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lon骨折56例治疗分析

2010-02-09刘延星李雁凌郑建东河北辛集市第一医院052360

中国乡村医药 2010年2期
关键词:腓骨远端踝关节

刘延星 李雁凌 郑建东 (河北辛集市第一医院 052360)

Pilon骨折指涉及负重关节面的胫骨远端1/3骨折,又称为胫骨穹隆部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1],因其本身为干骺端的严重粉碎性骨折,使踝关节特别是胫骨关节面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且胫骨远端血供差,软组织覆盖少,缺乏良好的保护,因此一直被认为是临床上较难治疗的关节内骨折。我院自2001年4月至2007年12月间共收治Pilon骨折56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56例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21~68岁,平均37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26例(46.4%),车祸伤18例(32.1%),重物砸伤7例(12.5%),摔伤5例(8.9%)。开放性骨折11例(19.6%),闭合性骨折45例(80.4%)。受伤至治疗时间2h至14d,平均7d。按Ruedi-Allgower分型,Ⅰ型:劈裂骨折无明显关节内移位;Ⅱ型:关节面严重骨折移位但无粉碎;Ⅲ型:胫骨远端压缩和粉碎性骨折。本组中Ⅰ型14例(25.0%),Ⅱ型28例(50.0%),Ⅲ型14例(25.0%)。

1.2 治疗方法 11例开放性骨折均给予急诊清创复位内固定;45例闭合性骨折在伤后12h内行急诊手术21例(46.7%,21/45),余24例(53.3%,24/45)因受伤时间超过12h且局部肿胀明显伴张力性水疱,先给予跟骨牵引,待肿胀消退、软组织条件改善后于5~14d完成手术。对合并腓骨骨折者,先取后外侧切口复位腓骨骨折,用重建板、1/3管形钢板或腓骨远端解剖板固定,以恢复腓骨长度,再行前内侧切口显露胫骨,暴露胫骨远端关节面,注意切口距离腓侧切口7cm以上,以保证胫骨前缘皮肤血运,将嵌压、塌陷的关节面整体撬拨下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透视复位满意,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填充骨缺损,选用三叶草钢板、重建钢板、解剖钢板或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关节面碎裂的较小骨碎片无法固定可取出弃用,内固定效果不确切者石膏固定4~6周。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常规应用20%甘露醇或七叶皂甙钠药物等消肿,足量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根据软组织条件行踝关节功能锻炼。

1.4 术后并发症 术后早期4例(7.1%)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其中2例表浅感染经扩创及加强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2例皮肤坏死经清除坏死组织后皮肤缺损,予转移皮瓣修复创面。骨髓炎1例(1.8%),为开放性骨折,给予取出内固定后改用外支架固定而愈。

1.5 手术疗效及随访 本组56例均获随访,最短8个月,最长4年,平均16个月。踝关节功能评定参考Mazur标准,优:大于92分,踝关节无肿痛,步态正常,活动自如,本组35例(62.5%);良:87~92分,踝关节轻微肿痛,步态正常,活动度可达正常的3/4,本组14例(25.0%);可:65~86分,活动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本组5例(8.9%);差:小于65分,行走或静息时疼痛,活动度仅为正常的1/2,跛行,踝关节肿胀,本组2例(3.6%);优良率87.5%。

2 讨论

2.1 损伤特点 胫骨Pilon骨折常发生于车祸、高处坠落伤、工伤及绊倒扭伤等暴力下,占胫骨骨折总数的7%~10%[1],此类骨折实际包含胫腓骨骨折和踝关节骨折,涉及胫骨远端关节承重面、干骺端、关节软骨等。诸多因素如软组织损伤程度、骨折粉碎移位情况、骨缺损骨密度等直接影响骨折的治疗效果[2]。

2.2 手术时机 开放性骨折原则上一次性清创固定;闭合性骨折应根据软组织损伤情况来决定手术时机,正确判断和处理软组织损伤对Pilon骨折的治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能急诊手术的则尽量早期手术。早期手术不仅可以增加骨折复位的准确性,减少骨缺损的程度,骨折早期复位还可以减少骨块间的渗血,减轻肢体肿胀程度,防止水疱形成和感染的发生,若患者伤后时间超过12小时,局部软组织肿胀呈进行性加重,有明显张力性水疱及软组织挫伤严重,则应延期手术。

2.3 骨折的处理 手术按照AO推荐的4个典型步骤进行治疗:腓骨长度的恢复,胫骨关节面的重建,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植骨,胫骨支持固定。笔者认为应注意:腓骨的准确复位与固定不仅有助于胫骨复位,还可以作为胫骨长度恢复的参照物,同时也增加了胫骨复位后的稳定性。外踝是踝穴的组成部分,复位时应注意有10~20°的外翻角,确保踝穴的正常宽度。术中应尽可能恢复胫骨关节面的平整,对于塌陷的关节面应用骨凿撬起,关节面游离的小骨块应予切除,复位后遗留的骨缺损应用自体骨或人工骨填充植骨,这样既可增加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又可促进骨折愈合。

2.4 并发症防治 Pilon骨折并发症可分为早期并发症和晚期并发症,早期并发症主要有伤口裂开、皮肤坏死、表皮和深部感染,其发生与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熟练程度有关。笔者体会,腓侧切口与前内侧切口的距离必须大于7cm,术中操作应轻柔,剥离时应避免使用电刀,且做骨膜下剥离,皮肤切口张力高宜做减张缝合,对局部皮肤坏死宜早期切除,尽早行皮瓣移植覆盖创面。晚期并发症主要是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这可能与骨折粉碎程度、软组织损伤情况及是否早期功能锻炼有关。我们提倡不负重早期锻炼,10~12周X线片示骨痂形成时适度下负重,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综上,笔者认为临床遇Pilon骨折病例应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根据骨折类型和软组织损伤程度及时有效地进行恰当的手术治疗,获得关节解剖复位,恢复下肢力学轴线,保持关节稳定,达到骨折愈合,有效避免并发症。

[1]曾炳芳,张长青.2004创伤骨科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7.

[2]张建国,林枫松,尹双波,等.胫骨Pilon骨折手术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04,24(1):44.

猜你喜欢

腓骨远端踝关节
MRI诊断鞘内型腓骨肌腱半脱位的价值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崴脚千万莫忽视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胃小弯全切术治疗远端胃癌的随机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