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外语研究》刊发规范

2010-04-05

当代外语研究 2010年5期
关键词:例句正文外语

1. 《当代外语研究》刊发方向

1.1 有关语言本体及语言哲学研究;

1.2 有关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建设性研究;

1.3 有关外语教学与测试的研究、试验、调查、统计报告等;

1.4 有关中外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及对比研究;

1.5 有关翻译理论、实践、方法和历史的研究;

1.6 有关外语教育国家战略、各国外语政策、外语生态环境、外语服务与安全问题的研究;

1.7 有关外国文学理论、外国文学批评、比较文学及作家、作品、思潮的研究;

1.8 对科研院所及外语教育等相关行业活动的报道、述评;

1.9 对语言界名家的人物专访;

1.10 对语言学及外国文学新书的介绍、评价。

2. 《当代外语研究》学术主张

2.1 反映当代外语语言学科先锋的理论思考和发展;

2.2 强调原创性研究成果的实践运用及对语言本质产生的影响;

2.3 鼓励科学、系统、完整的建设性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研究方法;

2.4 提倡以语言和文学为本体,多学科融合、跨学科建构的学术思维和研究路径;

2.5 呼唤中国外语教育的效能观念和理性发展;呼吁中国外语教育的传统人文精神。

3. 《当代外语研究》学术规范

3.1 强调学术传承性

要求论文在引言或开头交代论题相关的学术史,说明论题的背景、阶段、成就、发展、不足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研究的传承性或创新性等。反对学术观点上的断章取义、学术传承上的张冠李戴和学术创新上的虚张声势。

3.2 强调学术真实性

论文在观点、论据或例句等要素上强调尊重他人的智慧劳动和成果,交代不同与创见,分清继承和发展。反对以他人研究为素材而不交代来源,用他人观点或成果做剪裁和综合。

3.3 反对学术腐败和不端

学术剽窃和造假是科学研究的腐败和不端行为。主张除常识与公理之外的任何思想、观点、方法、论据等都应在论文中明示,要求实证中的实验方法、步骤和实验设备的所有原始数据、图表至少保留三年,以备检查和评价。

3.4 鼓励学术交流与争鸣

外语科研成果是在继承、借鉴、怀疑、假设、探索、求证的多元实践中发展完善起来的。赞赏学术探索和争鸣,主张学术民主和自由,提倡学术平等和独立,尊重学术科学与创新。

4. 《当代外语研究》稿例规范

4.1 论文以8000~10000字以内为宜,书评、访谈5000字以内为宜,综述及动态报道等不超过3000字。稿件包括: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如有);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另页,中英文)。

4.2 中文题目、摘要与关键词:中文题目应准确反映论文主旨、观点和结论;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中文摘要限300字以内,用第三人称撰写,不使用“作者”、“本文”等作为主语,主要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应着重反映论文中的新内容和作者主张的观点;应独立成文,具有自明性,拥有同论文等量的主要信息;避免重复题目中已有信息和本学科领域中的常识性内容。中文关键词为3~6个,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凡文献标识码定为A、B、C三类的期刊文章均应标注中英文关键词。

4.3 英文题目、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限25词以内;与中文题目相符,翻译简洁、准确。英文摘要限400词以内,表达规范、流畅;关键词应与中文对应。

4.4 题注:论文所涉及的课题,凡取得国家、省级以上基金或属于攻关项目,以及需要向有关人员表示致谢等,应以题注形式标在论文正文首页的下方,同时注明项目基金的批准编号。

4.5 正文格式:正文分为若干节,每节可分为若干小节。正文中所有标题均独占一行,题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从1开始),编排格式为:一级标题用1,二级标题用1.1,三级标题用1.1.1以此类推。小节之下可采用字母A.B.C.,a.b.c.,(a)(b)(c)或罗马数字Ⅰ.Ⅱ.Ⅲ.,ⅰ.ⅱ.ⅲ.,(ⅰ)(ⅱ)(ⅲ)方式编号。

字体:稿件请用微软简体中文版WORD编辑。一级标题用小4号(11点)黑体,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用5号(10.5)宋体;正文汉语用5号(10.5)宋体;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5号字体,单倍行距;例句用5号(10.5)楷体;注释与参考文献用小5号(9点)宋体。英文斜体用于特殊词及书刊等的名称。

姓氏译名:正文行文中非汉语姓氏一般采用通用的中文译名,首次出现时建议用括号注出外文原文;英文行文中汉语姓氏采用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拼法。

例句编排:例句按顺序用(1)(2)(3)…编号,如同一编号例句下有多个句例,则以(1)a、(1)b、(1)c……的形式编排。全文例句连续编号。每例另起1行,左缩进1个中文字符。编号与例句之间不空格,回行时与上一行例句文字对齐。外文例句可酌情在圆括号内给出中译文。

术语:正文中使用的名词术语须按照汉语的规范用法及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各学科中英文词汇书写。

缩略语:正文中尽量不使用缩略语,如必须使用,须采用国际通用的缩略方式。缩略语在文中首次出现时须写出全称,然后用括号注出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及英文缩略语,缩略语不得移行。

计量单位:正文中涉及的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统一规格,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应用请参照有关法定计量单位在相关领域的使用要求。

数字:正文中涉及的数字执行GB/Tl5835—199《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计数、计量等均使用阿拉伯数字。

统计学符号:正文中涉及的统计学符号一律使用斜体,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

图片和表格:正文中的图片和表格一式两份,一份置于行文中的插图处,一份附在文后。图片和表格应按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以“图/表+阿拉伯数字”的格式连续编码,每幅图片和表格的正下方一般应冠有题名或简要说明。图片一般应给出原图,不接受扫描图。图片和表格中所用文字为5号宋体,采用单倍行距。图片一律用激光打印机打印,要求反差好,层次清晰并具有较高分辨率;显微镜照片应在圈内给出长度标尺。正文中一般使用有线表格。

