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益气升阳法的内科临床应用

2010-02-12叶蜀晖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4期
关键词:次服升阳内伤

叶蜀晖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安阳 455000)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独具匠心的治病法则之一,由益气药与升阳药相配伍而成,其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组成,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且具温中而不伤阴,甘补而不呆滞之妙。本方专为中气虚陷而设,治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证。近年来笔者运用本法不但治疗许多消化系统病症,如泄泻、便血、呕吐、嗳气、呃逆、便秘等,而且还循论遵方,随症加减,治疗因劳倦内伤、中虚气馁所致其他系统杂症,颇具效验。

1 典型病案

1.1 头痛 周某,男性,68岁,2007年10月20日就诊。后枕部疼痛2月。经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见后枕部隐痛,静则痛减,或不痛,动则痛重,休息后痛可缓解,动则心悸,气短喘息。血压120/80mg,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而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血运不畅。治以补中益气,助血运行。处方:黄芪30g,白术、党参、当归、丹参各20g,葛根、枳壳各15g,升麻、陈皮、柴胡各12g,甘草3g,大枣4枚,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上方10剂后,头痛明显减轻,中气渐旺,心悸喘息不减,心气阴不足,在原方基础上加制附子9g(先煎30分钟),黄精20g,麦冬15g,五味子9g,再服10剂而愈。经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供血基本正常。

按:本例头痛结合患者高龄,从舌、脉、症辨证为脾虚化源不足,气血亏虚,清阳不升,头窍失养而致头痛;气虚推动血运乏力,动则益甚。投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调补脾胃,升降相辅,欲升稍降,则阳升益旺,故加入枳壳行气下气,葛根入脾胃,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且葛根和丹参配伍,能增加心脑动脉供血。服药10剂,中气渐旺,调方组成参附汤和生脉饮,以温阳益气,养阴复脉,使气旺有力,推动血运。

1.2 尿浊 王某,男性,46岁,2006年11月3日就诊。有“慢性肾炎”史5余年,伴小便浑浊半年余,劳累后尤甚。无尿频尿急尿痛感,伴有心慌气短,纳差,下肢酸胀无力,时便溏,神疲,坐定欲寐,下肢微肿,面色无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缓大无力。检查:尿蛋白(++)。证属心脾不足,中气下陷,湿热蕴结未清。治以益心肾举陷,清湿热坚阴。处方:黄芪、芡实、小麦各15g,党参、车前草各12g,白术、茯苓、泽泻、黄柏各10g,升麻、荷叶、陈皮各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服上方7剂后,心慌气短及小便浑浊明显减轻,尿蛋白降至微量,仍纳谷不香,上方去车前草、泽泻、黄柏、荷叶,加香砂、建曲、当归、枸杞各12g,再服10剂,尿清肿消,神旺身清。

按:尿浊一症初以湿热为多属实,病久则心脾肾亏虚。本例乃虚实夹杂证,参芪术益气健脾,芡实小麦益心阴,茯苓、猪苓、泽泻清利湿热,黄柏配泽泻坚阴固肾专清下焦,荷叶清脾升阳,升麻升阳举陷。《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灵枢·口问篇》又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中气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中气下陷,则清气不升,摄纳无权。湿热蕴结,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则成浊症。故对尿浊要全面考虑,不可偏执。

1.3 腰痛 秦某,男性,57岁,2008年2月来诊。2个月前因过劳而腰痛,曾服筋骨痛消丸、芬必得等效不佳。现双侧腰痛,晨起稍轻,活动后加重,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脉大无力,舌稍淡,苔薄白。拍腰椎MRI无异常发现。此为劳倦伤脾,气虚不能充养腰肌所致。治宜补中益气,升阳健脾。处方:黄芪30g,白术20g,党参、当归、杜仲各15g,柴胡、升麻、陈皮各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5剂后腰痛大减,再服原方5剂而愈。

按:“腰为肾之外府”,故内伤腰痛一般多从肾虚论治。然而肾之精气,除禀受于先天之外,出生后则赖脾胃所化生水谷精气而充养。若脾胃素虚,气血化生之源匮乏,或疲劳过度,耗伤气血过多。均可致肾中精气乏源而亏虚,外府失养而腰痛。其本在脾胃而不在肾,故其治疗亦当补中益气,升阳健脾,充沛元气。

1.4 自汗 高某,女性,40岁,2008年5月来诊,自汗一年余,四处寻医未果,检查排除了风湿热、甲亢、肺结核等病。患者面黄少华,神疲气短,头晕心悸,食欲欠佳,大便软时溏,舌淡胖苔白,脉濡弱无力。此为脾虚血耗,心液外泄之证。治以益气升阳、和营敛汗。处方:炙黄芪、浮小麦各30g,党参20g,白术15g,陈皮、当归各10g,柴胡、升麻、桂枝、白芍、五味子、炙甘草各6g,生姜2片,大枣5枚,水煎分2次服,10剂告愈。

按:自汗多责之气虚,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津液外泄。明析本例患者舌、脉、症状,为劳倦伤脾,中气虚陷,卫阳不固,营失内守,心液随虚阳外泄,阴阳失调而致。故治以健脾升阳,调和营卫,益气敛汗,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病求本,效果良好。

2 体会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内伤脾胃,可以导致机体活动失调,产生一系列病变。从所举病例可以看出,尽管病情表现各异,病名不同,但病因病机相同,都是由劳倦内伤,中虚气馁,清阳不升,脾失健运,生化乏源所致,正如李东垣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上均采用益气升阳法,应用甘温益气药以培本滋养化源,充沛元气,应用升提之品鼓荡升举阳气,屡见卓效,所以然者,如周慎斋云:“诸证不愈,必寻到脾胃之中,方无一失,何以言之?脾胃虚四脏皆无生气,故疾病日久矣。万物从土而生,亦从土而归,补肾不如补脾,此之谓也”。诸病不愈,由脾胃而病者颇多,临床验之确实如此,一些久病疑难杂症,从脾胃入手,运用益气升阳之法,效果显著,这也体现了祖国医学治病必求于本,异病同治的特色。

猜你喜欢

次服升阳内伤
内伤内服
治神经衰弱
憋出内伤
旭日东升 十年一剑——访肯纳金属家族成员上海升阳超微粉有限公司
治神经衰弱
升阳益胃汤的临床应用
金杰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经验
尿频
止血良药——藕节
自拟理中止嗽散治疗慢性咳嗽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