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定点分层教学改革初探

2010-04-07刘忠志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12期
关键词:高等数学定点因材施教

刘忠志

(广东白云学院 基础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450)

应用型本科《高等数学》课程定点分层教学改革初探

刘忠志

(广东白云学院 基础教学部,广东 广州 510450)

分层教学法的探讨与实践总结,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大,在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具有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

分层次教学;教学改革;实践与体会

一 问题的提出

(一)随着大学扩招,学生基础不同,在数学学习中,层次差异较大,这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实施中遇到的普遍性问题。

(二)以广东白云学院2006级学生为例,层次差别较大,有的可以考上研究生(例如06级学生今年全院考上研究生8人,其中电子系3人、机电系2人、计算系2人、管理系1人);而有的学生基础非常差。对机电系09级四个本科班进行调查,数学成绩好的占30%,较好的占40%,较差的占30%,其中有的差生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都不懂,甚至连“根式运算”等初中内容都不会。

(三)传统大学高等数学课只讲究分系分专业教学,很少按不同数学基础来分班教学。

对于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若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作业是脱离实际的,违背因材施教原则。有时一堂课同一内容反复讲,成绩好的己经听腻了,成绩差的还没有听懂。因此,因材施教、分层次教育改革极为重要。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叫得响的口号,但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原因,一些教师的因材施教只停留在口头,并没有落到实处。

二 定点分层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一)分层教学:固名实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同一课程的不同基础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层次实施高等数学教学,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各自实现发展,充分发展自己的优势空间,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分层教学的特点:一是体现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的教学;二是体现发展性,追求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三是有效性,即追求教学的实际成效。

(三)“定点”含义是:确定不同对象以不同的要求来检查教学效果。例如,有时上课提问,在好、中、差三个层次中分别定出一个或几个学生,任课教师只要提问检查他们,就可以知道是否达到教学效果。平时有的老师随意提问学生:如“5号、8号、13号”等等,这叫做漫无边际的提问,老师提问了这个学生后,也不知道这个学生的基础如何,这叫做无目的的提问。而“定点提问”主要是三定:“定内容、定类型、定人”,定内容和定类型就是通过确定的内容提问某层次类学生,老师就可知大家掌握这一内容的程度,如果此内容是属于A类学生掌握的,则不要提问C类学生,如果此内容是属于全班学生掌握的,则重点提问C类学生,反复提问C类学生,只要C类学生掌握了,全班学生就掌握了;“定人”就是在A、B、C三类学生中选定外向型的、喜欢发言的学生来回答老师的提问,参加互动,参加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如果老师提问内向型的、不喜欢发言讲话的学生,他不但不讲或讲不出,有时感到不高兴,这样的学生喜欢等到别人发言后,他才发言。所以老师提问,应先提问外向型的学生,后提问内向型学生,这叫做有准备的提问。

三 定点分层教学的改革实践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接受能力不同的特点,广东白云学院近年来在教学中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具体情况如下:

(一)分层方法

对学生进行分层,分为A、B、C三层(即好、中、一般),分层的方法:学生主观意愿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以学生个人意愿为主要依据,再参考摸底考试成绩或高考成绩,以学生满意为度,最终使各类学生的学习实现最大的收效。

(二)对三类学生的教学要求

A类学生:能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或考研,很规范、很系统的学好大学本科规定的高等数学知识,能把高等数学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专业学习中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中的问题和关键问题,在专业学习上有所创新;

B类学生:能学好大学本科规定的高等数学知识,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中的一般问题,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取舍;

C类学生:能学好最基础、最简单的高等数学知识,能了解高等数学知识在专业学习中的基本应用,能顺利毕业拿到毕业文凭,对教学内容作较大调整。

总而言之,高中数学教学当中对微课的运用下,是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微课作为新的教学方式对教师的教学也是一个挑战,如何正确熟练的运用微课,还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技术操作能力.希望能在上文对微课的应用研究下,有助于实际数学教学发展.

