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抓好工作落实

2010-02-15王如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0年6期
关键词:客观事物事物决策

王如东

(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山西 太原 030024)

运用哲学思维方法抓好工作落实

王如东

(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山西 太原 030024)

抓落实是使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贯彻的关键环节。上级部门决策的形成和落实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基层部门应将哲学思维方法贯穿于抓落实的全过程之中,结合事物发展规律把握抓好落实的着力点,用辩证的观点确定好抓落实的工作方法,从而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哲学思维方法;认识论;辩证统一原理;工作落实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目前,各基层工作部门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确立了具有部门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工作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作出了总体的决策部署。决策作出之后,抓好落实就成为最为关键的环节。笔者认为,要想使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可以运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探究科学的落实途径与方法,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思考抓落实的深层意义

领导者抓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来源于对抓落实本身现实必要性的深刻认识。笔者认为,从认识论角度思考这一问题,应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抓落实是实现决策本来意义的基本方式。大家知道,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解释世界,而在于能动地改造世界。上级部门制定的的决策是建立在某一部门、地区一定时期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抓落实就是使这些具体化了的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它比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更有意义,也更为生动。如果上级部门作出的决策在基层部门得不到良好的贯彻,再好的东西也只能是空谈,认识的能动作用就会受到抑制。因此,要想使上级部门作出的决策的本来意义得以实现,唯有运用抓落实这一最基本的方式。

第二,抓落实是检验决策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抓落实这一再实践的活动是认识的继续。人们原有的认识是否符合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不能凭想象、靠推理,它只有经过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检验。一般地说,上级部门作出的决策,是从全局指导的角度出发的,具体到某一个基层部门,只有通过抓落实的实践,才能验证出上级决策的正确与否;只有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才能对上级决策的正确与否由“担心”变为“放心”。所以说,抓落实,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途径。

第三,抓落实是使决策更加科学的必由之路。从认识论角度来看,抓落实的过程是认识实现第二次飞跃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有在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深对事物的深刻了解,才能总结出更加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基层部门的领导,如果对上级的决策不落实,对别人的经验不借鉴,对自己的工作不总结,对发现的问题不反馈,认识就会永远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因此,基层部门的领导只有在抓落实的实践中善于总结、探索规律,才能实现认识向更高层次的升华,不断提高自己的决策水平,同时使上级部门作出的决策更加科学。

二、要结合事物发展规律把握抓落实的着力点

要增强抓落实的有效性,必须对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具体规律有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理清思路,把握好抓落实的工作着力点。

第一,认识产生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依赖性特点,决定了必须抓上级决策的贯彻执行。认识的产生有赖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因此,上级的决策,一般地说是建立在基层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的正确认识。这些决策,有指导性的,也有指令性的。比如,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大政方针,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规范作用,基层部门抓落实就是要贯彻执行好这些大政方针。但在落实中必须注意:一是属于方向性的决策,要在落实中严格把关。比如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讲政治的具体要求等,必须把住关口,确保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属于法规性的决策,要在落实中注意严守。比如,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精华,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必须严格遵守,决不能另搞一套,与之相悖。三是属于指导性的决策,要在落实中注意创造。如落实上级部门下发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文件、指示,要从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找准上级精神与本级实际的结合点,克服照搬照套的教条主义倾向,注意创造性地抓好落实。

第二,认识对客观事物反映的渐进性特点,决定了必须抓上级决策的验证完善。认识接近客观实际并不等于客观实际,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必然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差异和认识水平的局限,上级制定的决策、办法不可能完全符合基层的实际,难免产生认识的片面性。作为上级部门领导,必须十分关注在抓落实过程中已定决策的正确与否,在实践中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并进行科学的完善,使制定的决策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基层部门、单位的实际。

第三,认识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决定了必须抓新问题的研究解决。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绝对性,要求我们的主观认识必须跟上变化着的客观实际。人们如果不关注事物发展中的新矛盾、新问题,静止地看待事物,固守已有的经验,就会犯形而上学的毛病。特别是在我国目前正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事物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不管以何种方式表现出来,都需要上级部门领导予以关注和解决。

