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兔豆状囊尾蚴病用药效果观察

2010-04-13杜守信孙兰英陈占洲

四川畜牧兽医 2010年1期
关键词:吡喹囊尾蚴豆状

杜守信,孙兰英,陈占洲

(河北工程大学农学院,河北 邯郸 056038)

1 材料与方法

1.1 被检家兔 来自邯郸不同的养兔专业户,体重为0.5~1.5kg。

1.2 形态观察 豆状囊尾蚴标本按常规方法制片观察。

1.3 治疗药物 甲苯咪唑、吡喹酮均为南京制药厂产品;丙硫苯咪唑为山东德州神牛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1.4 治疗方法 以不同养兔户的养殖数量按兔千克体重计算用药量,拌料饲喂。甲苯咪唑35~40mg/kg,吡喹酮35~50 mg/kg,丙硫苯咪唑 35~40 mg/kg。1 次/d,连用3 d,间隔1周再用药一次。

1.5 疗效判定 投药后间隔25~30d回访用药治疗情况,并随机抽样剖检兔体内有无豆状囊尾蚴,以及其病变程度,从而判定疗效。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 豆状囊尾蚴寄生于兔的肝脏,主要在肝脏和网膜上,呈圆形或椭圆形,似绿豆或黄豆样水泡,透明,其中有一白色小头节。犬、猫和野生肉食动物吞食了带有豆状囊尾蚴的脏器后,头节从水泡中伸出并长出豆状带绦虫。两个月后,这些动物即可排出豆状带绦虫成熟的节片和卵。兔食入被节片和卵污染的草料和饮水后,24 h内六钩蚴从绦虫卵中钻出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到达肝脏开始发育,在肝脏移行15~30 d后,钻出肝被膜,进入腹腔,在肠系膜、胃网膜等处生长为豆状囊尾蚴。由于养殖户都爱在兔舍内饲养犬且数量不等,作看家护院用,饲料和饲草全部都堆放在兔舍地上,犬可在兔舍内自由活动,造成料草很容易被犬粪污染;平时又把病死兔的内脏直接生喂给犬,因而为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2.2 临床症状 豆状囊尾蚴少量寄生时常无明显症状,大量感染时(数目可达数百个)可出现肝炎和消化障碍等,如食欲下降或食欲废绝,腹胀,精神沉郁,嗜睡,不爱活动,慢性消瘦,体力衰弱,最终死亡。有的急性发作甚至会引起突然死亡。

2.3 病理变化 前来就诊畜主所带来的家兔,不论是病危的还是病死的,全部是兔体较消瘦,腹胀,个别有腹泻,肛门周围兔毛污秽。剖开腹腔,腹内有较多淡黄色液体,在肝脏表面、肠系膜、胃网膜以及膈肌上有大量绿豆大或黄豆大、灰白色半透明的囊泡,内含1个白色头节。囊泡常呈葡萄串状,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几百个一串。还可在肝脏表面和切面看到许多灰白色或黄白色弯曲的条纹状病灶(六钩蚴在肝脏穿行时所形成的“嵌花肝”)。如果将豆状囊尾蚴的囊泡刺破,流出透明的泡液,用剪刀尖拨动囊尾蚴,可见其伸缩。回访经本院治疗后的兔子的剖检病理变化与治疗前大致相似,所不同的是豆状囊尾蚴的囊泡全部萎缩,用剪刀尖拨动囊尾蚴全部没有伸缩反应,表明囊尾蚴被药物致死。

2.4 形态特征 成熟的囊尾蚴为 9~15 mm×2~5 mm,呈圆形或椭圆形,有些囊可自动翻出其头节基部,外观多皱褶,在胆汁中翻出头节后,呈蛇样活动。囊体的前三分之一为实质部,充满大量石灰质小颗粒,后三分之二为囊壁,内包囊液。镜检头部略大,呈球形,直径为0.5~1.0mm,顶突和四个吸盘突出体壁,顶突上角质小钩两排交替排列,内排钩大,外排钩小。头节为较细的颈部,囊呈圆袋状,末端圆锥形或圆形,囊壁薄,囊液半透明。

2.5 治疗效果

2.5.1 甲苯咪唑 8户养殖量每户均为100~200只,用药后回访,共治疗1504只,治愈1430只,治愈率95.1%。每户随机剖检兔4只,在腹腔、肝脏、肠系膜、胃网膜等处均未见到豆状囊尾蚴。

2.5.2 吡喹酮 6户养殖量每户均为250~450只,用药后回访,共治疗1912只,治愈1456只,治愈率76.15%。每户随机剖检兔4只,在腹腔、肝脏、肠系膜、胃网膜等处均未见到豆状囊尾蚴。

2.5.3 丙硫苯咪唑 5户养殖量每户均为 500~600只,用药后回访,共治疗2826只,治愈2512只,治愈率88.9%。每户随机剖检兔5只,在腹腔、肝脏、肠系膜、胃网膜等处均未见到豆状囊尾蚴。

3 小结

3.1 通过对19户6242只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得出用药效果的排序应为甲苯咪唑、丙硫苯咪唑、吡喹酮。甲苯咪唑对虫体的微管蛋白有明显的损伤作用,这个作用可引起蠕虫的表皮层与肠细胞质的微管损伤,使虫体的消化和营养吸收降低,如抑制虫体对葡萄糖的摄入和抑制延胡索酸还原酶的活性,干扰能量代谢,从而起到杀虫作用;丙硫苯咪唑对动物体内的线虫治疗效果好,对豆状囊尾蚴的疗效不如甲苯咪唑;吡喹酮对治疗猪细颈囊尾蚴、猪囊尾蚴、绦虫的效果优于甲苯咪唑和丙硫苯咪唑。

3.2 由于有一部分养兔专业户完全不懂该病病原的生活发育史,故在兔舍内养犬作看家护院用,并将病死兔的内脏直接生喂给犬,因而造成该病的发生流行,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建议养殖户在兔舍内禁养犬、猫,以便有效控制该病发生和流行。

3.3 加强兔舍卫生管理及疾病预防工作,定期给兔投服驱虫药物如甲苯咪唑等,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21-145.

[2]陈杖榴.兽医药理学(2版)[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66-282.

猜你喜欢

吡喹囊尾蚴豆状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治措施
以多浆膜腔积液和溶血危象为特征的儿童肝豆状核变性1例
猪囊尾蚴病的发病原因、检疫方法及防治措施
羊细颈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
单一和联合狂犬疫弱毒苗制剂给药后家兔血浆中吡喹酮的含量及血药浓度研究
伊维菌素吡喹酮咀嚼片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豆状囊尾蚴人工感染家兔效果研究
阿苯达唑联合吡喹酮治疗肝吸虫病出现黄疸的相关病因分析
儿童肝豆状核变性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2个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