看,要依靠国家、社会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净化环境,形成合力。

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不是单靠某个学校或哪个部门所能完成的,要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共识:真正把培养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提到事关国家兴旺、民族未来的高度来看待,而不是“纸上谈兵”,仅看成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

一方面,国家要正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构建网络阵地捍卫我们的理想信念。不能因为怕被说成“左”的一套,而忽视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斗争。事实上,世界各国都在通过自己的网站宣扬主流的文化传统、政治主张、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依靠他们在网络技术上的优势,推销他们的意识形态,宣扬他们那一套民主、自由和人权观念,对我们进行渗透,甚至发布带有欺骗性的政治信息,蓄意攻击我们的党和国家。这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造成了潜移默化的扭曲、侵蚀和消磨。因此,我们更应发挥传统的政治优势,结合现代技术,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宣传阵地,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

另一方面,社会应努力向和谐的方向迈进,尽可能缩小现实与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差距。这里的社会既包括现实社会,又包括网络社会。调查显示:约32.57 的人认为影响理想实现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约57.17 的人认为对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方面影响最大的是社会风气。这一结果印证了社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巨大影响力、渗透力。而在网络社会中,我国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网络治理经验,推出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净化网络环境。虚拟化的网络平台把现实的人变成了符号、代码,提供了更加自由、无拘无束的空间,可供网民随心所欲的发挥。正如调查所示:当问及“上网最能满足你的哪种欲望”时,仅约23.88 的人选择“求知”,更多人选择了情绪宣泄、摆脱现实、随心所欲。网络环境中的人们,一旦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就极易放纵自己,忘却责任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观念,卸掉了怕受社会谴责、法律惩处的担心,会诱发出不良行为乃至网络犯罪,特别是对涉世不深的青年学生来说更是这样。

其次,从学校层面来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职业理想入手,构建理想信念培育体系。

提高学校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关键在于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找准切入点,激发他们追求理想的内在动力。这不仅要防止只图形式、走过场的大而空,而且要切忌诱导学生走向追名逐利的低层次。为此,我们委婉地进行了调查:在 “你的人生中最为次要的是”一栏中,约40.72 的人选择了“金钱”;而“衡量成功的标准”一栏中,约50.33 的人选择了“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对此,我们又通过与学生在网络上交流、与辅导员沟通,发现这些大学生最渴求的并不是物质财富,而是被他人认同和尊重。这显然与该群体的特殊性紧密相关:大多数学生家庭境况较好,物质满足感较强,但大学之前的教育经历并没有使他们获得家庭、社会、他人的认可,心理挫折感较强,故而作出这种选择。

理解、尊重学生的愿望,从职业理想教育入手,务实生活理想,坚定社会理想。一个人要“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首先必须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这是关于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而要能为他人和社会作出贡献,就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这就要有职业。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渴望“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正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并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整体目标相一致,应用型人才既要有职业技能,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人文素质。科学务实的职业理想正是这种素质中不可或缺的。学校可依据这种内在需求构建一个符合他们愿望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即通过树立起适合的职业理想,兼顾美好的生活理想,引导学生树立成就美好职业前程与追求职业品质认同相结合的理念。

帮助学生认识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内在联系,使理想信念教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任何人的职业理想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社会现实的制约。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业理想的客观依据,凡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利益的职业理想都是高尚的、正确的,并具有现实的可行性。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在确立职业理想时同样应把个人志向与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使实现个人的职业理想与达成社会的共同理想形成合力,进而树立和坚定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要求的社会理想,增强社会主义公民的责任感,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与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持高度统一,为实现维护祖国的发展、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努力。这样构建起来的理想信念体系,才不会显得虚无缥缈、没有根基,才能真正成为激励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奋力前行的“青春之泉”。

最后,从具体教育层面来看,要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教育效果优化。

网络成为当代青年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是时代的进步。不能因为网络对理想信念教育有冲击和负面影响,而封堵网站或让学生远离网络。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因势利导,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创新教育体系,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现实环境和网络虚拟环境中都能受到正确的引导和关爱。

在课堂现实环境中,我们要关注网络动态,善于引用网络中的事例进行正面分析引导。对于网络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不迎合,主动进行研究分析,形成定期和不定期的网络信息分析制度,将新情况新问题融入到理想信念教育的总体规划;采用现代网络技术分析案例、视频再现、互动交流,让学生在激烈的感性碰撞中,不断获得理性提升;进一步强化和完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建设,通过找寻他们的兴趣点,点燃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做到以理论的力量引导学生以良好的氛围感染学生、良性的互动启发学生,最终实现“平衡心理、化解矛盾、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增进团结、维护稳定”的目标。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我们要对学生倾注真情实感,摒弃高高在上的教育方式,注意借鉴隐性教育的成功经验。毕竟,对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是贯穿其一生的。学校课堂教育仅仅是其中一个部分,长远来看更应关注陪伴他们一生的网络。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走到学生中间去,而且要在课后通过电邮、QQ即时通讯等各种渠道,充分运用互联网优势,缩短与学生的时空距离,增强教育引导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辅导员、学生骨干也可以在校园网上开设个人博客,结合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典型,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在虚拟的网上引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更加真实生动,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上述观点在这次调查中也得到了证实:当问及“互联网上有关优秀中共党员先进事迹的报道,会对你的理想信念产生多大的影响”时,仅13.32 的人选择没有影响,选择影响大或较大的人约占44.98 。这说明了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还是较为理性的,清楚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内心也很愿意向先进典型学习。而这正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所需要的 “星星之火”,我们有义务使这些“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与人密切联系的今天,凡是一切有利于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尝试,我们都应该去做;凡是一切有利于学生顺利社会化、实现长远发展的事情,我们应该创新着去实施。只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真正联起手来,从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理想出发,通过全面教育、积极疏导、依法治网、人性关怀等多种方式齐抓共管,就能为他们净化一个全方位的和谐“大网络”,帮助他们坚定信念,在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

[1]夏伟东.中国共产党思想道德建设史略[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2:003.

[2]论网络条件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中国建设教育,2007,8:08-14.

[3]卢丽红.浅谈信息传播网络化时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J].高教论坛,2009,2:12-14.

猜你喜欢

民办理想信念理想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