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0-01-14孙铁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28期
关键词:帕米帕酮室上性

孙铁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 lar tachycardia,PSVT)是临床上较常见心血管急诊[1],具有突然发病、突然终止的特点。患者虽然一般无生命危险,持续过长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应治疗以恢复正常心律。近年来,器械治疗及经导管介入治疗研究较多,但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2]。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是临床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常用药物,本研究将我院自 2005年1月至 2010年 4月共 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 2005年 1月至 2010年 4月共 72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检查均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160次/min~240次/min。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按摩颈动脉窦、刺激咽后壁及压迫眼球均无效,采取药物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普罗帕酮组与维拉帕米组,每组均 36人。其中普罗帕酮组男 21例,女 15例,比例 1.4:1,年龄 18岁 ~69岁,平均(37.8±0.9)岁。首次发作者 27例,反复发作者 9例。本次发作持续时间(4.3±0.7)h,本次发作平均心率(180.1±8.7)次/分。诊断为预激综合征 12例,高血压病 11例,心肌病 7例,冠心病 6例。维拉帕米组男 24例,女 12例,比例 2:1,年龄 20岁 ~73岁,平均(40±0.8)岁。首次发作者25例,反复发作者 11例。本次发作时间(4.1±0.9)h,本次发作平均心率(179±9.4)次/min。诊断为预激综合征 15例,心肌病 9例,高血压病 7例,冠心病 5例。排除病窦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房室传导阻滞合并Ⅱ度以上及II~IV级心功能不全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于静脉用药前,做常规心电图,记录血压及心率,建立静脉通路,安装监护仪。治疗期间,持续监测血压及心率,时间间隔为 5min,记录临床表现。普罗帕酮组:70mg普罗帕酮加 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 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应小于 210 mg。维拉帕米组:5mg维拉帕米加 20ml10%葡萄糖液静脉注射,10m in内注完。若无效,间隔 15min后重新注一次,总量应小于 15mg。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均做心电图,测量血压及心率,计算转复率及复律时间,统计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 两组患者均以给药后 30m in内复律且 3 h内不复发为有效,未能在 30min内复律或复律后短时间内即复发或改用其他方法治疗为无无效。

1.5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用 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进行卡方分析,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临床疗效:维拉帕米组 36例中,有效 30例,无效 6例,治疗有效率 83.3%。普罗帕酮组 36例中有效 34例,无效 2例,治疗有效率 94.5%。平均复律时间:维拉帕米组(7.3±1.7)min,普罗帕酮组(4.8±0.8)min。不良反应比较:普罗帕酮组为 5.6%(2/36例),维拉帕米组为 16.7%(5/36例)。普罗帕酮组不良反应为 1例窦缓,1例口干、胸闷,停药后均消失;维拉帕米组不良反应为2例窦缓,停药后心律恢复正常,1例头晕,停药后症状消失,2例窦性停搏,注射阿托品及副肾症状好转。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PSVT是发生位置一般在心房及房室交界区及房室间,是一种心律失常[3]。发生机制主要为折返机制,90%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他原因为触发激动异常或冲动起源。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维持依赖于折返环路各部分组织传导总时间大于各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当其中任何一组织的不应期大于组织传导总时间或者某一组织出现阻滞情况,折返即可终止[4]。PVST具有突然发生、突然停止及心律绝对规则的临床特点,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的情况。

普罗帕酮是 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心律失常谱广,见效时间短,副作用相对其他药物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维拉帕米是Ⅳ类抗心律失常药,为钙离子拮抗剂,阻滞心肌细胞膜钙通道,减少钙离子内流。其可以抑制房室及窦房传导,延长心肌有效及功能不应期,对心肌的收缩有一定抑制作用,曾经在临床上被用作治疗PVST的首选药物。本研究用维拉帕米治疗PVST,5mg药物加 20ml10%葡萄糖液进行静脉注射,10min内注完,显效率为 83.3%,平均转复时间 7.3±1.7 m in,均小于普罗帕酮(P<0.05),数据有统计学意义。36例中有 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 16.7%。

综上所述,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对于 PVST的治疗都具有一定的效果[5]。用两种药物进行治疗,均需要考虑其安全性,治疗过程中应严格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仔细观察病情,正确地处理不良反应。从转复率、转复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普罗帕酮[6]均优于维拉帕米,数据有统计学意义,普罗帕酮可作为PVST复律的一线药物。

[1] DiMarco JP,Miles W,Akhtar M,et al.Adenosine for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dose ranging and comparison with verapamil.Assessment in placebo-controlled,multicenter trials.The Adenosine for PSVT Study Group.Ann Intern Med,1990,113(2):104-110.

[2] 胡晓,吴金辉.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比研究.实用药物与临床,2009,12(2):136-138

[3] 周春飞,陆备军,赵宇程,等.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分析.心肺血管病杂志,2008,27(4):229-230.

[4] 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06.

[5] 蔡自力,亓令志,孙理社,等.普罗帕酮与维拉帕米转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对比研究.中原医刊,2008,35(8):21-22.

[6] 黄卫东,林样欢.普罗帕酮、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观察.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6):2103-2104.

猜你喜欢

帕米帕酮室上性
维拉帕米治疗丛集性头痛机制研究进展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帕米磷酸二钠合成工艺的改进
中毒患者血液中普罗帕酮LC-MS/MS检测方法的建立
普罗帕酮在家兔体内的死后分布1)
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