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档案学类国家精品课程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2010-05-03赵君丽

图书馆学刊 2010年10期
关键词:档案学精品课程学习者

赵君丽

(漳州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 漳州 363000)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3年至2009年,教育部已经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2392门,其中图书馆档案学类精品课程11门。随着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理论研究水平的提高,这些网络课程的数量与建设水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但课程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需要持续改进的过程。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及其利用状况一直以来为人们所关注。我国的图书馆档案学网络课程建设的质量如何?这些网络课程是否已经为广大学习者所利用?笔者通过对图书馆学国家精品课程交互性设计及资源建设与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若干思考与建议,希望能对图书档案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使用起到推动作用。

1 调查对象与内容

1.1 调查对象

教育部在2003~2009年期间评选出了11门图书馆档案学国家级网络精品课程,去除一门链接不通的网络课程站点,笔者确定了10门国家精品课程为研究对象,其课程名称及网址见表1。

表1

信息资源建设 武汉大学 2008 http://jpkc.whu.edu.cn/jpkcweb/xxzyjs/index.asp档案管理学 广西民族大学 2008 http://jpkc.gxun.edu.cn/archives/index.html档案学导论 上海大学 2009 http://elearning.autoisp.shu.edu.cn/display_course.php?id=135文献信息检索 中南大学 2009 http://202.197.54.114/JPKC2008/Hunan/xixijiansuo/index.html(无效)

1.2 调查内容

参照《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1]对课程网站的相关要求,以及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结合我国图书馆档案学网络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查研究,见表2。

表2

2 调查结果

2.1 总体概况

从表1可看出,在11门国家精品课程中,除去中南大学的《网络信息检索》网络课程无法打开外,其余10门课程均可以使用,且二级链接基本有效。从课程所属院校的分布来看,绝大多数来自于部属院校,其中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占到总数的近40%,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有向非部属院校发展的态势。

2.2 课程交互设计

2.2.1 学习辅助工具

从图1可以看出,虽然当前图书档案类精品课程都具备不同程度的学习辅助功能,但总体而言做得还很不够。尽管有70%的课程都提供了友情链接,但其中有30%的课程友情链接与课程内容无关;有40%的课程提供了在线帮助或网站导航;50%的课程提供了公告栏,为学习者提供了教学信息、学术新闻等;仅有1门课程提供了学习工具(包括术语词典、在线笔记本等);而对于学生常用的搜索引擎,只有1门课程提供。特别是其中还有1门课程(档案管理学)没有提供任何形式的学习辅助工具。

2.2.2 学习评价

从学习评价设计水平来看,所调查的网络课程评价手段比较单一,只有一种或两种评价手段。图2显示,有80%的网络课程都设置了练习题目,其中有20%的课程给出了基于案例的练习题,10%的课程的练习题目需要下载查看;有70%的课程设置了在线测试题,并给出了评分标准,但只有20%是采用的动态在线测试;有10%的课程测试题需要下载;仅有10%的课程设置了作业提交,学生能够上传作业,教师能够在线进行批改,但其功能是有限制条件的;而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为学习者提供形成性评价的学程记录,竟然没有一门课程提供。

2.2.3 交互媒体

表3

从表3看出,在交互媒体设置的数量上,有4门课程未设置任何一种交互媒体,有些课程虽然设置了交互媒体,但其链接却是无效的(不对外开放或者坏链接);从交互媒体设置的类型来看,学习论坛最多(50%),而学习者经常使用的留言板和QQ,却没有一门课程设置。

2.3 资源建设情况

由于教育部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有硬性要求和评价指标,因此总体上看,所调查的10门网络课程在资源的建设方面做得较好,但在课件和音视频资料建设方面做得还不够,只有20%的课程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30%的课程有音视频资料(见图3)。

3 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3.1 网络课程的交互性设计不足

网络课程主要是为方便学生自学而建设的,其交互性设计会直接影响到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通过对以上10门图书档案类国家精品课程调查发现,有4门课全部是使用的静态页面,网页内容除了教学录像部分之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是文字,没有体现网络课程的优势。网络课程建设中对交互性设计重视程度显然不够。从学习辅助方式看,大部分课程建设比较薄弱,辅助方式较少;从学习评价设计水平来看,大部分课程只是以练习题目和在线测试为主,虽然基本上给出了答案和评分标准,但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在交互媒体的设计中,大多数课程基本上是一片空白。

3.2 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的质量有待加强

虽然很多课程网站提供了较为多样化的资源,但每一类资源的质量与数量有待加强,如教学录像部分,有3门课程没有制作成流媒体,需要用户下载播放;有些课程的教学录像和电子教案只有几节课的内容;很少有课程能够提供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

3.3 网络课程的利用率较低

网络课程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为学生有效利用,帮助学习者提高其学习效果,以弥补传统学习的不足。从所调查的网络课程运行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可以流畅运行,绝大部分链接有效,但其利用率还有待提高。很多网络课程的开设只是为了申报精品课程,并没有真正投入到教学中来。少数课程虽然设置了部分交互媒体(如论坛、在线答疑等),但除了中山大学的《信息资源共享》课程论坛主题较多之外,其余的要么不能使用,要么发帖量非常少。

4 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的3点建议

4.1 注重交互设计,创建多种交互手段

交互设计是网络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设计过程中应强调对学习者的适应性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注重课程的内容观向活动观适度倾斜。例如,图书馆学是一门致用的学科,可以通过案例来创建探究活动,使学习者通过参与活动开展学习;在学习辅助工具上,可提供在线帮助和知识模块概念图,以便学生加深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系统化知识。比如在图书档案学课程中建立课程知识点的知识树,提供课程的索引等。着重加强搜索引擎等学习支持服务的建设;在学习评价模块建设中,要发展在线测试平台的使用,加强对学习者的过程性评价,比如提供学程记录,用于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2 重视对网络课程的评估,完善精品课程评价的标准

从所调查的10门图书档案学网络课程中可以看出,精品课程中的主讲教师很多都是国内图书档案学界的领军人物,课程评估中比较强调他们的资历和造诣,而没有注重与之相匹配的创新教学理念。大部分精品课程是根据国家精品课程的评价指标设计的,而不是针对学习者设计的。很多网络课程的内容实际上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翻版。因此,改革现有网络课程的评估体系,完善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十分必要。

4.3 加强对网络课程的更新与维护,提高网络课程的使用效率

建设精品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扩大其受众面,因此,对精品课程的更新与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调查发现,早期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至今已有很长的时间了,许多原有的技术与课程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习的需要,应该及时进行更新与维护。另外,在网络课程的各环节中应增加学程记录,统计与跟踪学生访问网站的情况,同时教师也应该定期查看学生访问网站的相关信息,及时通过网站交互媒体(如论坛、留言本等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相关问题。惟有这样,网络课程才真正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才能够长期地为学生使用。

教育部实施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其最终目的是要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精品课程的建设应该重在建设的质量,而非数量。图书档案学类国家精品课程作为图书档案学界的示范性课程,除了应具备一流教师队伍、一流网络教学内容和一流电子教材之外,还应该具备与之匹配的一流的网络教学方法,使得通过网络学习的学生能够大面积受益。并由此而带动一大批省级、校级等精品课程的建设,以起到真正的示范辐射作用。

[1]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Z].北京,2005(5).

猜你喜欢

档案学精品课程学习者
丁海斌主编《档案学概论》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高职高专院校护理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