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阴行水法治疗妇女特发性水肿

2010-02-12刘士梅王九一苑金藏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4期
关键词:精血水湿水液

刘士梅 王九一 苑金藏

妇女特发性水肿,又称为“向心性水肿”或“功能性水肿”,是一种因内分泌、血管、神经等诸多系统失调,而导致的水盐代谢紊乱综合征。此综合征一般发生于13~55岁女性,水肿的发生往往和月经相关,其主要发病机理,曾被考虑为内分泌功能失调以及对直立体位反应的异常等。

特发性水肿属中医学“水肿”范畴,临床以生理阶段又划分为青春期水肿、生殖期水肿、更年期水肿等。历代医家对妇人水肿的论述颇为丰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理论内容及治疗方法也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依据前人的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应用济阴行水法治疗该病,取得理想效果。

1 病因病机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清代《叶氏女科证治》指出“经来遍身浮肿,此乃脾土不能化,水变为肿”。古代医家均认为水肿与脾失健运有关。肾为水脏,主液,肾在体内水液代谢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肾阳的蒸化作用,司水液代谢职能。肝藏血,主疏泄条达,如肝血虚或肝失条达等因素也会影响水液代谢,《大全妇人良方·经脉总论》载妇人“若遇经行,最宜谨慎,否则与产后症同类。若被惊怒劳役,则气血逆乱,经脉不行,多致房瘵等疾……若逆于头面肢体之间,则肿痛不已”。《医部全录·产后门》谓“产后败血,乘虚停滞,循经流人四肢,浸淫日深,却还不得,腐败为水,故令面黄、四肢浮肿”;《仁斋直指方》云“七情郁结,气道壅塞,上不得降,下不得升,身体肿大,四肢瘦削是为气胀”。近代《中医妇产科学》提出,因经前、行经时气血下注于胞而为月经,月经乃血所化,赖气以行。脾肾两脏为气血津液生化之源。若素体脾肾虚损,精血不足,值行经之际脾肾更虚,精血愈亏,则气化行水失司,水湿生焉,因而浮肿,即“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

综上所述,妇女特发性水肿的形成主要与肝、脾、肾、精血不足有关。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水液,三脏功能调和则水液代谢正常。因月经、胎孕、产育、哺乳等均以血为本,经气化作用而使血液不断地变化和消耗,致使机体处于阴血相对不足状态。《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肝脾肾亏损,精血不足,功能失常,经前或经期气血下注冲任,脾气愈虚,不能运化水湿;阴血聚于下有碍肾阳蒸化,不能化气行水;冲任气血失和,气滞则水湿运化不利;经后及血虚经闭者,营血亏虚,肝失所养,疏泄水液功能失常;瘀血内阻,经气不利,影响水液运行,使之停聚溢于肌肤为患;绝经前后,肾气渐弱,天癸渐竭,精血衰少,肝肾亏损,水失输化,均致水液停滞,诱发或加重水肿。

青春期水肿患者,脏腑尚不完实,形气未充,脾肾两虚、精血不足,天癸虽至,而不盛实,临床多见水肿兼有单纯性肥胖症。生育期水肿的患者多因内伤七情,思虑过度,五志过极,房劳过度,人流、药流、半产等,皆损五脏伤精血,耗竭天癸物质,或忍饥负重,或因先天不足,均可使肝脾肾功能失常产生水肿。进入更年期后,特发性水肿在临床中更为常见,因为人逾40岁后,肝肾精血渐亏,其生机由鼎盛开始逐渐衰退,尤其天癸物质随年龄的增长,日趋枯竭。此类患者多在绝经期前后月经不规则,伴发水肿。

2 立法

水不自行,赖以气动;女子以血为本,以气为用。特发性水肿是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气化功能障碍的一种表现。针对妇人肝脾肾亏损,精血不足,天癸衰少的病理基础,确立济阴行水之法,济阴调经,益气行水,补中寓攻,经水两调。济寓补益之意在于女人、肝、脾、肾、精血、天癸物质(天生一水)均属阴,济阴即是以补益妇人肝、脾、肾、精血、天癸为核心而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和调,天癸物质充足旺盛,可消除早衰,延缓衰老;行为运行疏利;行水即是运化水湿,使机体不足、经血失调所致的水湿消退,以达到消除水肿之目的。

3 方药

3.1 基本方 当归6g,黄芪15g,茯苓15g,白术9g,女贞子9g,墨旱莲15g,枸杞10g,怀牛膝15g,车前子9g,益母草 18g。

3.2 方解 君药当归,养血调经,济阴强肝,使血充经调,肝脉条达,水湿方可正常运化。伍黄芪可加强补血之功,黄芪、茯苓、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可辅助君药以化水湿;女贞子、旱莲草、枸杞、怀牛膝、车前子为佐药,滋阴补血益精以养肝肾,并能清肝肾经虚火,为益上荣下的绝好对药;益母草入血分,化瘀调经,利水消肿为全方之使。群药相合,共奏济阴调经,益气行水消肿之功。全方10味,组方结构严谨,选药精当,药理明确,切中病机。

3.3 加减 阴血亏虚出现便秘者重用当归、女贞子、墨旱莲,各增至30g;脾肾气虚致便溏者,加山药、车前子各15~30g;肝胃不和而表现为胃胀者加青皮10g;血不养心,夜卧不安者加丹皮15~30g,青春期水肿宜加熟地黄、菟丝子各15g以温补肾元;生殖期水肿注重调和肝脾,可加柴胡6g,香附15g;更年期水肿宜温肾暖脾,加淫羊藿12g,巴戟天10g。

4 典型病例

李某,女性,42岁,教师,因双下肢水肿2个月于2009年3月11日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按之没指,良久不起,休息后减轻,下午加重,情绪低落,纳可,便调,寐安,舌红苔少,脉细弱。闭经5个月。血、尿常规均正常,肝、胆、胰、脾、双肾、子宫、附件B超未见异常。西医诊断为特发性水肿。中医诊断为水肿,辨证属肝脾肾俱虚,气血失调,“天癸”物质亏少,水湿不得运化。处方:当归10g,黄芪15g,茯苓 15g,白术 9g,女贞子 15g,墨旱莲 15g,枸杞15g,怀牛膝 20g,车前子 15g,益母草 18g,山茱萸 10g,红花15g。水煎,早晚分服。3剂后水肿减轻,情绪渐佳。继服4剂水肿消失,月经来潮。随访6个月未复发。

猜你喜欢

精血水湿水液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背后七颠百病消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蔡连香从“精血”理论辨治妇科疾病的特色
扎纸马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古人养形有三法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铸造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