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体会

2010-01-14朱晓玲王铁辉李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平滑肌胃肠道腹痛

朱晓玲 王铁辉 李颖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临床上在观察其症状并排除可能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后,方可作出诊断。IBS在我国约为 10%,女性多于男性,据国外不完全统计此病约占胃肠道疾病 50%。在普通人群中,大约有20%女性和 12%男性都会经历起码一次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此病虽呈良性过程,但由于发病率高,病史迁延,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故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匹维溴胺是一种胃肠道高度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为观察匹维溴胺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对其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参照 1986年我国制定的 IBS临床诊断标准:①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 3个月);②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系统体检仅发现腹部压痛;③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④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现象;⑤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⑥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⑦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实验性治疗无效。

1.2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患者 104例,其中女 78例,男 26例,年龄 25-65岁,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 3个月以上,排除有关器质性病变。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52例,对照组 52例。

1.3 治疗方法 患者被列为受试对象后,须每天记录腹痛、大便的次数、性状及相关症状 4周后,方可口服匹维溴胺,补脾益肠丸。观察组:匹维溴胺 50mg 3次/d口服;对照组:补脾益肠丸 2 g 3次 /d口服。不同时服用其他药物,疗程 4周。

1.4 疗效评价 每周随访 1次,每次随访观察腹痛、排便次数、性状等症状有无变化和副反应,4周后评定疗效。疗效标准:显效:完全或基本完全解除症状;有效: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观察组显效 26例,占 50%,有效 14例,占27%,无效 12例,占 23%,总有效率 77%,对照组显效 18例,占 35%,有效 8例,占 15%,无效 26例,占 50%,总有效率5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匹维溴胺及对照组对IBS疗效结果比较(例,%)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轻微,仅 4例有轻微恶心、头晕、皮疹症状,疗程结束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3 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肠动力紊乱性疾病,曾被称为肠痉挛,结肠功能紊乱,过敏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根据动力紊乱的情况,近年来将IBS分为腹泻型和便秘型,一些患者可能是混合型,其主要特征是肠易激性。IBS在临床上很常见,虽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 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多认为与患者小肠、结肠等存在对牵力刺激感觉过度敏感、结肠运动和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可能与某些肠道刺激因素(如进食生冷食物或在发病前曾患过痢疾)及精神因素有关,上述因素均可直接或通过神经免疫途径作用于肠道,改变肠道对于刺激的敏感性,使肠管“易激”并痉挛。大量研究表明,IBS患者存在胃肠道动力紊乱,腹泻型IBS患者的小肠转动加快,乙状结肠压力降低,结肠的高幅推进性收缩波增加,而以便秘为主者,小肠转运较慢,乙状结肠腔内压力增高,结肠的高幅推进性收缩减少,或内脏器官的敏感性异常(即易激性),受累的器官包括结肠、小肠、胃、食管等整个消化道(尤其是结肠)。病理生理主要表现为结肠、直肠或小肠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胃肠道动力的调节是复杂的,通过神经和体液的水平调节,但调节胃肠道的所有机制的最后共同途径是钙通道的激活,钙信号是神经系统电活动和细胞反应之间的桥梁,平滑肌细胞的收缩反应需要钙离子流入细胞内,而肠易激综合征的根本问题在于过多钙离子流入肠壁平滑肌细胞,导致了肠壁平滑肌过度收缩引起腹痛及肠道运动失调。

匹维溴胺是一种高度选择性作用于胃肠道的钙离子拮抗剂,口服后全身吸收浓度低,主要在肠道内起作用,对肠平滑肌有特别亲和力的解痉药。该药主要阻断胃肠平滑肌的钙离子通道,防止平滑肌收缩,协调平滑肌运动,缓解平滑肌的超敏状态,恢复平滑肌的功能,抑制餐后结肠运动,使餐后即排便的症状缓解,并可减低结肠和乙状结肠的总运动力,而对正常的规律性的推进性运动无不良影响。不仅可以减轻无益的胃肠道痉挛,还可以增加满意的蠕动功能,在便秘为主的患者中它能加速降结肠和乙状结肠区的蠕动,从而明显缩短结肠运输时间。它可抑制由哺乳动物肠道中兴奋递质的三种受体激起的收缩(毒菌碱、速激肽 NK和 NK 2受体),而且还可以阻断NK 2在某些内脏传出神经上的表达,调节肠道感觉过敏,从而改善或消除腹痛症状。由于对心血管平滑肌细胞亲和力低,无心血管及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因此表明,匹维溴胺可双向调节胃肠道功能,用于各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可明显缓解腹痛症状,减轻腹胀程度,改善大便次数、腹泻和便秘症状,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在观察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解除患者痛苦,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使用。

猜你喜欢

平滑肌胃肠道腹痛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喉血管平滑肌瘤一例
《诸病源候论》导引系列之“腹痛候”导引法
下腹部腹痛应做哪些检查诊断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原发性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