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肾肿原因与控制

2010-04-13赵遵明欧秀群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肾小管肉鸡尿酸

赵遵明,欧秀群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山东 沂水 276400)

1 肾肿发生原因

1.1 饲料因素

1.1.1 蛋白质含量过高。饲料中的蛋白含量过高,超出肉鸡生长和生产的需要,多余的蛋白质会分解为尿酸,血浆中的尿酸含量增高,超出肾脏排泄能力时就会导致大量的尿酸盐沉积,进而引起肾肿甚至痛风;尿酸在肾内的蓄积又进一步影响尿酸的排除,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就导致了肾病的发生。

饲料蛋白质种类和性质与肾肿的发生有关,如动物内脏、肉骨粉、鱼粉、大豆等比例过大时,这些饲料富含的核蛋白和嘌呤碱易引起发病。核蛋白在家禽体内不断产生核酸,其代谢产物进一步代谢为黄嘌呤,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尿酸,使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升高,对肾脏造成损害。

1.1.2 钙盐、维生素D含量过多,钙磷比例不当。

日粮中的石粉、贝壳粉、骨粉超出肉鸡机体的吸收和排泄能力时,大量的钙盐会从血液中析出并沉积在肾脏,引起肾肿;维生素D长期过量使用可引起肾小管的营养不良性钙化,造成肾脏损伤;饲料中钙过多或是磷过多时,肾脏的排除就会增多,过多的钙、磷和尿酸结合成不溶性的尿酸盐,影响尿酸的排泄,导致尿酸盐的沉积。

1.1.3 维生素A缺乏或失活。维生素A具有维持上皮细胞完整性的功能,若日粮中的维生素A缺乏或被破坏失活,肾小管细胞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造成肾小管的吸收和排泄障碍,导致尿酸盐沉积。

种鸡饲粮缺乏维生素A,种蛋内维生素A严重缺乏也可造成胚胎和出壳雏鸡肾小球肿胀,肾小管扩张,肾小管上皮坏死与钙化,肾功能衰竭及造成尿酸在胚胎和雏鸡内脏器官中大量沉积。

1.1.4 饲料污染。洁霉素、赫曲霉素和卵孢霉素都对肾脏具有毒性,若饲料被污染,可影响肾功能,这也是导致家禽肾肿的重要原因。

1.2 管理因素

1.2.1 饮水不足。饮水器堵塞而没有及时维修,控水时间过长,高温季节或长途运输都可导致机体脱水。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可造成尿酸盐沉积,引起肾肿。

1.2.2 环境不良。舍内温度不恒定易诱发肾型传支并导致肾肿。另外,低温、高温、低湿、碱性饲粮、寒冷刺激等各种因素都可诱发肾肿。

1.3 疾病因素

1.3.1 传染性疾病。肾肿是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继发症。如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肾毒株、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肾炎病毒、败血性支原体、弧菌、沙门氏杆菌、球虫等均能损害肾脏,引起肾功能不全及尿酸盐排泄障碍。尤其是肾传支病毒对肉鸡的危害较大,可导致大量死亡。

1.3.2 药物中毒。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在体内通过肾脏进行排泄,对肾脏有潜在的毒害作用,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会造成肾脏损伤。尤其是磺胺类药物,其中毒剂量与治疗剂量很接近,如果用药不当往往会引发磺胺中毒,其可在肾中析出晶体,并沉积在肾小管、输尿管中,影响肾机能,引起肾肿。抗菌药物大量乱用和滥用引起肾肿的现象时有发生。

此外,食盐中毒、小苏打(碳酸氢钠)中毒、钾离子供应不足都会诱发肾病;严重脱水也会引起尿酸盐沉积。

2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发生肾肿的肉鸡多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不愿活动;营养不良,贫血,生长缓慢;拉白色稀粪;严重的呈花斑肾。病鸡常因肾功能衰竭而急性死亡,慢性的顽固性腹泻,因拉白色稀便而发育不良或生长缓慢,部分病鸡最后衰竭而亡。

肉鸡患肾传支后病程长,呼吸道症状消失后,较长时期内表现为肾功能障碍,如处理不当,其死亡率高。未死亡的鸡只生长发育不良,生产力严重下降,常继发非典型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

传染性法氏囊病引起的肾肿,其病程短,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患肾病的鸡,虽肾脏遭到严重破坏,但有时外部症状并不明显,鸡一旦出现全身症状,其很快即会死亡。

