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克早期诊断和认识不足在手术麻醉中引起血压继续下降1例经验总结

2010-02-11侯永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17期
关键词:脉压休克硬膜外

侯永才

1 休克早期认识不足

临床上除严重致命的创伤失血性休克,可立即出现血压剧降、心搏停止外,一般的休克早期血压可相对正常,或因儿茶酚胺释放,外周血管张力增加,有时收缩压不但下降,还略有上升。这时主要表现为舒张压上升,脉压变小,心率增快,这是休克早期诊断的主要临床依据之一。

只依据血压绝对值的高低来判断休克,往往是休克早期最常见的诊断失误。

患者女性,38岁,75kg。停经40d,腹痛1d,临床诊断宫外孕。患者神志清楚,BP 16/13.3kPa(120/100mmHg),HR 112次/min,Hb 80g/L,一般情况“尚好”。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L1~2常规穿刺置管,注2%利多因5mL试验量,观察5min无脊髓麻醉表现,麻醉平面T10~L1,血压轻度下降为14/12kPa(105/90mmHg),HR 120次/min,此时加快输液,并发现患者出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8/5.33kPa(60/40mmHg),HR 120~135次/min,立即静脉注射麻黄素15mg,快速输液达1000mL,面罩给氧,血压上升至13.07/6.66kPa(98/50mmHg),HR 120~110次/min,继续输入706代血浆500mL,血压逐步上升至13.3~14.66/9.33~10.66kPa(100~110/70~80mmHg),HR 110~100次/min。当输入平衡液2000mL,706代血浆500mL后,病情逐渐平稳。再静脉注射1%利多卡因液5mL,麻醉平面T8~L3开始手术,术中见腹腔内出血约1500mL。诊断为左侧输卵管妊娠破裂,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毕BP、HR正常。共输入平衡液3000mL、全血800mL、706代血浆500mL。

本例失误分析:术前患者收缩压虽然较高为16kPa(120mmHg),但舒张压也较高为13.33kPa(100mmHg),脉压仅2.66kPa(20mmHg),说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每搏量明显下降,心率增快,休克指数为112/120=0.93已接近1,Hb 80g/L,提示失血量为20%~30%,以上即休克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但麻醉者对此认识不足,麻醉前未进行充分的扩容,又选择硬膜外麻醉,显然不妥,硬膜外麻醉虽然仅用了5mL多卡因,待麻醉平面出现,血管扩张,使机体依靠收缩血管来维持血压的这一代偿机制失去了作用,造成血压骤然下降。所幸处理尚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结果表明,其中心率最密切,其次是脉压、休克指数和舒张压,收缩压最次。

2 防范措施

从以上失误实例的经验教训中,休克患者麻醉的失误是可以防范的。

2.1 做好麻醉前的准备

充分认识休克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和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应早期治疗;在术前的短时间内,了解病情和有关检验数据,并对病情,出血量作出初步判断。如可以休克指数作粗略估计,休克指数约等于1,失血量20%~30%,休克指数>1,失血量30%~50%,对术前治疗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充分的了解。

2.2 早期体液扩容治疗强调及时、快速和足量

除心源性休克、老年、小儿或伴有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外,均应用粗针头或16~18号套管针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在15~30min内快速输入平衡液500~1000mL,输液原则仍以先盐后糖,先晶后胶,晶胶结合,先快后慢为宜,并可采用成份输血等。

2.3 充分给氧,提高组织供氧能力。

2.4 加强麻醉管理

术前用药宜轻,休克患者原则上禁用椎管内麻醉。术前经充分扩容治疗、血压、心率稳定者可选择低位硬膜外麻醉。

2.5 严密观察和监测

如监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心率、尿量、SPO2等。

2.6 采用综合治疗

包括纠正酸中毒,血管活性药物、激素、抗生素的应用,综合治疗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监测与预防措施等。

猜你喜欢

脉压休克硬膜外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脉压”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脉压特点分析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
针刺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肥胖妇女剖宫产中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脉压及脉压指数与心血管疾病事件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