4.6 正文注释与参引

4.6.1 注释与编号:行文中的注释一律使用尾注形式,连续编号,即在正文需注释处用带圈阿拉伯数字右上标,在正文之后写明“附注”或“注释”字样,然后依次写出对应数码1、2、3、…和注文,回行时与上一行注文对齐。注释必须是对正文内容的附加解释或补充说明,抑或是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内容。

4.6.2 参引:正文中参考或引用的文献等应随文以括号说明。参引的内容和语言须与所列参考文献一致。

作者名如是英文或汉语拼音,不论是本名或译名,参引时都仅引其姓。其他民族的名字或译名如类似英文名,参引时参照英文名。

1) 转述某作者或某文献的基本或主旨观点或仅提及该作者或该文献,只需给出文献的出版年,如:

Halliday(1985)认为,从语言的使用角度看,情景语境中有三个因素最为重要。

2) 直接或间接引述某一具体观点,须给出文献页码,格式是“出版年:页码”,如:

Leather(1983:204)认为“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是受本身制约的,而超音段音位层面的迁移具有聚集性,因此更为严重”。

3) 如作者名不是正文语句的一个成分,可将之连同出版年、页码一起置于圆括号内,如:

随着语篇研究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只有把交际过程的所有因素都包容进来时,语篇才能得到恰当的解释和描写”(Dogil et al. 1996:481)。

4) 圆括号内的参引如不止一条,一般按照出版年排序。同一作者的两条参引之间用逗号隔开,如:Dahl(1985,2000a,2000b);不同作者的参引之间用分号隔开。

5) 文献作者如为两人,参引时引两人的名字。中文在两个名字之间加顿号,如(王逢振、陈才2010);英文名在两个姓之间加&号,如:(Corder & Krashen 1981)。

6) 文献作者如为三人或三人以上,参引时仅引第一作者的名字。中文格式在第一作者名字后加“等”字,如“夸克等(1985/1989)”;英文格式在第一作者的姓之后加拉丁缩略语“et al.”,如“Quirk et al.(1985)”,et al.为斜体。

4.7 参考文献

4.7.1 参考文献反映作者的论文具有的科学依据,及论著的起点和深度;显示作者的成果与前人成果的区别;体现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有利于检索、查询有关资料。

4.7.2 参考文献收录原则

1) 参考文献只收录论文中引用过的文献,其他一概不列。

2) 凡未在学术会议或公共演讲中发布或以图书和论文形式公开发表的作品不能作为文献引用。

3) 电子文献引用须注明作者、发表或更新日期或引用日期、题名、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4.7.3 参考文献编排

1) 参考文献一律顶格排在正文后,回行悬挂缩进2个中文字符。

2) 中外文献分别排列,外文在前,中文在后,外文译著按中文文献处理。相同语种文献按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排列。

3) 中文作者的姓名按姓+名的顺序给出。英文仅第一作者的姓名按照姓+名的顺序给出,姓与名之间加逗号,其他作者的姓名按次序给出。英文作者名仅给出首字母。

4) 同一作者不同出版年的文献,姓名另起重列,按出版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同一年的出版物按照文献标题首词的顺序排列,在出版年后按顺序加a、b、c以示区别。

5) 外文论文(包括学位论文)的篇名以正体书写,外文书名以斜体书写。篇名首词的首字母大写,书名的首词、尾词以及其他实词的首字母大写。

6) 篇名和书名后加注文献类别标号,[M]为专著,[C]为论文集,[A]为论文集内文章,[J]为期刊文章,[R]为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或报告,[D]为博士学位论文,[Z]为词典,[OL]网上文献。

7) 期刊名称后的数字为期刊卷号,每卷统一编页码。如只有期号,则期号须置于圆括号内;如有卷号但每期单独编页码,须在卷号后用圆括号标明期号。

4.7.4 参考文献格式样例

1) 专著类

金立鑫.2007.语言研究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Halliday, M.A.K. 1985.AnIntroductiontoFunctionalGrammar[M]. Sydney: Edward Arnold.

2) 期刊类

何伟文.2010.战后英国小说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之争[J].当代外语研究(1):35-41.

Laviosa, S. 1997. How comparable can “comparable corpora” be? [J].Target(9): 289-319.

3) 会议论文类

孙宏开.2007.汉藏语研究方法之我见[R].第40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ICSTLL),中国黑龙江大学.

Tang, S.W. & T.H.T., Lee. 2000. Focus as anchoring condition [R].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pic and Focus in Chines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4) 电子文献类

范岱年.2001.科学究竟是什么[OL].http:∥www.ocan.comcn/li/kxssm.htm.

Unicode Consortium. 2007. The Unicode Standard 5.0. —Beta [OL]. http:∥www.unicode.org/Public/5.0.0/.

5) 论文集论文类

刘子瑜.1998.汉语反复问句的历史发展[A].郭锡良主编.古汉语语法论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566-582.

Huang C. -T.J. 1994. Logical Form [A]. In G. Webelhuth (ed.).GovernmentandBindingTheoryandtheMinimalistProgram[C]. Oxford: Blackwell: 127-173.

6) 博士论文类

黄锦章.1994.现代汉语格系统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Tsao, F.F. 1977. A Functional Study of Topic in Chinese: The First Step Towards Discourse Analysis [D].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7) 译著类

索绪尔.2002.普通语言学教程(高明凯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

猜你喜欢

例句正文外语
更正声明
更正启事
Solution of the Dipoles in Noncommutative Space with Minimal Length∗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好词好句
大山教你学外语
好词好句
好词好句
大山教你学外语
好词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