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误吸型胃管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2010-03-21陈丽霞杨小林马晓梅李淑云陈小平

海南医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套囊外壁充气

陈丽霞,杨小林,马晓梅,李淑云,陈小平

(如皋市人民医院,江苏 如皋 226500)

临床工作中许多急诊抢救病人是饱胃病人,尤其是需要手术行全麻诱导的饱胃病人,由于暂时抑制清醒意识,误吸的危险更大;脑卒中、ICU昏迷患者或机械通气患者常需留置胃管鼻饲营养,而鼻饲后食物返流仍是临床常见而棘手的问题。2008年 8月至 2010年 4月对收住入院具有误吸风险的患者应用预防误吸型胃管,观察防止误吸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得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选择 2008年 8月至 2010年 4月有误吸倾向的住院患者 116例,男 63例,女 53例,年龄 23-75岁,其中颅脑外伤 33例、脾破裂 8例、宫外孕 6例、肠梗阻 13例、胃穿孔 7例,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 29例,ICU患者 20例。术前或置入预防误吸型胃管前已有误吸的病人剔除本研究范围。

1.2 产品设计 预防误吸型胃管由硅胶医用胃管构成,在其前端外壁设置有第一低压套囊和第二低压套囊,胃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两根充气导管,充气导管末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充气活塞和第二充气活塞,第一充气活塞通过充气导管与第一低压套囊相连通,第二充气活塞通过充气导管与第二低压套囊相连通,通过对两个低压套囊同时或交替充气,封堵胃管外壁与食管内壁之间的空隙预防误吸。图 1是预防误吸型胃管充气前的示意图,图 2是预防误吸型胃管充气后的示意图。该设计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1],该产品由驼人集团生产。

1.3 使用方法 (1)在胃管前端及两套囊表面均匀涂抹润滑液;(2)测量胃管插入长度(自发际至剑突的距离);(3)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喉部时(14-16 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送下,插入深度约为 45-55 cm;(4)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应将病人头后仰,当胃管插至 15 cm时,以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2];(5)借助喉镜进一步观察调整套囊位置,第二低压套囊末端位于食管入口或以下为位置满意;(6)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7)胃管留置期间每隔 120 min将两套囊交替充气,在刺激较大或病人躁动时可将两套囊同时充气。

1.4 观察指标 需急诊手术患者术中均常规监测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血压(BP)、心率(HR),神经内科、ICU住院患者同时还监测体温,在留置胃管前后听诊对比双肺呼吸音,在留置胃管鼻饲期间根据病人症状结合呼吸频率、体温、床边摄片、食管黏膜 PH值等综合评判是否发生返流、误吸。

2 结 果

全组行急诊手术的饱胃患者 67例,在麻醉诱导插管、拔管时无一例误吸,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 29例、ICU患者 20例在行鼻饲营养期间均未发生返流、误吸,有效率为 100%,全组未发生食管黏膜糜烂、坏死、穿孔等并发症,亦未发生胃管脱出、气囊破裂等意外。

3 讨 论

传统预防误吸最常用的做法是插入普通医用粗胃管,而饱胃患者由于餐后时间短,食物未完全消化,特别是较大的食物残渣更不易通过胃管侧孔被引流出体外。残留胃内容物仍易通过胃管外壁与食管内壁之间的间隙返流至口咽部而致误吸,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发明设计了预防误吸型胃管,我院课题组展开了临床一系列研究,目前该胃管已初步应用于急诊全麻饱胃手术患者、颅脑外伤手术或保守治疗患者、脑卒中患者、ICU昏迷或机械通气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等。

由于食管具有一定的扩张性,完全扩张时直径可达 3 cm以上。预防误吸型胃管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这一特点,设计每一套囊长度为 3.0 cm,套囊充气后最大直径可达 4.0 cm,两低压套囊充气后呈圆柱状,增大了与食管黏膜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充气后囊内压可达 50 mmHg(1 mmHg=0.133 kPa),而通过两套囊交替充气又避免了单一套囊长时间充气对食管黏膜的压迫,通过观察未发现食管黏膜糜烂、坏死、穿孔等并发症[3]。

脑卒中、ICU昏迷或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常规需经胃管鼻饲营养,而留置胃管破坏了食管下段与胃腔之间的屏障压而易致呕吐[4],返流物仍可沿胃管外壁与食管内壁间隙至口咽部引起误吸。通过预防误吸型胃管的两低压高容量套囊有效封堵了胃管外壁与食管内壁间的空隙,起到机械性堵塞呕吐通道的作用,经过临床初步验证,临床效果满意[3]。

全身麻醉病人,由于紧密面罩给氧常易致胃肠内积气,即使小潮气量通气,有时由于肥胖病人下颌托起困难,也难免有部分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胃张力增加。传统的方法是经鼻插入普通医用胃管行胃肠减压,但由于胃管外壁与食管内壁间存在空隙,气体亦可经这一空隙进入胃内,尤其对于餐后饱胃急诊病人,食物残渣常易堵住胃管引流孔,致气体排出受限或减压不彻底,从而影响手术操作,我们同样把预防误吸型胃管应用于此类患者,通过临床对比观察,结果显示该胃管能有效预防胃胀气的发生,提供满意的手术视野。

通过临床初步试用,预防误吸型胃管具有满意的预防误吸危险病人的误吸作用。

[1] 田力普.实用新型专利公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159.

[2] 熊祥林.导丝插胃管法在 ICU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9,39(18)∶2 321-2 322.

[3] 杨小林,李淑云,陈小平,等.预防误吸型胃管在急诊饱胃手术患者全麻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9,25(11)∶988-989.

[4] 邵令方,张毓德.食管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技出版社,1987∶4-5.

猜你喜欢

套囊外壁充气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锥形套囊气管导管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壁挂式钢板立表面除锈机 在利旧钢制储罐外壁除锈的应用
急诊科气管插管患者套囊压力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不同套囊充气方法对于ICU气管插管患者撤机后并发症的影响
人工气道套囊压力管理的研究进展
烧水时烧水壶外壁为何会“出汗”
非能动核电站安全壳外壁下降水膜的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