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钢琴曲《梅花三弄》中的继承与发展

2010-04-11

关键词:梅花三弄钢琴曲古琴

杨 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谈钢琴曲《梅花三弄》中的继承与发展

杨 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中国钢琴曲创作中,以传统音乐素材改编的钢琴曲占有重要的地位。作曲家们以“文化传统”为基础,以钢琴音乐的“艺术土壤”为催化剂创作出独具特色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本文拟以王建中根据古琴名曲改编的钢琴曲《梅花三弄》为具体代表,努力探讨如何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的同时,利用钢琴这一西洋乐器,创造新的音乐文化语境这一时代命题。

梅花三弄;古琴曲;钢琴曲;继承与发展

《梅花三弄》是我国古典音乐的瑰宝。自明代初年朱权《神奇秘谱》传谱以来,一代代琴家不断传承、改造与发挥,新的谱本和演奏风格层出不穷,加之箫、笛、琵琶等器色也多积极参与演绎与合作,影响极其深广,成了最受人们喜爱的古曲之一。1973年,作曲家王建中将古琴曲改编为同名钢琴曲《梅花三弄》。作曲家将欧洲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相融合,不仅很好地保持了传统音乐的魅力,还使中国钢琴音乐有了创造性的发展。

一、写意美学下的音乐结构

通常古琴曲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比较诗意的标题,这不但为古琴打谱者提供了解题的依据,同时也为演奏者提供了一种艺术的心理原形。《梅花三弄》也不例外的,根据《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一书中提供的资料,《梅花三弄》有12个不同的打谱,在这12个不同的打谱中,《梅花三弄》一曲的小标题也有不同,我们选取《神奇秘谱》十段和《风宣玄品》十段这两个不同版本,加以了解。

《神奇秘谱》的十段是:溪山夜月;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二弄穿云,声入云中;青鸟啼魂;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玉箫声;凌风戛玉;铁笛声;风荡梅花;欲罢不能。

《风宣玄品》的十段是:溪山夜月;云外声;玉箫声;月转西楼;青鸟啼魂;青霄杂佩;梅边读易;弄逐声;风荡梅花;欲罢不能。而王建中所改编的《梅花三弄》正是采用了《神奇秘谱》中的十个小标题。全曲共有十段,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六段,主要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即以“三弄”为核心的部分;第二部分包括后四段,音乐的发展侧重于此。全曲通过这样两个部分并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梅花在静与动两种状态中的优美形象。乐曲的第二部分,也就是后四段,则展现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速度与节奏的变化,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作曲家对琴曲每段每句都进行了修改继承,并用钢琴不同的音区和织体变化来表现,基本保留了原古琴曲的主调和循环体曲式、双主题、插部、引子、尾声等段式结构,维持了原曲的内容表现和意境塑造。

二、线性旋律模仿与多层织体的结合

中国钢琴改编曲的艺术特色便是运用现代多声部写作技法来表达传统乐思,表现在织体上则体现为充分发挥钢琴多声思维的优势,并利用钢琴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力度层次,在单旋律线条的基础上加上丰满的和弦,或使用复调写法,对旋律进行多声部处理,使旋律在各个音域呈现,具有不同的音色特性,形成了丰满的钢琴织体。为适应中国民族调式的特点,钢琴改编曲以调式风格的特质作为和声风格的依据,改造西方的传统和声手法,使和弦的变化更为复杂,形成民族色彩浓郁的和声风格,并审慎引入调式变音,使音乐表现更细腻。

