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出试验工艺条件对制备低磷铁精矿品位的影响

2010-01-22张晓刚张桂芳张宗华陈晓鸣

中国矿业 2010年4期
关键词:铁精矿褐铁矿酸液

张晓刚,张桂芳,张宗华,陈晓鸣

(1.昆明理工大学国土与资源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2.昆明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

目前,我国还有占总储量14.86%的高磷铁矿石没有开发利用。所以,研究高磷铁矿石降磷的工艺,对保障我国钢铁工业原料的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针对不同的矿石性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铁矿石脱磷工艺研究。主要工艺有:反浮选、选择性聚团分选、酸浸、高梯度磁选、氯化焙烧-酸浸、微生物脱磷等。本研究所用云南某高磷赤褐铁矿,磷品位大于1%,磷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少量以胶磷矿形式存在。该类矿石的选别难度较大,一直是选矿界的难题之一。该矿经过还原焙烧-磁选后,铁精矿铁品位为56.06%,铁回收率87.81%,磷品位1.26%。为了提高铁的品位,降低磷的品位,本研究的工艺关键是磷的浸出,同时要保证铁的回收率。本文以还原焙烧磁选所富集的铁精矿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浸出试验条件对该矿进行降磷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1.1 试样性质

试样是云南某高磷赤褐铁矿,试样光谱分析见表1,试样化学成分分析见表2,试样铁物相分析见表3。

表1 试样光谱分析结果/%

表2 试样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表3 试样铁物相分析结果/%

从表1、表2及表3可以看出,该矿中铁主要以赤褐铁矿形式存在,占总铁的98.56%。有害元素硫、砷的含量较低,对该矿石影响不大。经化学分析,矿石磷超标严重。

经过矿石赋存状态研究,矿石中的铁主要以褐铁矿形式产出。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另有少量的长石、绢云母和高岭石等。石英和长石容易从褐铁矿中选别出。经电子探针成分分析,褐铁矿中主要含MnO、SiO2和P2O5等杂质。矿石中的磷含量为0.88%,其中85.9%的磷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分布于褐铁矿中,这部分磷不能用机械选矿的方法和褐铁矿分离。另有14.1%的磷以胶磷矿形式产出,但胶磷矿也是以浸染状或极细的机械混入物的形式分布于褐铁矿中,这部分磷也难用机械选矿的方法和褐铁矿分离。

1.2 试验方案

采用还原焙烧磁选的方法得出56.06%的铁精矿后,根据铁矿的性质,以及磷的赋存状态,采用浸出降磷试验工艺方案,分别进行了硫酸、盐酸的浸出试验。对最佳浸出酸进行了酸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因素的试验研究。

2 研究结果与讨论

2.1 浸出酸的种类试验

浸出酸有硫酸、盐酸,试验结果见图1与图2。此试验浸出温度为常温状态,浸出时间为10min,浸出液固比为2∶1。

图1 盐酸浸出试验结果

图2 硫酸浸出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经过酸浸处理后,铁的品位明显提高,磷的品位明显降低。盐酸浸出精矿中磷的品位有所降低,但仍然较高,都在0.4%以上。酸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硫酸浸出的磷品位明显低于盐酸浸出,故采用硫酸做浸出较为合适。

2.2 酸液浓度及浸出温度的试验

由于酸液浓度是决定浸出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且酸液用量与浸出温度密切相关,同时浸出温度又影响浸出反应的进行。为了同时考察酸液浓度与浸出温度对浸出结果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试验,分别进行了40℃、60℃、80℃时的酸浓度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见图3、图4和图5。此试验浸出时间为10min,浸出液固比为2∶1。

图3 40℃酸液浓度试验结果

图4 60℃酸液浓度试验结果

图5 80℃酸液浓度试验结果

由图3、图4及图5常温状态浸出试验结果可以看到,精矿中磷品位随着酸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当浸出温度为常温时,硫酸浓度要到12.50%才能使精矿磷品位降到0.3%以下,消耗酸量较大;浸出温度为80℃时,使精矿磷品位降到0.3%以下,需要酸液浓度达到10.00%,且比相同酸浓度条件下的 40℃与60℃浸出所得铁精矿品位要低;40℃与60℃条件下,酸液浓度达到8.33%,即可使精矿磷品位降到0.3%以下。综合比较,60℃条件下浸出所得铁精矿指标更优。因此,本试验最终采用浸出温度为60℃,此时所用酸液浓度为8.33%。

