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生猪产业应对甲型H1N1流感

2010-04-13廖党金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流感病毒流感养殖场

廖党金

(1.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四川 成都 610066;2.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66)

2006年,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猪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病毒混合体。2008年3至4月墨西哥和美国等先后发生人感染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该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取名为“猪流感”。随着工作的深入,2009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宣布,将其改称为甲型H1N1流感。随后该疫病迅速在全世界蔓延,4月30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把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高到第Ⅴ级,6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即第Ⅵ级。2009年11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疫情表明,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全球已造成至少7826人死亡。

甲型H1N1流感病毒除了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外,已有多个国家报告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做好我国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2009年5月5日农业部农医办发布《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农办医[2009]29号)。2009年11月07日农业部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大督促落实力度。随着甲型H1N1流感病的流行和病毒的变异,四川省是一个生猪产业大省,尤其是近年来规模养殖猪迅速发展,生猪的甲型H1N1流感病防控工作将越来越繁重和坚决。

1 甲型H1N1流感的特点

1.1 甲型H1N1流感病毒结构流感病毒有三种类型,即甲型(A型)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以及鸟类、乙型(B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丙型(C型)流感病毒只感染人类。甲型流感病毒包括上百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其亚型以H和N的命名,H和N是指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蛋白质,即H是血细胞凝集素,N是神经氨酸酶。血球凝集素共有1~15型,神经氨酸酶共有 1~9型。

1.2 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病毒是最容易发生变异的生物之一,甲型H1N1流感病毒也不例外。许多国家对此进行了监测。2009年7月2日日本发现一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体内的流感病毒发生基因突变;11月21日挪威证实甲型H1N1流感病毒发生突变;11月27日法国发现了两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变异病例。但是,我国内地自5月11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以来,截至10月28日的监测结果表明,其病毒未发生变异。

1.3 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抵抗力 与其他流感病毒基本相似,甲型H1N1病毒对干燥和冰冻的抵抗力较强;对热敏感,加热至71℃以上即可完全杀灭病毒,在56℃条件下,30min可灭活;对紫外线敏感。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200mL/L乙醚4℃过夜,病毒感染力被破坏。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氧化剂、卤素化合物、重金属、乙醇和甲醛也均敏感,10g/L高锰酸钾、1mL/L升汞处理3 min,75%乙醇处理5 min,1 mL/L 碘酊处理 5 min,1 mL/L盐酸处理3min和1mL/L甲醛处理30min,均可灭活。

1.4 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染、直接接触传染、病人的排泄物等等媒介传染。

甲型H1N1流感病跨越了物种之间的障碍,既可通过病人传染猪,也可能在猪与猪之间传染。2009年5月2日加拿大在世界上首次发现大约220头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由人传染给猪。6月26日阿根廷的一个养猪场发现大批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10月19日美国明尼苏达州交易会的一头猪身上发现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10月27日在冰岛一个养猪场里多头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11月5日台湾传出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11月5日香港大学在其每月的恒常流感病毒监测计划结果中发现两个猪只样本含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11月19日在我国内地黑龙江省双城市一屠宰场检出4份甲型H1N1流感病源学阳性样品。

2 猪的甲型H1N1流感特点

2.1 甲型H1N1流感对猪的致病性 甲型H1N1流感病毒对猪的致病性尚无较详细的研究报告。在加拿大,约220头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染病猪无一死亡,病猪已经痊愈或正在恢复健康。在阿根廷,养猪场25%的猪感染了病毒并发病,其死亡率达到了2%。

2.2 猪的甲型H1N1流感病临床症状 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病猪表现与经典猪流感基本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厌食、精神沉郁、不愿活动、躺卧、蜷缩、挤作一团,程度不同的呼吸道症状,可见结膜炎、鼻炎、鼻分泌物和打喷嚏等。

2.3 猪甲型H1N1流感病诊断诊断主要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等综合因素。我国已成功研制成甲型H1N1流感病的RT-PCR诊断试剂盒,怀疑有该病的猪场可按相关要求采样,送相关单位检测。猪的甲型H1N1流感病确诊需要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

