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善女人行品》的叙事伦理

2010-03-21何永芳

关键词:夫妻间夫妻关系伦理

何永芳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论《善女人行品》的叙事伦理

何永芳

(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 400715)

《善女人行品》是施蛰存的短篇小说集。施蛰存在这些小说中,通过不同叙事策略的选择,在心理分析和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展现了文本背后一直被忽视的婚姻家庭故事和夫妻间的微妙关系,表现了作者潜意识中渴望构建的和谐新型的夫妻伦理关系,这也是乱世中的一种伦理诉求。

《善女人行品》;夫妻伦理;叙事伦理

《善女人行品》是施蛰存的短篇小说集①参见: 施蛰存.十年创作集[C].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以下所论施蛰存小说以及施蛰存所说的话均出于此集, 不再一一作注.。他说,这是“研究女人心理和行为的小说”。正是施蛰存的这句话形成的先在设定一直影响着学术界对这部小说集的研究。

目前学界关于施蛰存《善女人行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心理的分析和现实主义的转型这两个方面。如杨迎平和曲伟新认为,《善女人行品》是以内心独白来写女性的性心理[1-2]。翁菊芳认为,在《善女人行品》中,我们看到的是女性自主意识的复苏,但由于环境的局限她们又没有付诸实际的追求行动,她们成了内心欲望的释放者[3]。李俊牡和王琨则认为,《善女人行品》中的小说虽然保留了心理分析的特色,但是在这个集子里,施蛰存已经开始将平凡人生的生活琐事与内在的心理分析相结合,增加了更多的现实成分,为心理分析小说增添了更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思想价值[4-5]。

综观这些研究,笔者发现女性背后所展现的婚姻家庭和夫妻关系一直是被忽视的。笔者认为这些被学界所忽视的,正是施蛰存潜意识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善女人行品》中的每一篇小说都在叙述夫妻间的伦理故事。施蛰存渴望通过建构和谐新型的夫妻伦理关系为乱世中流离失所的人们,以及都市中挣扎于各种欲望的人们提供一个精神的栖息之所。现代叙事伦理就是通过各种叙事形式有意或无意地在叙述过程中展现出各种伦理面相[6]。本文将通过分析施蛰存关于不同叙事策略的选择,展现其特殊的伦理诉求。

一、叙事视角表现夫妻伦理关系

从伦理学和叙事学的角度来考察,小说文本正是诸种伦理关系以叙事话语形式进行的叙事呈现,而源自作家主体的叙事行为是诸种伦理关系以文本形式进行的艺术展现过程[7]。在《善女人行品》这个短篇集的 12篇小说中,作家主要采用了两种叙述姿态、两种叙事视角来叙述夫妻间的伦理故事。

《狮子座流星》、《雾》、《春阳》、《港内小景》、《蝴蝶夫人》、《散步》、《阿秀》、《残秋的下弦月》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叙事者以外部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在叙事过程中,逐渐将叙事眼光转到文本中的主要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焦人物”,即:“叙事声音”仍然是叙事者的声音,但“叙事眼光”既可以是叙事者的眼光也可以是人物的眼光。“叙述者采用自己的眼光来叙事,但仅透视某个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8]这样既可以与人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又便于叙事者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小说中的人物。同时,叙述眼光聚焦在主人公身上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叙述环境的压力,使人物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

《狮子座流星》就是围绕主体意识的不断发展来构建小说的。小说从剖析卓佩珊夫人对医生的看法开始,到围绕她在生孩子事件中不断变幻的心理,展示了一个都市女性的奇妙意识。佩珊夫人的心理很矛盾,她既不安于现有的生活,讨厌“不懂礼貌”的丈夫,内心的欲望在都市躁动的语境中蠢蠢欲动,她又想要一个自己的孩子,守住自己的家庭。佩珊夫人没有蝴蝶夫人的勇气,她不敢冲破传统道德的规范,但她也不像秦素贞那样能死守自己的内心。所以佩珊夫人就只能像蝉阿姨一样,躁动后仍然回到自己日常的生活轨道中来。佩珊夫人和蝉阿姨的生活状态正是上海社会生活的真实表现。

上海因为租界而繁荣,在很短的时间里,它从一个小县镇变成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在这一过程中积聚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也形成了上海以男性青年为主体的人口构成。男女比例的失调,再加上男性文化的本质特征倾向于征服、侵略、冒险和放纵,造成上海租界色情事业的发达和传统伦理道德的崩溃。因为长期生活在上海,对上海的社会状况很了解,从小又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所以施蛰存对上海大都会中形形色色的男女关系的剖析比同时期的作家更为深刻。这也是他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的原因。这种叙事策略建构的小说描绘了两种类型的夫妻关系:一种是幻梦中的夫妻关系,作家描写了女性对美满婚姻的向往。但在女性的追寻过程中,理想的夫妻关系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实现,这些女性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另一种是都市欲望侵蚀下的夫妻关系,在这个迅速发展起来的国际大都市中,旺盛的欲望以及娼妓业的发达使得夫妻关系很少有正常的或长久的。

