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策略

2009-12-04

魅力中国 2009年28期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魏 旭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09)10-164-02

摘要: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和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两个环节,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化学教学中将创新教育有机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全方面、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并推进素质教育,要求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以培养学生的思考、实践、创造能力:教育部2009年工作要点中特别强调:2009年教育工作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培养高素质人才、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新一代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而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则责无旁贷地落教育教学工作者身上。作为化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切实转变教育观察,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想创新、敢创新、乐创新。下面就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谈一点看法。

一、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基础,它决定了教师采取什么方法教育学生并对学生作何评价。因此具有符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正确全面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实现学法、教法创新,正确评价学生的先决条件。长期以来,教师的教育观念受我国传统价值观、人才观的影响,加之追求升学率的社会压力,把分数高低作为评价教师工作和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准,教师重“教”轻“学”,重结果轻过程,把学生变成被动吞吃知识的机器,妨碍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为此,生物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个人的业务素质,提高和更新教育观念,吸取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的新观念,改造个人的头脑,抛弃过时的、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旧观念、旧思想,注重学法、教法研究,充分展示教学过程,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和评价,尤其要想办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育观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认为: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强调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也不是简单的信息的量的积累,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过程。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要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挂钩,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了学习的具体性和非结构性。它要求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以上的建构主义学习与教学理论提出了积极的思想,使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其目的是培养具有较好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式只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由老师提出,结果由教师给出,而不是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培养的学生不可能具备出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指导学生创新学法。提升创新能力

1.让学生习惯主动学习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内在动因。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关键是教师必须会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营造学习氛围,架设学习桥梁,提供思考时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教材加工成可以让学生感受的学习材料,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提高素质。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讲得多少,不等于学生学得多少,能放手让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地方要尽量让学生去尝试。例如一些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得到启发:实验不只是验证,还可以进行一些改进甚至创新。这种方法既符合化学学科的特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3.允许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新颖、独创、奇特是创造性想象的本质特征,丰富的想像力是人们漫游科学天空的强劲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以自己的设问、发问作示范,带动学生广泛联系实际,联系旧知识,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4.组织学生参加富有创造力的活动丰富多彩的化学课外科技活动,可以让学生学习化学家探求自然界奥秘的精神。这也是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吸收先进方法,大胆尝试新的教法

1.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多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淡化书本的权威和教师的权威,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打断自己的话,允许学生大胆质疑,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解、观点提出异议,师生互动和谐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努力营造宽松、和谐、鼓励个性发展和创新的教学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条件、机遇和氛围。

2.将课堂向生外延伸,竭力追求开放的教育格局。创新就是超越和突破,它的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开放式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品质是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素质。网络技术的开放性打破了原有狭窄的学习空间,将学生带入了更广阔的时空,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计算机的交互性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拓展他们的思维领域。因此,让学生经常借助网络来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和作业,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实际、更深入。例如,在学习“新能源”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任务:收集网络文字材料和数据、图片,制作一份关于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关于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建议的多媒体文档,通过网络让其他同学共享,通过上网查找资料,同学们对我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的内容进行了汇报,并介绍了本市新能源开发利用的情况,提出了根据本市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新能源的建议和设想。通过网络拓展了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了他们开放的思维方式,唤醒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3.通过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掌握了一定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教师应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实验习题(也可用课后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所要求的,根据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设计出实验方案,同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具体要求,这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训练,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一种途径。例如:在《卤素》一章中,可以给学生一个探索性的题目:“用实验证明氯水的主要成分”。在确定此项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给学生这样的探索模式:首先,应考虑物质与水发生的是“溶解”还是“反应”,或是二者兼有,从而鉴定反应后的体系中是否还有反应物的微粒以及存在着什么生成物的微粒;其次,再判断物质与水反应后可能得到的产物,例如根据氯气的化学性质“Cl2→Cl”,可能存在Cl-:第三,一般应检查物质与水混合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在检查氯水酸碱性时,学生会发现指示剂变为红色又褪色,这说明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并且一定存在着有漂白性或强氧化性的物质,从而就可确定HC10的存在,学生在思考了上面的问题之后,就会很容易设计出鉴定的实验方案来。再比如:在学习到氮的氧化物二氧化氮的性质和制取时,要求学生设计有关二氧化氮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方案,这时可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后再进行设计:

(1)实验室用什么试剂制取NO2气体,反应的条件是什么?(即实验原理是什么?)

(2)根据实验原理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性质实验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即为了达到具体实验的目的,应当选用何种仪器、设备)。

(3)达到这一实验目的,应当经过哪些操作步骤?这些步骤先后顺序如何确定?为什么要经过这些步骤?为什么要安排这种顺序?省略或调动某些步骤会有什么影响?(即实验操作中应采用何种组合、连接方式。)应该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实施某个实验步骤时应注意做什么或不能做什么?原因何在?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不安全的事故?应该如何防范?万一出现事故应如何处置?依据何在?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设计出具体的实验方案,经过教师审查,然后让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同一实验习题可能会有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都可以让学生去实践.并相互交流,比较各自方案的优缺点,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上面所提出的问题是从化学实验的整体来阐述的.从而引发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在实验中应抓住某些侧重点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学生从某些典型的实验探索人手,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认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层次。另外,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可通过课本上的实验习题、历年竞赛中的实验题以及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出的实验习题的练习对学生提出的设计方案,只要有新的实验改进和设想,甚至还不够完美,都要让他们去试一试。最后,教师还要做好实验后的总结,指出学生实验方案的优劣,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逐步使学生掌握设计实验的要领和规律,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从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用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评价

科学引导学生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化学学科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了解他们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一)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学生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人,性格差异较大,化学教师应首先了解所教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以便评价时采用最适合学生的方式。如某位学生平时想法显得比较偏激,若教师在评价时态度不够冷静,方法简单,虽然指明了学生的不足,但由于学生性格的原因,可能产生对抗情绪,这样就适得其反,达不到评价的目的。(二)重视过程评价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学科特点要求在评价学生时采用发展性评价,其核心是重视过程,关键是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发展性评价认为评价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重视评价对象在过程中的转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在执行时应注意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参考文献:

[1]化学教育.中国化学会.2005.26.6

[2]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康文斌·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7

[3]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教法.1999.8

[4]张建伟,陈琦.简论建构性学习和教学[J].教学研究.l999.5

[5]龚春燕,何云山.创造学习21世纪学习观.人民教育.2000.3

[6]翟平.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云南教育.2007.7

猜你喜欢

化学教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