3 应对措施

四川省生猪产业应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相关措施,需按农业部进一步加强生猪甲型H1N1流感预防工作要求(2009年1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和四川省及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并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强宣传工作 首先要认识到猪甲型H1N1流感防控可能是一项长期而坚决的工作。需要借助电视、广播、科技下乡等方法,向广大生猪养殖者及相关人员宣传预防猪甲型H1N1流感病的重要性。编写猪甲型H1N1流感病的科普宣传资料,重点发放至乡镇畜牧兽医站和村组防疫人员、生猪养殖场、生猪散养户等,使他们掌握辨别和预防猪甲型H1N1流感病的基本知识。

3.2 科学技术保障 四川省是一个拥有8700多万人口的大省,又是一个生猪养殖大省,猪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任务繁重。因此,应充分发挥四川省内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及主管部门科技人员和仪器设备作用,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兽医工作者尤其是兽医专家要承担起公益事业的责任。目前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研究快速、准确、适合基层单位应用的诊断检测技术;加快研究猪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加快筛选防治猪甲型H1N1流感的化学药物和中草药等。

3.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调动乡镇畜牧兽医站和养殖场兽医技术人员和相关单位科技人员,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从临床症状上对猪的甲型H1N1流感进行监测;二是采集样品,送相关实验室进行检测;三是密切关注周围及国内外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的动态。

3.4 加强引进猪的检疫 严禁从发生或疑似发生甲型H1N1流感国家及国内相关省、市引进种猪及产品等。从国外引种时,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严格进口检疫程序进行。从外省引进种猪时,要按照省相关部门和兽医卫生部门的有关规定。

3.5 加强养殖场内工作人员管理 原则上在养猪场内的工作人员,下班后应住在养殖场的生活区,避免与外界接触。如果在养殖场内工作的人员外出,包括回家或与外界人员及有关物品接触,返回养猪场时需要测体温等,如有发烧等症状的,不得再进入猪场;如果养殖场内工作的人员外出与甲型H1N1流感病人或疑似人员接触,须隔离7天后无发烧等症状方可入场。

3.6 加强外来人员及物品检测养殖场禁止参观,有工作关系的人员可进入养殖场的办公区,但进门时建议测其体温等,如果有发烧等症状的人员不得入内。禁止可能携带甲型H1H1病毒的物品或污染物品进入养殖场。

3.7 强化消毒工作 消毒是预防猪的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养猪场对甲型H1N1流感消毒工作可结合预防其它疫病一起进行。

3.7.1 养殖场大门。消毒池内的消毒液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200~400 mg/L的氯消毒剂等溶液,消毒液深度为10~20 cm。人行通道,应按相关要求安装紫外灯,地面应为消毒池,其消毒液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200~400 mg/L的氯消毒剂等溶液。

3.7.2 生产区消毒通道。一般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须在洗浴通道内洗浴后,换上消毒工作服进入生产区。设消毒通道,消毒通道内按要求安装紫外灯,地面为消毒池,其消毒液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200~400 mg/L氯消毒剂等溶液,四壁的上下按要求安装消毒液喷雾头,进入生产区的相关人员进入消毒通道后,经紫外灯照射,喷雾消毒液,再穿上消毒工作服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3.7.3 圈舍消毒。按泥土墙吸液量 150~300mL/m2、水泥墙和木板墙及石灰墙吸液量100mL/m2计算。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200~400 mg/L氯消毒剂溶液等喷雾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 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3.7.4 工作服消毒。可煮沸消毒10min,或250mg/L氯消毒剂等浸泡15min;或阳光下暴晒8d以上。3.7.5 工作人员手消毒。用含75%酒精或含0.5%碘伏溶液擦手,也可用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1~3 min,或使用0.2%过氧乙酸棉球、纱布块擦拭。

