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脑出血疗效观察

2010-05-10安振东田辉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达拉自由基血肿

安振东 田辉利

河南洛阳洛轴医院神经内科 洛阳 47100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3-05~2009-05我院住院的脑出血患者进行微创手术治疗的72例,男54例,女18例,年龄42~84岁,平均67.4岁;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有高血压史65例(90.3%)。随机分为2组:(1)微创+依达拉奉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3~84岁,平均(68±7.2)岁;出血部位:底节区25例,脑叶出血6例,丘脑出血5例,出血量30~100 m L,平均(58.6±7.4)m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为(20.6±9.4)分。单纯微创组36例,男27例,女9例;年龄42~83岁,平均(68±6.9)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6例,脑叶出血7例,丘脑出血3例,出血量28~100 m L,平均(58.2±7.1)m L;NDS为(19.8±9.1)分。2组性别、年龄、出血部位,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以出血量最多和最接近颅骨最小距离的CT层面为穿刺定位平面,按CT摄片确定在颅表面的穿刺点,根据穿刺点头部到血肿中心距离长度选用YL—1型穿刺针。常规消毒,铺无菌巾,避开脑部重要血管及主要功能区,局麻后,用电钻把穿刺针送入血肿中心,拔去钻芯,拧紧帽盖,针侧管接引流管后,即可行血肿抽吸。然后,将冲洗器插入粉碎针中,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区,冲洗液经侧管等量排出颅外。待排出液清亮后,注入尿激每2万U夹管保留3~4h后持续开放引流(病情危重时不夹管)。术后复查CT,根据结果,重复治疗2~3次/d,直至血肿清除北达85%以上即可拔管,(血肿清除率=手术前后血肿量之差/术前血肿量×100%)。

1.2.2 内科治疗:2组患者根据病情都给予脱水,调控血压及血糖,处理应激性并发症及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一组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商品名:必存,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30 mL加入生理盐水100 m L静滴,30 min内滴完,2次/d,连用14 d;另一组不用依达拉奉注射液。

1.2.3 疗效评价:微创手术前,术后14 d,术后28 d分别进NDS。疗效判定标准:(1)基本痊愈:NDS减少91%~100%;(2)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21分);(3)进步:NDS减少18%~45%(8~20分);(4)无变化:NDS减少或增加<18%(<8分);(5)恶化:NDS增加>18%(>8分);(6)死亡。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SPSS 12.0统计工作软件,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72例微创手术患者均于1周内拔管,1周时血肿清除率:微创术+依达拉奉组为96.32%;单纯微创术为96.51%。血肿清除率1周时无明显差别(P>0.01)。2组治疗前后NDS的比较见表1,2组治疗后NDS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1)治疗14 d,28 d时依达拉奉组下降明显优于单纯微创术组(P<0.01)。2组疗效比较见表2。微创术+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微创术组(P<0.01)。

表1 2组治疗前后NDS的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NDS的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单纯微创组比较,▲P<0.01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4 d 治疗28 d微创+依达拉奉组 36 20.6±9.4 12.3±5.6△▲11.2±4.5△▲单纯微创组 36 19.9±9.1 15.2±6.1△13.9±5.8

表2 2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例(%)]

3 讨论

中等量以上脑出血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具有手术安全、简便、疗效显著、费用低,使患者能就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的优点,其疗效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及外科开颅手术[1]。在此基础上,我们把手术患者分为2组:一组给予依达拉奉静点14 d,另一组不用依达拉奉,2组的术后常规治疗无差别。脑出血后血肿压迫除引起急性脑组织损伤外,还存在着血肿周边脑组织继发损伤[2],导致大量的氧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3]。加速缺血区脑组织细胞的调亡和脑水肿的加重。依达拉奉是具有捕获羟自由基的活性抗氧化剂[4],其血—脑屏障穿透率60%,静脉给药具有清除血肿周围缺血半暗带羟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从而抑制脑细胞的损伤和调亡。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生成,减少炎性介质白三烯产生,降低羟自由基浓度;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防止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中间体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的氧化性细胞损害,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5]。依达拉奉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风险[6]。本研究把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静滴依达拉奉相结合,既减轻了血肿的占位效应,又对血肿边缘脑细胞起到了保护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神经功能改善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微创术组,并显示出二者结合疗效优于单纯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且进一步证明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是安全、有效的,对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1]林松,林永康,邓永东,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5,18:389.

[2]Gehel JM,Jauch FC,Brot TG,et al.Natrural history of perihematomal edemain patlents with hyperacute spontarieous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Stroke,2002,33:2 631.

[3]陆耀军,杨小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431.

[4]狄晴,葛剑青,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学杂志,2004,17:184.

[5]董钊,石铸,王璐,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肿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特征[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7,20:249.

[6]丁宏岩,董强.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对脑缺血的治疗作用[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491.

猜你喜欢

达拉自由基血肿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
檞皮苷及其苷元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