钢琴曲《梅花三弄》中,作曲家侧重对古琴音响的模仿,在钢琴上重现古琴的韵味。如:1—5小节, 9—13小节就将古琴的特色滑音模仿得惟妙惟肖;在伴奏上使用五声音阶,很好地保持了中国风格,而在模仿过程中,充分发挥钢琴化伴奏织体的优势与特点,在纵向的音响分布上很符合泛音列的要求,通过丰富的多声结合,将单线条的韵味从立体关系中同步表现出来。如:29—52小节,其中的29—35小节分为四个层次:右手两个层次,即主旋律与中声部的填充,左手低音伴奏及对高音区的点缀,层次清晰,声音融合,尤其是左手在高音区对主旋律的呼应、叠加,不但把古琴中的泛音模仿惟妙惟肖,更将梅花在雪中的傲然身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外,作曲家还运用了大量的二度音程和带附加音的和弦。在欧洲的作曲技法中,对二度关系是处理得非常谨慎的,他们把二度音程归为不谐和音程,要加以解决,而在此曲中则非常大胆地使用了大二度音程,不但没有尖锐、刺耳的音响,反而把中国音乐中的和谐之美非常恰当地表现出来了。作曲家在三度叠奏和弦上运用了附加音,复杂化的三度叠奏和弦,在结构上丰富了和声的音响效果。

当然在调性布局上,作曲家也是做足了功夫。从整体的调性布局(F宫—E宫—#F宫—F宫)可以看出,前后符合调性回归原则,但在每一大部分的内部,则是采用了调性模糊的方法,使每个段落的色彩异彩纷呈,从而对曲子的理解上有了更多的诠释。

综上分析,作曲家采用了“中西合璧”的作曲手法,不但保持五声风格的单纯性质,还生动地模拟泛音、滑音、扫弦等一系列极具古琴演奏特色的音响效果,实属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三、个性的打谱与独特的演奏风格

钢琴演奏的风格虽然与古琴演奏风格的标准大相径庭,但仍有相通之处。不同古琴派别打谱所形成的差异比不同钢琴演奏派别演奏同一首作品形成的差异要大得多。因为古琴对于同一音乐文本而完全可以演奏出风格各异的音乐,这本身就是一种展衍中国音乐风格多样化的途径。正如古琴的打谱一样,它是一种创造性很强而且很具有演奏家个人艺术修养、美学观点及技巧的组合。古琴的打谱,要求打谱者既要继承当时已有的演奏传统(包括师承和流派的风格),但又不能囿于这些传统,要在对古谱的弹奏和阐释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并逐渐形成独特的演奏风格。

对钢琴曲《梅花三弄》演奏的诠释重要的是要做到“形神兼备”,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因此演奏时可从三个层面来考虑。首先是它的美学层面,即以“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演奏标准,努力做到“和雅”“清淡”;其二,是对音乐结构段落蕴意的把握,将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其三,是具体音乐形态,如音色、力度、速度、节奏等处理。

王建中所改编的这首《梅花三弄》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上算是自然之动景、感宇宙之情韵的佳作,它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大大超出了钢琴所谓的欧洲语境,在意境与韵昧方面体现出“清、微、淡、远”的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之含蓄和深邃。当今世界文化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这种趋势打破了“欧洲中心论”的局面,承认世界各民族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中国钢琴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这种独特的,甚至是代表东方的艺术审美观念,其价值就不言而喻了。

中国钢琴曲创作是中国钢琴艺术的根本,作为西方的音乐表演艺术,钢琴艺术要想真正融入中国的音乐文化中,形成具有中国特点风格的钢琴乐派,就应当也必须创作出相当数量的本国作品作为基础。中国的音乐应当为世界音乐文化作出贡献,这种贡献不能仅局限于古代的传统音乐,更应当在现代的音乐创作上有所作为。

当我们学习钢琴这类西方表演艺术时,这些人类文化财富性质的音乐作品也就成为中国人音乐化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当把这些西方的作曲技巧、演奏技法与我们的传统音乐相融合,最终作为一种科学的精神融入我们的生命之中,成为我们音乐思维的一部分,成为一种对民族音乐的自觉把握,从而促进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这也正是中国钢琴曲创作总的指导思想,即走中国化、民族化道路,使钢琴艺术真正地融入中国音乐文化,并为世界钢琴音乐宝库继续增添新的乐章。

J642.2

A

1000-2359(2010)02-202682-02

2009-09-20

猜你喜欢

梅花三弄钢琴曲古琴
魏泽怀
钢琴改编曲《梅花三弄》的演奏特色
乡间晨雨(即兴钢琴曲)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夜的钢琴曲(六)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梅花三弄 一壶好茶
夜的钢琴曲(二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