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冲突的成因及处理方式研究

2010-04-11彭增安

关键词:文化冲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彭增安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433)

跨文化冲突的成因及处理方式研究

彭增安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20043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和谐甚至冲突。本文综述了影响跨文化冲突的文化成因和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式。

跨文化;跨文化冲突;成因;处理方式

一、影响跨文化冲突的文化成因

冲突产生的原因因文化而异。Olsen指出,冲突可能是工具型的也可能是情绪型的。所谓情绪型的就是敌对仇恨情绪的发泄,而工具型冲突则是来自目标或习惯的差异[1]。

Hall从沟通的角度把文化归纳为高语境文化(high context culture)和低语境文化(low context culture)。在高语境文化中,信息很少由外显性的语码表现,主要靠个人的内化性和经由肢体表达;低语境文化的信息大部分由外显语码来表达[2]。

Hall的另一贡献是对时间类型的划分,即把时间分为单项时间与多项时间。时间的取向影响人们的冲突方式。时间反映了传播活动产生的心理和情感环境,此外,时间还影响冲突的发展和解决过程。单项时间取向主要出现在以个人为中心的文化即低语境文化,而多项时间取向主要出现在以集体主义文化即高语境文化中。对于单项时间取向的人们而言,冲突要在某一时间范围内得以解决。对于多项时间取向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冲突,而是要花时间好好了解冲突双方,因为集体主义文化中所强调的是“我们”的价值取向,维系群体成员之间的和谐比澄清问题更为重要。

Hofstede则把文化价值归纳成为五个方面:

1.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ndividualism/collec2 tivism)。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更倾向于认为冲突在本质上是工具性的而非情绪发泄,集体主义文化更倾向于把冲突看作是情绪发泄而非工具性的。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通常把冲突中的人和事分开,而集体主义文化的成员通常不这么区分,后者常把批评和反对当作是针对个人的。

2.权利距离(power distance)。权利距离大的文化,层级的结构严明,上司与下属的权力与义务分明,而且下属服从上司是理所当然的。上司是正确的不是因为他是一个能提供准确答案的专家而只是因为他是上司。

3.不确定性规避(uncertainty avoidance)。不确定性规避主要是因为对情况不了解、了解不够或不多而导致的心理压力。不同文化对不确定性导致的压力的承受程度有所不同。

4.男性/女性文化。在男性文化社会中,男人具有较大的权威、控制权与较高的地位,表现出雄心、果断、高度成就感、力量、竞争性和对物质的追求,同时,男人期待女人服从男人。而在女性文化社会中,男女地位较为平等,强调细腻、敏感。该文化通常不期待男性过度果断,在该种文化中成长的人,在沟通过程中期待能够解读非语言表达,也比较能够适应不确定性的环境。

5.儒家动力(Confucian dynamism)。Hofstede特地将儒家文化列为一种单独的文化价值模式,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研究较为全面,而非像以前的纯粹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研究。儒家动力主要是东亚诸国所共享的注重工作伦理与尊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3]。

二、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式

冲突解决方式指的是不同情形下处理冲突的典型方式。Glenn和Witmeyer总结出三种处理冲突的方式:事实—归纳法、公理—演绎法和情感—直觉法。事实—归纳法,是以重要事实为根据推出结论,在美国较为流行此法;公理—演绎法是从总的原则演绎出特定情形下的结论;情感—直觉法则是基于情感信息。事实—归纳法和公理—演绎法在个人主义文化中较为流行,情感—直觉法在集体主义文化中较多采用[4]。

Rahim根据冲突管理中对自我和他人的关心程度把冲突方式分为五类:整合法高度关心自己和他人,运用这种方式时,人们试图找出冲突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妥协法适度关心自己和他人,人们运用这种方式找出对自己和他人都能接受的方案,但该方案对双方可能都不是最佳选择。支配法高度关心自己,较少关心他人,一方总是试图控制或支配冲突情形。退让法较少关心自己,较多关心他人。回避法则是较少关心自己和他人。当然,对回避法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回避是出于个人偏见较少关心自己和他人,而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则是较为关心自己和他人。个人主义文化中更多使用较为直接的冲突处理方式,如整合法和妥协法,集体主义文化更多使用较为间接的冲突处理方式以使所有人都保全面子[5]。

也有学者认为,指导个人处理冲突的自我构建也因文化而异。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倾向于在独立的个人自我构建基础上处理冲突,即把他们自己和卷入冲突的个人当作独立的自我构建,冲突处理者注重内容和客观性问题,强调双方获胜的目标取向以及看得见、摸得着的行为结果而不是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他们的利益一旦受到威胁他们就会立刻采取直接的对抗性方式解决。同时,个体主义文化注重逻辑思考和推理,所以无论发生什么问题,人们都希望把问题摆上桌面,判断对错是非。个人主义文化的成员多采用短期的冲突管理模式,只关心眼前的冲突情形,冲突过后还会与产生过冲突的人做其他事情[6]。

集体主义文化的成员多在相互依赖的自我构建基础上处理冲突,他们很难或不能把自己和所属群体分开。集体主义社会(如中国)更关注人际关系。所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冲突并不是一种交际问题,而是对和谐理念的破坏。因而,绝大多数中国人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去打破这种和谐。不仅如此,在中国这样的集体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为了维护社会结构,维持平稳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所以在这种社会理念和文化背景影响下,人们在处理冲突时言行都十分谨慎、含蓄,而为了避免损伤对方的面子和维护自己的面子,人们会弱化甚至避开直接的对抗。集体主义文化的成员多注重长期关系,眼前的冲突当然要解决,但他们更注重长期关系。

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是当前社会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社会行为之一,其产生的原因和处理方式都值得人们关注与研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果解决冲突的方式不同就可能会加剧敌意和误解,甚至会导致冲突升级。因此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探究跨文化交际冲突背后的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原因。

[1]Olson,M.The Process of Social Organization[M].New York:Holt,Rinehart,and Winston,1978:258.

[2]Hall E.T..Beyond Culture[M].New York:Doubleday,1976:143.

[3]Hofstede,G.Dimensions of national cultures in fifty countries and three regions[C]//J.Deregowski,S.Dzuirawiec,&R.Annis.Explications i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Lisse,Netherlands:Swets&Zeitlinger,1983:204.

[4]Glenn,E.,Witmeyer,D.,&Stevenson,K.Cultural styles and persua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2 tions,1977(1).

[5]Rahim,A.A measure of styles of handling interpersonal conflict[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3(26).

[6]Gudykunst W.B.Communicating with Strangers: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86.

[责任编辑 许 昌]

G04

A

1000-2359(2010)01-202622-02

2009-12-12

猜你喜欢

文化冲突个人主义集体主义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鲁迅的个人主义思想初探
——以《文化偏至论》为例
跨文化冲突视角下的法国电影《岳父岳母真难当》解读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空山》不空——多重文化冲突下的诗性反思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裸体模特之争与文化冲突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