2.3 液固比的试验

浸出液固比直接影响浸出结果。为了寻找合适的浸出液固比,进行了液固比变化对浸出的影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见图6。此试验浸出温度60℃,硫酸浓度8.33%,浸出时间为10min。

图6 液固比试验结果

从图6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液固比较低时,对磷的浸出效果不好;当液固比达到2.5∶1时,可以有效的使磷品位降到0.231%,铁品位提高到59.04%;当液固比增加到3∶1时,磷品位继续降低,但铁品位也随之略为降低。同时,考虑到经济因素,选定浸出液固比为2.5∶1。

2.4 浸出时间的试验

浸出试验除了受酸液浓度、浸出温度、液固比影响较为显著外,浸出时间的长短也是重要因素。为探索合适的浸出时间,进行了时间变化对浸出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见图7。此试验浸出温度60℃,硫酸浓度8.33%,液固比为2.5∶1。

图7 浸出时间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浸出磷品位皆可降到0.3%以下,浸出时间达到15min后,铁品位都可达到58%以上,随着时间的增加,铁品位变化不大。同时,考虑工业生产效率,浸出时间以15min为宜。

2.5 浸出重复试验

为了验证本试验所确定的浸出条件的稳定性,特进行了4组重复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浸出重复试验结果

由重复试验可以看出,在最佳条件下,浸出效果较好,浸出后的铁精矿质量比较稳定,这说明取得的综合浸出条件可靠,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

3 结论

(1)经过浸出后,精矿中磷得到了有效的降低,铁的品位明显提高,选择硫酸为浸出用酸。考虑综合因素,选择浸出温度为60℃,酸液浓度为8.33%。

(2)液固比较低时,对磷的浸出效果不好;当液固比达到2.5∶1时,可以有效的使磷品位降到0.231%,铁品位提高到59.04%。同时,考虑经

济因素,选定浸出液固比为2.5∶1。

(3)浸出时间达到15min后,铁品位都可达到58%以上,随着时间的增加,铁品位变化不大。同时,考虑工业生产效率,浸出时间以15min为宜。

(4)在所确定的条件下,浸出后的铁精矿质量比较稳定,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精矿铁品位达到59.35%,磷品位降到0.222%,铁回收率达到73.16%。

[1] 孙炳泉.近年我国复杂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进展[J].金属矿山,2006(3):11-13.

[2] 崔吉让,等.高磷铁矿石脱磷工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矿产综合利用,1998(6):20-24.

[3] 张汉泉.难选赤褐铁矿焙烧一磁选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06(5):44-48.

[4] Kelly E G,Spottiswood D T.Introduction to Mineral Processing[M].New York:JOHN WILLY&SONS,1982:371-372.

[5] 许时.矿石可选性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89:44-48.

[6] Yu Zhang,Mamoun Muhammed.The Removal of Phosptmrus from Iron Ore by Leaching with Nitric Acid[J].Hydrometallurgy,1998,21:255-275.

[7] 肖军辉,张宗华,张昱.某细粒难选赤褐铁矿提铁降磷新工艺研究[J].金属矿山,2006(10):28-30.

猜你喜欢

铁精矿褐铁矿酸液
一种基于铁精矿采选精益成本六环六控数字化管控方法
白马钒钛磁铁矿提质降杂研究及工业实践
安徽某选厂高钾钠铁精矿磁选降杂试验
立式螺旋搅拌磨机在铁精矿提质降杂工艺中的应用
安钢烧结机配加澳褐铁矿粉的生产实践
渤海油田注水井多效复合酸解堵技术应用研究
酸蚀裂缝差异化刻蚀量化研究及影响因素探讨
苏里格气田东区碳酸盐岩储层酸压用单剂稠化酸
考虑多重滤失效应的前置液酸压有效缝长模拟
我国褐铁矿浮选及其联合选别的现状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