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牵引加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2010-04-13张素英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年3期
关键词:直腿术者节段

张素英,吴 建

(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骨伤科,四川成都 610300)

近年来,我们采用牵引加推拿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 100例,均为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男 22例,女 28例;年龄 34~68岁,平均 49岁;病程最短 3天,最长 9年;L4-5节段突出 24例,L5-S1节段突出 21例,L3-4节段突出 5例,多节段突出 17例。治疗组男 18例,女 32例;年龄 35~62岁,平均 43岁;病程最短 2天,最长 10年;L4-5节段突出 25例,L5-S1节段突出 20例,L3-4节段突出 5例,多节段突出 18例。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诉单纯腰痛者分别为 12例、11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者分别为 24例、23例,伴双下肢放射痛者分别为 5例、4例,单纯腿痛者分别为 9例、12例。有棘突间旁侧放射性压痛点者分别为 40例、41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分别为 46例、45例,跟膝腱反射减弱者分别为 10例、9例,下肢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者分别为 9例、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 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及寒湿史,多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腰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腹压增加时疼痛加重。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部活动受限。④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提高或加强试验(+),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趾背伸力减弱。⑤腰椎 CT或 MRT检查可显示椎间突出的部位和程度。

纳入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年龄 22~70岁,愿意接受治疗者。

排除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髓核突出严重、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伴有腰椎滑脱、腰椎结核及脊髓肿瘤等病变或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患者以及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牵引:采用 RXPC-400D型腰椎治疗自动牵引床,患者仰卧位,上腰带固定在肋下,下腰带固定在髂脊上方,水平方向牵引,选用间隙牵引,牵 3min、停 0.5min,牵引重量为患者体重 40%~80%为宜,再根据患者年龄、体质适当增减牵引重量,每次牵引 25min,牵引结束休息 10m in,每日 1次,10次为一疗程。

推拿:①放松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于腰臀及下肢施以滚法,按揉法和弹拨法,重点是肌肉痉挛处和阿是穴,点压肾俞、大肠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太溪等穴。 ②复位法:a.托膝牵引手法:患者仰卧位,术者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左右方向,一手握住患侧的踝部,一手托在膝部腘窝部。逐渐屈膝屈髋,并使髋部内收,缓缓使患侧臀部离开床面并向健侧倾斜,在腰骶受到屈曲扭转应力的作用下,迅速用力并同时外展髋部牵引患侧下肢,反复 3-5次。牵引下肢瞬间的外展髋部变换是髓核回纳的关键。b.牵引按压法:患者取俯卧位,全身放松,一助手于患者头上方,两臂穿过患者腋下抱握住肩背,另两助手分别用双手握持患者的踝部,术者两手掌叠按压于患椎上,由术者命令同时用力对抗牵引并同时向下垂直按压,使腰后伸,椎间隙进一步增宽,回纳突出的椎间盘。c.斜扳法[2]:患者侧卧,在上的下肢屈曲,贴床的下肢伸直。术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同时推髂部向前,两手反向用力使腰部扭转,可闻及或感觉到“咔嗒”响声。

结束手法:患者俯卧,术者用空掌在患者腰部、双下肢拍打,然后让患者双手抓住床头,术者双手握住患者两踝,用力牵抖并上下抖动下肢,带动腰部,牵抖法结束整个手法。

治疗完毕后令患者休息片刻,然后佩带腰围,嘱其卧硬板床休息,治疗每日 1次,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胡有谷[3]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疗效评定标准。痊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或接近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大于 85°,恢复原工作。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大于 70°,恢复原工作。有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可从事较轻工作。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 13例,显效 15例,有效 12例,无效 10例,总有效率 80%。治疗组治愈 23例,显效 15例,有效 9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94%。经 Ridit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5 讨 论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较多,但目前仍然倾向于保守治疗,研究表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点是整复手法,而整复手法归结起来不外乎后伸类、旋转类、斜扳类手法[4],但单一方法不能达到起效快、缩短疗程的效果。因此,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成为最佳方案。

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采用间隙牵引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内形成负压,可起到类似吸吮作用,有利于突出物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机械刺激,松解神经根粘连,解除肌肉痉挛,纠正脊柱侧凸,纠正腰椎后关节紊乱。推拿可以调整脊柱顺应性、松解痉挛,改变突出髓核与神经根的位置、减轻或解除压迫,纠正小关节错位及滑膜嵌顿,松解神经根粘连、促进水肿吸收,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损伤修复,镇痛及提高组织痛阀,促进椎间盘的自然吸收[5]。牵引配合推拿效果显著。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

[2]韦贵康.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184.

[3]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 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255-256.

[4]吕立江,金叶道,郑如云,等.不同作用方向的整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2009,22(4):257.

[5]姚共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J].中国骨伤,2009,22(4):247.

猜你喜欢

直腿术者节段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冠状动脉介入术者上肢辐射的影响因素及防护
经皮冠脉介入术中术者头颈部辐射强化防护效果研究
加强膝盖锻炼 提高耐寒能力
为什么医生让“直腿抬高”
辐射防护舱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对术者辐射防护效果的体模研究
直腿坐强腰肾
直腿抬高试验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传统和无痛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术后恢复的影响*
桥梁预制节段拼装施工技术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