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针罐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30例临床分析

2010-03-21张宝珍蒋戈利

天津中医药 2010年1期
关键词:泻法夹脊督脉

张 凯 ,张宝珍 ,蒋戈利

(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中医针灸康复研究诊疗中心,天津 300381;2.中国人民解放军针灸医学研究所,天津 300191)

笔者自2007年6月—2009年6月间,运用三步针罐疗法治疗后循环缺血引起的眩晕30例,获得很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病例均来自本中心2007年6月—2009年6月期间门诊及住院患者,参照有关文献中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诊断标准[1]确诊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在32~88岁。合并头痛5例,视觉障碍2例,运动障碍3例,感觉障碍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1例,混合型颈椎病25例,其中合并腔隙性脑梗死6例,合并脑血栓形成3例,单纯腔隙性脑梗死2例,单纯脑血栓形成2例。

2 治疗方法

采用3步针罐疗法。主穴:整脊穴(平衡针穴,神庭与印堂连线中点)、中平穴(奇穴,外膝眼与外踝连线中点)、后溪、颈夹脊、阿是穴。配穴:少阳经气不利加外关、中渚、丝竹空、瞳子髎;阳明经气不利加合谷、曲池、太阳;太阳经气不利加支正、小海、肩中俞、肩外俞。第1步:施以平衡针法,针刺主穴。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6.7~10 cm针,提插进针,沿皮下骨膜外入针5 cm,施提插泻法,令局部产生酸麻胀感,并沿针尖方向放散,后溪和中平行提插捻转泻法,后溪穴向腕部斜刺3.3cm,令针感向前臂放射,直刺双侧中平穴5~6cm,使针感下传至足。嘱患者活动患部2 min,不留针。第2步:电针颈夹脊穴,针刺颈夹脊穴和配穴。行平补平泻法,类痿证用补法,夹脊穴针刺入2.6~3.9 cm,得气并向肩部放射为度,留针20 min。第3步:取针后,选择1~2个阿是穴,用75%乙醇常规消毒,用中号三棱针刺破血络,深度宜2~4 mm,令出血3~5 mL,之后在穴位上拔罐,留罐10~15 min。刺络放血每周1~2次,拔罐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脑梗死患者均应用控制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降纤、抗凝等基础治疗。

3 治疗结果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判定疗效,其中临床痊愈者15例,其中1个疗程后痊愈者7例,2~3个疗程后8例,占50%,好转13例,占43.3%,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

4 体会

三步针罐疗法以“通”为用,采用平衡针法、互动针法、刺络拔罐等疗法有机结合,并可根据患者不同证型选取相应的穴位,以疏通经络、舒筋活血、散瘀除痹为基本原则,以调理督脉与脏腑的功能为重点。整脊穴在督脉上,属循经取穴。故第1步针刺3穴,可疏通督脉经气,行气活血,疏理颈部筋骨关节。第2步所选颈夹脊为局部取穴,可舒筋散结,除痹活血。第3步在大椎穴、压痛点和颈部的痉挛紧张部位刺络拔罐,吸出癖血,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1]李焰生.中国后循环缺血的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9):786-78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74-272.

猜你喜欢

泻法夹脊督脉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浅论《黄帝内经》针刺补泻操作
“夹脊”与“夹脊穴”探析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太阳穴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顺时针揉通便 逆时针揉健脾
颈夹脊穴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