三、要用辩证的观点确定抓落实的工作方法

抓落实的方法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抓落实的成效和质量。在实践中,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观点,解决好抓落实的方法问题。

第一,运用矛盾分析的观点确定工作内容,坚持突出重点、抓主带次。基层部门或单位的工作千头万绪、内容繁多,基层领导能否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确定工作重点,直接关系到上级决策的落实效果。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它起着领导、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必须集中精力抓住主要矛盾。对于矛盾双方来说,也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必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基层部门的领导必须善于统揽全局,找出本级工作中的主要矛盾,确定各个阶段的重点工作,善抓具体矛盾的主要方面,努力做到突出重点,抓主带次。只有这样,才能化复杂为简单,高效率、有针对性地做好落实工作。

第二,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确定力量组织,坚持系统高效、通盘布局。一个单位是由不同机构、不同人员、不同工作内容联系而成的系统整体,在抓落实的力量组织上,基层领导必须坚持系统高效,在增强“统”的同时,努力做到通盘布局、协调一致,使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在具体实践中,一是对各项工作要分类排队,区分出轻重缓急、主次先后,使各项工作摆位适当。二是对重点工作要重锤出击,其他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重点工作,以达到把“大仗、关键仗”打漂亮的目的。三是对交叉任务要合理分流,避免下级部门间相互冲突,以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第三,运用质量统一的观点,合理确定方法目标,坚持紧松适度。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真正了解事物、做好工作,必须把质和量统一起来,即掌握好它的度。这就要求基层部门的领导在工作实践中要按照事物本身的客观要求,合理把握尺度,力求适度,防止“过”和“不及”两种倾向。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工作感受,认为把握好工作指导上的适度原则,应注意做好以下四点:一是确定工作目标不要过高。基层部门根据上级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提出创先争优的要求是应该的,但要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在确定任务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部门能不能落实,其承受能力如何,要力求使大多数部门通过努力能够实现。二是指导工作的点子不能脱离实际。上级部门在指导下级部门抓落实的过程中,为了使工作易于开展、取得好的效果,常常提出一些新颖的点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抓落实工作的开展。值得注意的是所提点子不能脱离客观实际。比如有一些同志不从实际出发,习惯于标新立异,思路不清点子多,花里胡哨,甚至朝令夕改,结果往往流于形式,不仅对抓落实起不到促进作用,而且会使下级部门反感,最终带来很大的负效应。三是安排工作任务不要过满。每项工作的落实都有一个过程。如果一项工作还没有完成,另一项工作就已经部署下来,其结果必然是前后压茬,难以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四是推进工作的要求不要过急。任何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落实工作也需要有与其相适应的时间来保障,不能超越实际提要求,否则就会吃“夹生饭”。如有的单位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不顾客观情况盲目地追求工作进度,急于求成,结果不但任务没完成,反而给单位造成了损失。

第四,运用永恒发展的观点,确定落实过程,坚持一抓到底、贯穿经常。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的。抓落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一个时期工作落实得较好,过一段时间可能又会发生新的问题。因此,抓落实工作必须注意其过程性,根据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千姿百态,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往往有这样的体会:凡是落实得比较好的工作,一般都不是一次到位,而是经过反复努力,经过很长时间的努力才取得较好效果的。相反,凡是落实得不好的工作,多数是因为人们在工作中缺乏韧劲,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过程的反复性。比如文明城市和文明和谐单位的创建工作,绝不是靠一次检查或几次评比就能达到的,只有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一刻也不放松,才能抓出成效。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上必须用长功、使长劲、见长效,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基层部门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 冯耀明

B49

A

1009-1203(2010)06-0064-02

2010-10-25

王如东(1955-),男,河北景县人,太原市文化广播电视集团副总裁,高级政工师。

猜你喜欢

客观事物事物决策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美好的事物
另一种事物(组诗)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谈我对信息的认识及在课堂上的把握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模糊语言存在的价值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切景语皆情语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