(三)质量监控方法

1.A类学生各班要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参加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竞赛积极输送生源,还要有部分 A类学生参加考研;

2.每期期末考试前对各A类班或B类班进行一次抽考或整体考试,合格率要符合要求。

3.期末考试可以分层考试,也可统一考试,若A、B、C三类统一考试,对试题要求要严格把关:60%的基础题,20%的较高要求题,20%的高要求题(即综合性较强的题),C类学生只要努力能打60—70分,个别少数不及格也是正常的。

(四)分层备课

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备课时体现出来。这样在实际的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使分层教学留于形式。哪些内容对哪层学生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只作了解,对不同层在作业上应有不同要求等,这些都必须在备课时充分考虑。

(五)分层授课 (若A、B、C类学生混合编班授课)

2.选好题型,分层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积分题要求A、B两类学生掌握基本概念、性质,掌握基本积分方法(凑微分法、第二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有理函数的积分法和查积分表),掌握积分的应用;对于C类学生要求掌握基本概念、性质和最基本积分方法(凑微分法、简单分部积分法、简单的有理函数的积分和查积分表),掌握积分的简单应用。特别对于A类学生要求掌握较难的积分方法,做完书上大部分习题或全部习题,掌握深层次的应用问题。

3.注意讲课的黄金时间:多年教学实践证明,一般来说学生听课接受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10分钟到70分钟(称为黄金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老师最好讲完重点内容,余下时间让学生消化或讲非重点内容,老师辅导检验。有的老师上课,开始花较长时间讲无关紧要内容(有的老师复习旧课就讲了30分钟),快到下课了,重点内容还没有讲完,特别是三、四节课,二号教学楼的下课铃声一响,一号教学楼有的学生想着吃饭了,开始分散精力了(这时一号教学楼学生离下课还有20分钟),老师这时还在讲重点,C类学生已经听不进去,影响教学效果。

4.定点检查教学效果、课后分层辅导(若 A、B、C三类同班上课)。上课时要多提问中下学生是否听懂,上完课要抽考上、中、下学生。检查教学效果的方式多样,可以提问、可以交谈、可以出题给他做等等。特别是定几个A、B、C类学生参加互动,在老师讲课中,即若有不懂的立即说出来,也可提问检查,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后,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辅导, A类辅导B类,B类辅导C类,各自找好朋友,若遇到较难的问题,报告老师,再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调动全体同学学习高等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讲解两个重要极限时,一般的讲解方法是首先导出公式,再证明、再运用,第一个重要极限的证明大约需 10分钟,特别是第二个重要极限,其证明过程比较复杂,讲完证明过程大约需18分钟(C类学生还听不懂),花大部分的时间讲证明,对于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讲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并且等到学生听课听辛苦了、疲劳了,才讲运用,才讲重点,这样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没有时间来检验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我们的讲解过程如下(只举例第二个重要极限,并且以A、B、C三类混合上课为例):

(2)会用公式,运用时注意两看:一看∞1 型,二看位置:、x互为倒数, 接着讲解各种各样的例题,边讲边练、精讲多练;

(3)定点考查A、B、C类学生,各类学生都要提问和要求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者定点考查B、C类学生,或者定点考查C类学生(视时间和具体内容而定);

(4)最后讲公式证明过程。这一点对于A、B两类学生必听,C类学生不作要求,可掌握可不掌握,不听的可以作练习。有的 C类学生抱着试探的态度来听,结果有的 C类学生听懂了,也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5.分层布置作业:老师选好不同类型题,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作业,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进步。

总之,定点分层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基础差别较大。若是统一内容、统一要求,将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特别是影响个性发展。分层教学法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空间,都得到应有的成长进步,实现全体学生共同进步,所以实施定点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极为重要。

G642

A

1673-2219(2010)12-0007-02

2010-09-15

刘忠志(1959-)男,湖南永州人,广东白云学院基础教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数学教育研究。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高等数学定点因材施教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试论类比推理在高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教书育人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