剖检,病初可见到一侧或两侧肾肿胀,颜色变浅。随着病情的持续,鸡肾病症状加剧,可见肾出血,个别病鸡肾包膜出现血凝块(如白细胞原虫病),后期可见肾脏内尿酸盐沉积,似花斑状。

长时间的尿酸盐沉积,使肾脏受到机械挤压,可造成肾脏部分萎缩,特别是肾前叶,部分代偿性肥大。患鸡两侧输尿管肿胀,充满白色尿酸盐,时间较长时,尿酸盐变硬,形成尿结石,并将输尿管一侧或两侧完全堵塞,触摸坚硬。

除在肾、输尿管形成尿酸盐外,心外膜、肠系膜、气囊和肝表面有一层白垩样尿酸沉积,形成内脏型痛风;个别的关节面、滑膜腔等有白色的细粉样的尿酸盐沉积,患鸡关节肿大,拐腿,即出现关节型痛风。

3 防治

3.1 预防

3.1.1 正确配制日粮。严格按照肉鸡的营养需求配制饲料,不要盲目提高蛋白质水平,注意钙、磷的添加比例。控制不易吸收蛋白的投给量。

3.1.2 不宜长期连续使用磺胺类药物及氨基糖甙类等对肾脏有刺激的药物,以防损害肾脏。

3.1.3 经常检查供水线,发现堵塞要及时疏通。勤观察水箱,及时添水,严防缺水。控水时间不要超过5~8 h。

3.1.4 鸡舍温度保持恒定,严防冷、热应激。

鸡没有汗腺,鸡体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鸡舍的温度早上最低,下午5~7点最高。鸡体的温度,中午12时最低,下午15点与早上6点接近,晚上21点最高。也就是说,早上开灯,鸡大量地饮水排尿,体温逐渐下降,到中午12点的时候体温降到最低,以后体温逐渐上升,直到下午15点时与早上6点相近。晚上关灯后到第二天早晨,鸡体温都保持较高,其通过呼吸可以大量散失水分,所以晚间一定要保证充足供水。

3.2 治疗 采取标本兼治的方法,在对因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对症治疗。

3.2.1 促进尿酸盐排除。治疗肾病的药物较多,其对肾肿、调节电解质平衡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有些药物是一些无机盐和利尿药物复方制剂,其机制是通过无机盐碱化液,利用酸碱中和理论,使尿酸形成尿酸盐,提高其溶解度,并通过利尿作用,加速其排出。

尿酸在肾内,本身是以Ca-Na-尿酸盐的形式排除的,国外实验证明Ca-Na-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中,不仅溶解度不升高,反而减低,只有使尿液酸化,才能使Ca-Na-尿酸盐溶解度升高。这正是传统治疗肾病药物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日粮中的硫酸铵、氯化铵、DL-蛋氨酸、2-羟-4-甲基丁酸都能使尿液酸化,减轻尿酸盐诱发的肾损伤。

日粮中添加氯化铵量不超过10 kg/t,硫酸铵不超过5 kg/t,DL-蛋氨酸不超过 6 kg/t,2-羟-4甲基丁酸不超过6 kg/t。使用氯化铵时鸡会因拉稀而使垫料潮湿。用药见效后,应逐渐减少用量。

3.2.2 抗病毒、消炎、驱虫、防继发感染。本病发生原因之一是传染因素,另外鸡患肾病时,常引起继发感染,因此在促进尿酸盐排除的同时,联用一些抗病毒、消炎、驱虫及防继发感染的药物是必要的。用药时,一定选用对肾破坏小的药物,同时要掌握好用药剂量,不能大剂量或超剂量用药。抗菌素可选毒性低的喹诺酮类,抗病毒可以选用病毒灵及一些中草药制剂。驱虫药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要选择副作用小、毒性低的药物。

3.2.3 保护肾功能。可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A(鱼肝油),以维持肾小管上皮的完整性,保护肾的滤过作用。另外,还可适当增加钾离子含量,以协调各种离子的平衡。

3.2.4 抑制尿酸形成。单纯由蛋白含量过高引起的痛风病例可使用丙磺舒、秋水仙素等药物,抑制尿酸形成,并促进其排除。

猜你喜欢

肾小管肉鸡尿酸
喝茶能降尿酸吗?
芒果苷元对尿酸性肾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标的影响
尿酸真的能杀死泰国足疗小鱼吗
肉鸡腹水咋防治
降尿酸——我是不是吃了假药?
肉鸡常见腹泻病的诊断和治疗
依帕司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功能的影响初探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IgA肾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对早期肾小管间质损害的预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