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鲜那些事儿

2009-11-12

晚报文萃·开心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朝鲜人海棠花朝鲜

朝鲜核爆的瞬间,吉林延边月晴镇的村民感觉到了“一阵头晕”。200多年的融合交流,让村民习惯了这个邻居。鸭绿江畔的辽宁丹东大部分市民也对核爆以及之后联合国制裁朝鲜的行动,反应平淡。而在北京的著名朝鲜餐厅“海棠花”,来自朝鲜的服务员依然微笑面对食客,客人们习惯性把她们当做朝鲜的“非官方新闻发言人”。在北京,朝鲜人也许就和你擦肩而过。

这是一个特殊的邻居,与中国有着复杂历史关系和感情纠葛的邻居。一位著名国际政治学者表示,“历史经验已反复证明,单单用中国的援助和宽容换不到朝鲜的对华友善,在朝核问题上尤其如此。”

丹东:我的邻居是朝鲜

张司晨

在辽宁丹东——这个与朝鲜隔江相望的中国地级市,6月12日显得不同以往。针对朝鲜于2009年5月25日进行的第二次核试验,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和日、韩已对制裁草案达成一致——全面禁止朝鲜的武器出口,其在公海上的船只可能遭到检查。这份制裁是北京时间6月12824时通过的,代号1874。而朝鲜的态度则与2006年首次核爆时如出一辙的强硬。

边境的异动与平静

制裁消息传出的当天,鸭绿江大桥上依然播放着《谁是最可爱的人》——那是59年前最著名的站地通讯。只是在江桥的参观入口处,出现了武警丹东边防支队的人员,虽然游客上桥并未受到限制。江桥上同时出现了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袖章、穿迷彩服的士兵。据接近边防部队的人士透露:沈阳军区的边防部队已经同原本负责边境防务的武警丹东边防支队进行了换防。

“除非有子弹飞过来,否则不会停止(做生意)。国家只要不通知你‘做不了了,做买卖的也不受什么影响……”在平壤开服装厂的一个丹东老板说。但在核爆之后,他仍然留心收看了几期CCTV-4的《今日关注》,权当“抱抱佛脚”。

邻居是永远的,谁也不可能搬家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制裁朝鲜的决议后,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提出,要防止朝鲜新的核爆地点进一步靠近中国边境,并需要严密监测朝鲜第三次核试验对中国环境安全构成的威胁。但城市建设的脚步却等不及这危险性的缜密论证。丹东正在进行的新城区建设,便是紧临边境而生。

鸭绿江边,新兴产业园区里的大起重机在已落实的项目工地上劳作着,丹东市政府也预计在两年之内迁往此处。

与中国其他地区的人们感受略有不同,丹东人并不会觉得鸭绿江对岸的朝鲜有多么神秘。多年来,临江而生的人们已经习惯有这样一个邻居,它的一些元素也点滴渗透到自己的生活中:在丹东市,路标都是用中朝双语来标注;市民们大多喜欢吃朝鲜特色的冷面、咸菜、烤肉;1950年朝鲜战争前,也有过丹东造纸厂起火,对岸的新义州消防队过江支援的例子。

邻居是永远的,谁也不可能搬家。

在接近新城区的地方,凭栏远眺,江面以及对岸的景象尽收眼底——彼岸稀疏、低矮的楼群与此岸繁华的不相称,也触动着人们心中的隐忧。

这个邻居可能会因“越境捕捞”而扣下中方的渔船和渔民,不打招呼的闭关会致使外贸商人遭受意外的损失,或者,在百十公里之外的地下突然“引爆核弹”。

这是在城市的整体建设中,丹东也不得不面对一个“地缘烦恼”。

微妙的政治生态

从2009年8月25日到6月13日,从纽约到首尔,从东京到华盛顿,从莫斯科到北京,外交官们都在为各自国家的利益博弈,丹东也在各种目光的注视下谨言慎行。

截至目前,与联合国的制裁决议针锋相对,朝鲜公开批评美、日、韩,以及“受美国唆使的安理会”,对支持制裁决议的中国和俄罗斯,朝鲜尚未公开批评。海外媒体普遍认为,如果没有中国从中斡旋,安理会的制裁决议会更加强硬和严厉。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工作人员证实,自本次核爆以来,由丹东去朝鲜的旅游业务没有暂停,但不排除会因“政治原因”在未来出现变动。

