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高敏 C反应蛋白的影响

2010-01-14田学增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亚组阿托炎性

田学增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首要致死性疾病,其发病率正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CHD的严重临床表现,ACS的病理基础是斑块出现裂缝、糜烂或出血破裂,在此基础上继发血小板的聚集,血栓的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研究发现,高敏 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在 ACS的诊断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用机制与炎症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破裂有关[1]。阿托伐他汀是第三代他汀类调脂药,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中,此类药物除具有调节血脂作用外,还能够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稳定粥样斑块[2]。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对 hs-CRP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均来自 2008年 8月至 2009年 12月南阳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患者,其中CHD患者 62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分为3个临床亚组。⑴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 22例,其中男 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5±12.5)岁。⑵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 20例,其中男 10例,女 10例,平均年龄(58.3±11.7)岁。⑶稳定型心绞痛(stab le angina pectoris,SAP)组 20例,其中男 10例,女 10例,平均年龄(58.1±9.2)岁。 ⑷对照组 20例,其中男 11例,女 9例,平均年龄(56.1±10.3)岁。对照组为同期具有非典型的胸痛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及运动试验均正常,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所有对象同时排除患有其他心脏病(如心肌病、瓣膜病)以及肿瘤、感染和全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有明显脑血管或周围血管病变。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方案 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0)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22),按ACS治疗方案给予硝酸酯类、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商品名:立普妥,辉瑞制药公司),每次 20 mg,每晚顿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后检测血清 hs-CRP水平

1.2.2 标本采集 各组均于入院 24 h内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 3ml(AMI和UAP患者入院后即刻抽取)。所有标本均在30min内,1600r/min离心 5 min,分离血清,封管,-70℃保存待测

1.2.3 hs-CRP测定,以 ELISA法测定。hs-CRP试剂盒由美国 Backman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值 ±标准差(±s)表示,组间两两比较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表1 CHD各亚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的比较(±s)

表1 CHD各亚组与对照组hs-CRP水平的比较(±s)

注:与 AMI组比较:*P<0.01,与 UAP比较:△P<0.01

组别 例数 hs-CRP(mg/L) t值AMI组 22 19.28±1.88 UAP组 20 17.31±1.04 SAP组 20 4.88±1.47*△ 2.875对照组 20 3.69±0.54*△ 3.783

表2 ACS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变化(±s)

表2 ACS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变化(±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P>0.05

组别 h-CRP浓度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18.64±0.43 4.38±0.15※对照组 18.52±0.35 14.27±0.38*

2 结果

2.1 CHD各亚组与对照组hs-CRP比较结果。AMI和UAP组中 hs-CR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 AMI和 UAP组间及 SAP组和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ACS患者治疗前后hs-CRP水平的变化。常规治疗组治疗 4周后血清 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 4周后血清hs-CRP水平不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且与常规治疗组治疗 4周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在 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3],炎性细胞浸润是促使斑块破溃的重要诱发因素,斑块内的炎性细胞及其炎性产物对粥样斑块脂质中心的扩大、纤维组织完整性的破坏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均有深刻影响,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的促发因素。并可能是ACS早期最重要的始动环节。

CRP是人体肝脏合成一种非特异性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标志物之一,被认为是 ACS最强的炎性标记物,可预测斑块不稳定性。是表达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的、可靠的指标;其对冠状动脉急性病变的表达较准确,可做为判断ACS预后的指标之一[4]。本研究结果表明,UAP和 AMI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及对照组,表明ACS病变斑块的炎症反应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可能是由于 CRP直接作用于血管壁激活补体系统,促进炎症反应,升高与侵蚀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纤维帽,使纤维帽变薄易破溃,或斑块不稳定引起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聚集形成血栓。

近年来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发现其带来的临床益处远远超出其调脂作用,它还具有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干扰血小板血栓的形成、抗氧化等功能,其中抗炎作用更是重要一环。hs-CRP做为炎症反应的参考指标,可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炎症反应程度及斑块的稳定性,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证实,经过 4周阿托伐他汀治疗,血清hs-CRP水平显著降低,与冠心病常规治疗方法相比,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的降低 hs-CRP的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

这些结果说明,ACS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起到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他汀类药物既能调节血脂又有抗炎的作用,可能为预防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新的途径。因此,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对ACS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 Apple FS,Wu AH,Mair J,et al.Future biomarkers for detection of ischemia and risk stratification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Clin Chem,2005,51:810-824.

[2] Sacks FM.Lipid-lowering therapy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AMA,2001,285:1758-1760.

[3] Hoffmeister HM,Ehlers R,Buttcher E,etal.Comparison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erminalcomplement complex in patientswith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versus stable angina pectoris.Am J Cardiol,2002,89(7):909-912.

[4] 方小可.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冠心病预后的意义.心脑血管病防治,2007,7(1):37-38.

猜你喜欢

亚组阿托炎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主动脉标化的儿童室间隔缺损与肺动脉宽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