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露醇加地塞米松治疗精神性眩晕

2010-02-10李福勇郭秀凤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24期
关键词:植物神经精神性甘露醇

李福勇 郭秀凤 张 英

山东莱钢医院急诊科 莱芜 27112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们在2006—2009年诊治360例精神性眩晕病人,男128例,女232例,年龄23~84岁,平均(53.5±7.5)岁。均有眩晕、呕吐、站立不稳表现,多伴有交感神经症状,除外前庭性、中枢性、眼源性、耳源性等器质性眩晕。行各种检查、化验均无明显异常。

1.2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360例病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0例,对照组160例。均予镇静、休息,同时时应用地西泮、胃复安、小苏打、丁咯地尔及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予20%甘露醇125 mL加地塞米松5~10 mg静滴,1次/d。用药期间注意观察水电解质情况。以5 d为疗效观察终点。

1.3 疗效判定 头晕、目眩、呕吐消失,起卧无明显不适为显效。呕吐、目眩消失,头晕减轻但起卧加重、站立不稳为有效。头晕改善不明显,仍恶心或呕吐为无效。分别以治疗1 d、3 d、5 d观察疗效。

2 结果

治疗1 d观察:观察组显效17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35例,有效55例,无效70例。治疗3 d观察:观察组显效195例,有效5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67例,有效93例,无效0例。治疗5 d观察:观察组显效197例,有效3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35例,有效25例,无效0例。治疗1 d、3 d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5 d2组的显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5 d 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精神性眩晕(psychogenic dizziness)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是指与情绪、紧张、过劳有关的头晕病症,因心理压力与精神上的障碍,而导致反复性或长期性的平衡失调感。精神性眩晕的发作与紧张、恐慌、恐高、焦虑和抑郁等精神性因素有关。在工作紧张、人际关系复杂、失业率高的现代工业社会中,常有因承受不了来自多方面的压力而产生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精神性眩晕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其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由于脑部或内耳血管收缩,导致前庭神经缺血,从而引起眩晕症状;笔者认为,其最后的发病机制是:前庭神经系统发生了轻微的炎性反应,这是发生眩晕的最终原因。

精神性眩晕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性眩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眩晕症,目前多采用扩血管治疗,但效果不一[1]。甘露醇具有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而促进组织水平的氧转运,有益于改善脑及内耳的血供,甘露醇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能较快清除自由基连锁反应中,毒性强、作用广泛的中介基团羟自由基。地塞米松可以抗炎、抗免疫、消除神经周围炎性水肿。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甘露醇、地塞米松迅速减轻水肿从而改善病情。在前3 d加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可大大提高显效率,即是可以提前改善病人的眩晕,从而缩短疗程。

使用甘露醇及地塞米松3 d与5 d无明显差异,而且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皮质激素可加速钙流失,加重骨质退行性变。使用3 d已基本可消除局部水肿,延长使用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1]陈清棠 .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0-20.

猜你喜欢

植物神经精神性甘露醇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会出现这些征兆
上下级工作场所精神性匹配与下级主动行为的关系*
多元视角下的职场精神性研究述评与未来展望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炎夏躁怒 可能植物神经“纠结”了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西方精神性研究评述
无器质性原因的精神神经症状久治不愈时,应考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甘露醇治疗脑外伤致急性肾损伤及阿魏酸钠的治疗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