《莼羹》和《妻之生辰》选择第一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经历事件的内心世界,更自然地直接接触人物细致、复杂的内心活动。虽然第三人称叙事使得作者可以更加自由地把握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动态,便于作者把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东西充实到文本中去。但是第一人称叙述的真实感更强,也更亲切。“听者跟随叙述者进入故事,感受真实,由于叙述者的引导作用和人物现实的在场性,听者就会把感情向叙述者身上倾诉,同时也向人物倾诉。”[9]从文本语境看,这两篇小说的真实性很强,作者甚至把自己的日常生活细节和生活习性写进小说。当然,这样的叙事方式,叙事声音主要是“我”的声音。显然,在丈夫的眼里,妻子具有美好的品质,是一个好妻子。《莼羹》和《妻之生辰》这两篇小说,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的夫妻关系,夫妻之间不再是传统中“夫为妻纲”的关系。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群体,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而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10]在传统的中国家庭中,女子必须遵循“三从四德”的标准。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距离,夫妇间的感情是很淡漠的。《莼羹》、《妻之生辰》建构了一种温馨和谐的夫妻家庭关系。夫妻间不再是人生依附关系,而是表现出相互关爱,相互理解,彼此接受的感情。

当时的中国战争烽烟四起,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多少人因为战争流离失所,多少家庭在战争中分崩离析。虽然小说背景是上海,而上海因为租界的原因,还没有受到战火的侵扰,但是不断涌入的难民以及租界“借来的时空”[11]身份让都市人有一种末世的感觉,过客意识使人们更不看重夫妻间的感情,只想随着自己的性子不计后果地做事。施蛰存抛弃启蒙和救亡的宏大叙事,运用“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12]对“小家”的叙述正好给战乱中彷徨无依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情绪上的发泄和精神上的期待。

二、叙事结构表现作家伦理诉求

作者为了表达自身的伦理诉求,不仅在叙述人称上下功夫,在构建叙事结构时也独具匠心。

《港内小景》、《蝴蝶夫人》、《散步》这三篇小说采用了调侃而略带讽刺的语调,这三篇小说在结构上则采用了叙事颠覆的手法。

在《港内小景》等三篇小说中,开篇时,叙事者给读者展现了一种美好健康的夫妻关系,让读者有一种美丽的阅读期待。但是在叙事的中途,叙事者却笔锋一转,使读者在开篇形成的阅读期待遭到了强烈的冲击,得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阅读感受,表现了夫妻之间的伦理冲突。如《港内小景》,开篇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描写病妻的幸福生活。上段段尾写到“她徐徐地闭上了眼睛,幸福留止在她的微笑中了”。下一段却突然笔锋一转:“丈夫关心着他的病了的妻吗?……这时候占领着他的心的,却是另外一个女子。”《散步》以通篇对话的形式来结构小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丈夫和妻子讨论恋爱和婚姻问题,并准备晚上一起看电影,由此找回恋爱的感觉。后面的两部分写丈夫散步时遇上两个别人的妻,和别人的寡妻挽着手去疯狂的故事。开篇时貌似和谐的夫妻关系实际上危机重重。

《蝴蝶夫人》亦如此,开篇和谐,但在叙事的过程中,发生叙事突转,叙事由和谐转为不和谐,造成读者阅读兴致的转移,并由此带来文本意义的颠覆。笔者认为这是作者有意设置的一个叙事圈套,这个叙事效果是作者早已预设好的:一个和谐的家庭婚姻故事变为一个夫或妻越轨的狼狈事件,从而给读者造成一种强烈的心理冲击。这种心理冲击迫使人们开始反思自身的生活方式以及真正的生活理想。

《阿秀》通过剧场形式的设计突出都市中夫妻关系戏剧性的一面。《残秋的下弦月》则通过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的双重故事来构建都市中压抑的夫妻关系。《莼羹》和《妻之生辰》这两篇小说通篇都采用舒缓的语调,结构上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事。

《残秋的下弦月》显性层面上讲述的是夫妻间日常相处的一个平淡事件,隐性层面是叙述丈夫创作小说的构思过程,显性层面和隐性层面相互影响。丈夫创作小说并不是出于文学追求,只是顺应出版商的需求,为补给生活用度而作。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白日梦是想象的产物,有创作性的作家总是将自己的白日梦加以改造、化装或删节,最后写成自己的短篇故事、小说或者戏剧的情景[13]。丈夫构思的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公务员受贿的故事,这样的构思正是缘于他们生活的拮据。生活的拮据又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夫妻间的感情。丈夫为补给家用,需要更多时间工作,便不能很好地照顾妻子,这给妻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阴影,同时丈夫也牢骚满腹。如果其它的小说表现的是都市的情欲在不断地侵蚀夫妻间的感情,那么这篇小说则是描述都市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压抑挑拨了夫妻间的感情。