3.7.6 运输工具消毒。可用200~400mg/L氯消毒剂溶液等擦拭或喷洒至表面湿润,并作用15min。

3.7.7 猪场排泄物等消毒。健康猪场排出粪尿可进沼气池,或以其它方式发酵后,粪渣方可还田。猪场的其余废弃物,需按有关要求作无害化处理。

3.8 隔离和无害化处理 在猪场内应设置隔离区,发病猪或疑似病猪应在隔离区治疗或观察。对死亡猪尸体等废物需作无害化处理。

3.9 加强饲养管理 不从疫区购进饲料及饲料的相关原料,保障饮水的清洁卫生。有条件的猪场,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适量添加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制剂,如板兰根、大清叶、金丝桃素、金银花等,增强猪群对包括甲型H1N1流感在内的各种病毒性疾病的抵抗力。

3.10 综合预防 在做好甲型H1N1流感病预防的同时,应注意做好其他重大疫病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等常见疫病的防疫工作,避免混合感染等。

3.11 严格屠宰和市场检疫检验 坚持定点屠宰,严格执行屠宰前和屠宰后的检疫检验工作。在猪肉市场交易点,经检疫检验的猪肉方可进入市场或超市交易,如发现病死猪肉等应按有关要求作相应处理。

3.12 加强生猪交易管理 散养猪仍占我省生猪的相当比例,尤其在一些边远山区生猪散养为主,多数农户购进仔猪仍然是通过市场交易,应加强生猪交易市场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3.12.1 消毒。生猪交易市场,在开市前1h和闭市后,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200~400 mg/L氯消毒剂溶液等对整个市场喷雾消毒,注意不留死角。

3.1 2.2 检疫检验。严格把好交易生猪的入市关,发现有临床症状的猪不得进入市场交易,来自有猪疫病流行的村、组生猪不得进入市场交易。充分调动乡镇兽医人员和村组兽医防疫员的积极性,掌握各村组的疫情动态,保障市场的平安交易。在市场受到疫病威胁时,及时关闭和做好消毒工作。

3.1 2.3 交易方式引导。为了避免交易环节中疫病传播和发生,积极向散养农户宣传市场交易的弊病,引导其交易方式。在购进仔猪时,农户应直接到卖仔猪的养殖户家中交易。

3.13 物资储备 为应对猪甲型H1N1流感的突发事件,应做好相应的消毒药物、预防药物及其它相关物资的储备工作。

3.14 散养户应对措施

3.1 4.1 购仔猪。不从有猪疫病流行的村组购买猪只。避免在市场上购买仔猪,尽量直接到卖仔猪的养殖户家中交易。

3.1 4.2 饲养人员安全。养殖户家中有人感染或疑似感染甲型H1N1流感,该人员不得再接触猪舍、饲料、工具等。为了确保安全,健康人员应戴上口罩饲养。如果处于流行区内,饲喂前和饲喂后,饲养人员均需要洗手消毒,一般可用肥皂洗手,持续5min以上,也可消毒酒精或碘酊擦手。

3.1 4.3 猪舍消毒。按泥土墙吸液量 150~300mL/m2、水泥墙和木板墙及石灰墙吸液量100mL/m2计算。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200~400 mg/L氯消毒剂溶液等喷雾消毒。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 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3.1 4.4 饲料和饮水安全。从正规厂家的门市或乡镇畜牧兽医站门市购饲料,保障饮水卫生。有条件时,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当适量添加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草药制剂,如板兰根、大清叶、金丝桃素、金银花等,增强猪的抵抗力。

3.1 4.5 封闭饲养。禁止其他无关人员串门到猪舍。

3.1 4.6 卖猪。育肥猪出售时,直接送到屠宰场。

四川省委、省政府把生猪养殖作为了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措施之一,在“丘区三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提质、扩面的要求。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充分调动和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我们完全能够为我省的生猪产业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流感病毒流感养殖场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抗甲型流感病毒中药活性成分的提取
规模化养殖场猪的繁殖障碍发生原因与防制
新建规模养殖场的环保新要求
高原地区流感病毒培养的条件优化
流感病毒分子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烈日炎炎养殖场如何防暑降温?
秋季谨防牛流感
从噬菌体随机七肽库中筛选抗H3N2亚型犬流感病毒多肽的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仔猪的饲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