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2010-05-10皮玥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西酞文拉法普兰

皮玥玥

郑州市精神病防治医院 郑州 450005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指在最近1年内确诊为分裂症,分裂症病情好转而未痊愈时出现的抑郁症状,且抑郁症状持续≥2周[1]。精神分裂症病程中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63.0%[2]。据统计,约有50%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有自杀观念或行为,在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中约有10%自杀成功[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能影响分裂症的愈后,进一步造成患者社会功能减退,导致高自杀率等严重后果,多数需合用抗抑郁剂或抗焦虑药。当这些情感症状改善后,患者情绪好转,精力充沛,对改善分裂症的症状和提高药物的依从性有促进作用,从而对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用药有积极的帮助[4]。本研究以新型抗抑郁药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对照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观察两药的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病例选自2008-05~2009-11我院住院的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分裂症后抑郁的诊断标准;(2)经住院治疗病情明显好转,自知力大部分恢复,能坚持服药;(3)病情好转后出现抑郁症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分,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30分;(4)排除器质性疾病,情感性精神病,无物质依赖史;(5)入组前心、脑电图,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西酞普兰组24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5±10.5)岁,平均病程(5.1±1.8)年。文拉法辛组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32.8±9.2)岁,平均病程(4.9±1.6)年。2组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2组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及剂量不变,同时分别合并西酞普兰和文拉法辛治疗。西酞普兰组起始剂量为20mg,逐渐加量至20~60mg/d,文拉法辛组的起始剂量为50mg/d,渐增至50~200mg/d,疗程6周,2组所用抗精神病药物按氯丙嗪的折算剂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6周末采用HAMD量表、BPRS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评定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HAMD量表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治疗前及治疗后每2周行血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全部资料均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t检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西酞普兰组痊愈12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3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75%,有效率为87.5%;文拉法辛组痊愈13例,显著进步6例,进步4例,无效3例,显效率为73.08%,有效率为88.46%,2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中无脱落病例。

2.2 2组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比较2组在治疗前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2周后HAMD评分均较前显著下降(P<0.01)。经6周治疗后HAMD总分均较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6周后2组HAMD降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6周西酞普兰组 24 27.46±5.37 24.26±4.37 17.76±5.19 12.65±4.37 8.45±5.32文拉法辛组 26 26.58±5.74 23.38±4.86 16.85±5.72 11.74±4.56 7.68±5.69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3 2组治疗前后BPRS量表评分比较经6周治疗后2组BPRS量表总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之间治疗前和治疗后BP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s)

表2 2组治疗前后BPRS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6周西酞普兰组 24 28.54±1.42 26.62±2.57 24.73±1.36 23.43±2.18 21.49±1.73文拉法辛组 26 27.86±1.84 25.83±2.91 24.58±1.62 22.69±2.54 20.78±1.2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2.4 2组不良反应分析2组治疗6周后TESS评分均较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治疗后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不良反应中西酞普兰组头晕、头痛3例,恶心、厌食4例,口干、多汗2例,焦虑、失眠2例;文拉法辛组恶心、厌食4例,头晕、头痛4例,口干、多汗2例,焦虑、失眠3例。2组实验室检查于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提示2组不良反应均少而轻,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逐渐缓解或消失。

表3 2组TESS评分比较±s)

表3 2组TESS评分比较±s)

组 别 治疗1周 治疗2周 治疗4周 治疗6周西酞普兰组7.68±3.54 6.87±4.25 5.36±1.72 3.28±2.65文拉法辛组8.13±2.61 7.21±4.93 5.52±1.25 3.47±2.42

3 讨论

西酞普兰能高效、选择性、剂量依赖性抑制5-羟色胺(5-HT)转运体,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末梢突触前5-HT的再摄取,从而发挥较强的抗抑郁作用[5],而且它对CYP2D6酶抑制作用较弱,与抗精神病药等药物的相互作用很少,临床合并用药安全指数高。文拉法辛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回收而发挥抗抑郁作用。文拉法辛抑制P4502D6酶效应较弱,故通过抑制此酶而升高许多抗精神病药的血药浓度有限,可作为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症状时的候选药物[6]。本研究显示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起效较快,疗效确切,与抗精神病药的合并用药相互作用很少,不良反应少而轻,可耐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两药均适用于临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治疗。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7.

[2]欧国蓬.抗抑郁药对伴焦虑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辅助治疗效应[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159-160.

[3]孙学礼.精神病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69.

[4]周涵辉,陈曲亮,胡晓虹.西酞普兰辅助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09,36(13):9.

[5]司天梅,舒良.关于新抗抑郁药艾司西酞普兰[J].临床精神病学杂志,2007,17(1):68-69.

[6]喻东山.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5:302.

猜你喜欢

西酞文拉法普兰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的影响
文拉法辛的不良反应认识进展(下)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文拉法辛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