《莼羹》和《妻之生辰》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叙述夫妻间的日常生活。《妻之生辰》描述的是一个丈夫想好好地为妻子过婚后的第一个生辰而实际上无法办到,丈夫因此而伤心难过的故事。《莼羹》则围绕莼羹汤事件,探讨夫妻间应该如何和睦相处。

传统的中国是一个礼教国家,重理而轻情,主要遵循以“夫为妻纲”作为基本原则的宗法伦理,但这一伦理在情欲膨胀的都市中却彻底坍塌了。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人们在各种各样的欲望中挣扎。这使得传统中理大于情的夫妻关系转变为情大于理的关系。显然,这两种状况都不是施蛰存所期待的。

通过《莼羹》和《妻之生辰》这两篇小说,我们看到,施蛰存希望建构的夫妻关系是情理结合、情寓于理的关系。在这种夫妻关系中,虽然有时夫妻间会因为一些小事件闹矛盾、产生误会、感到失望,但这不会对他们的婚姻关系造成威胁。这些小事件和小误会反而会成为婚姻生活的调味剂,使夫妻双方学会互相体谅、彼此接受。而施蛰存在小说中关于不和谐的夫妻关系的叙述则给在欲望中挣扎、身心疲惫的人们提供了一面镜子。他在小说中描绘的和谐美满的婚姻关系让人找到了精神归宿,有了企盼。与小说内容相应,作者采用了舒缓的叙事语调,婚姻在他的笔下如一曲舒缓的牧歌。

三、结 语

“叙事技巧本身毕竟不是目的,而是实现某些效果的手段”[14]。通过不同叙事技巧或策略的选择,施蛰存展现了他所希冀的新型夫妻伦理关系——夫妻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彼此接受。他心目中理想的家庭是稳定和谐的,能抚平乱世的创伤。在《善女人行品》的 12篇小说中,作者的叙事选择展示了一些不正常的夫妻关系,这与当时上海大都市的情欲泛滥有很大关系。在《莼羹》和《妻之生辰》这两篇小说中,施蛰存构建的新型夫妻伦理关系显得有些单薄,而且叙事者中显露出一些男权思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的这种伦理构想仍有不足之处。但不管怎样,施蛰存在左翼叙事与情欲叙事之外独辟蹊径,选择简单的夫妻伦理叙事,这在特殊的时代语境中,具有特殊的价值。

[1] 杨迎平.从《善女人行品》看施蛰存小说的内心独白[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5, (3): 39-44.

[2] 曲伟新.试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D].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2007: 5-10.

[3] 翁菊芳.从女性构型看施蛰存小说女性意识的嬗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5): 35-38.

[4] 李俊牡.理性烛照下的心理分析: 施蛰存小说浅议[J].龙岩学院学报, 2005, (2): 72-75.

[5] 王琨.浅论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J].天中学刊, 2003, (1): 62-65.

[6] 伍茂国.现代小说叙事伦理[M].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8: 1.

[7] 张文红.伦理叙事与叙事伦理: 90年代小说的文本实践[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7.

[8]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275.

[9] 祖国颂.叙事的诗学[M].合肥: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 176.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51.

[11] 李永东.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M].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6: 83.

[12] 刘小枫.沉重的肉身[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9: 7.

[13]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 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9: 90.

[14] 华莱士·马丁.当代叙事学[M].伍晓明, 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189.

Study on Narrative Ethics of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Women

HE Yongfang(School of Literatur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China 400715)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Womenis a collection of Shi Zhecun’s short stories.Based on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realism, the writer unfolded stories of matrimony and subtle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uples, which had been overlooked in the past, by different narrative strategies.The collection represented the harmonious and new et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uples, which the writer subconsciously desired to build.This desire was also the ethical demand in the chaotic times.

Characteristics of Good Women; Marital Ethics; Narrative Ethics

I206.6

A

1674-3555(2010)05-0074-05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5.011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编辑:刘慧青)

2010-03-23

何永芳(1985- ),女,重庆南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夫妻间夫妻关系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先有夫妻关系,再有亲子关系
论夫妻间的赠与行为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夫妻关系和谐更适合要二胎
夫妻间赠与的法律适用文献综述
夫妻间财产赠与和撤销问题研究
夫妻间财产赠与法律适用探析
懂爱的人,也懂得夫妻关系至上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