生死穿越

陈晓舒

以图们江为中轴,生活被劈为两半。大江对面传来的鲜族歌曲已经灌进了李在赫的耳朵。和30年前李在赫的父辈们一样,天未亮,朝鲜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就开始集体种地干活。

这个中国的边境城市与朝鲜成境北道稳城郡隔江相望——“道”相当于中国的“省”。成境北道,也正是2009年5月25日核爆的所在地。

而李在赫所在的月睛镇马牌村,是距离朝鲜最近的边境村落之一。

融合

图们江窄的地方不过几十米,这就是月晴镇与朝鲜的距离。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琏瑰20世纪70年代大学毕业的时候,曾在图们边防工作。

“那个时候越境很容易,一抬脚就过来。”张琏瑰说。双边关系好时,朝鲜人和中国人一起在图们江里游泳或滑冰。当月晴镇放映电影时,朝鲜小孩会趟过江来观看。

江两岸的都是一口朝鲜语,连语音语调都没有区别。图们市13.5万人,朝鲜族超过半数;李在赫所在的月晴镇,80%是朝鲜族人。许多老人迄今不会说汉语。每户人家都有朝鲜亲戚。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中苏两国之间的关系逐步恶化,同处社会主义阵营的朝鲜处于夹缝中,很难协调好与两大邻国的关系,也让中朝关系摇摆不定。

到了60年代中期,苏共采取措施改善和朝鲜的关系。而这影响了中朝关系,中朝两国边境争端屡见不鲜。

但1959年-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还是有中国人去了朝鲜。月晴镇的许多老人们都是在那个时候的夜晚,趟过图们江去朝鲜“淘金”。

“那时,朝鲜战争刚结束,百废待兴,急需人力,容易找到职业。”延边大学东北亚研究所所长金强一说。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金强一在延边的副食店买的大米都是朝鲜运进来的。

1969年7月,吉林省将原延吉县的月晴人民公社行政区域划归图们市。这个时候,李英姬(音)作为知青下乡,从图们市到了月晴镇马牌村,一待就是10年。

这段日子里,李英姬每天都跟着大队去地里干活。马牌村的水稻田紧挨着朝鲜的田地,图们江在旱期几乎没有水,村子里几乎隔一段时间就有人渡江到朝鲜去生活。

1966年到1968年,两国关系处于僵持状态。李在赫的爷爷就在这个时候带着家里人到了朝鲜,“爷爷是地主,在文革时期被批斗,后来就跑了。”李在赫说。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李在赫的父母带着他,办了探亲手续去朝鲜探望爷爷和大表哥一家人。那时候,国内已经开始改革开放,经济突飞猛进。而朝鲜的经济开始下滑。李在赫的父母在朝鲜的市场上,已经很难买到花样繁多的食品。

变迁

1992年中韩建交,结束了两国长期互不承认的历史。在这前后一年多内,中朝没有重要互访。中朝冷冻期,

也正是朝鲜在经历苏联解体和接连4年自然灾害、经济开始衰退的时期。这个只有2300万人口的半岛国家,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相当高,苏联的解体,使得朝鲜的外贸额度急剧下降,减少幅度达到近70%。

开始有延吉人运来电视、收音机,到边境上往朝鲜卖。更重要的买卖是粮食,一名朝鲜人告诉李在赫,在他们那“普通百姓每天定量只有450克,青黄不接时,许多平民连‘苞米碴子都吃不上。”

李在赫经常看见村里人在图们江滑冰时,开始和朝鲜人窃窃私语,约好改天拎着一小袋大米,私下交易。需求量大时,朝鲜人会在晚上趟着图们江过来取货。

这些交易在边境已经成为潜规则。李在赫和身边的村民们认为,接济是因为他们“太可怜了”。他们愿意帮助朝鲜人是因为:月晴镇人也同样经历过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那时,接济他们的就是图们江对岸的朝鲜入。

从1995年到1999年10月,中国向朝鲜提供了3000万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又无偿支援了52万吨粮食。但饥饿使得从1996年开始,朝鲜人越境来到中国,外界称他们为“脱北者”。

越境

“1997年是脱北者最多的一年,一直到1999年。2000中国政府就开始抓得严,这和朝鲜政府的要求相关。”金强一说。朝鲜称“脱北者”为“叛国者”。图们江朝鲜岸边,匍匐着朝鲜边防兵,除了防止有人越境,也是防范出逃的朝鲜人。他们趁着天黑,冒着生命危险越过的图们江,到月晴镇边防边的教堂换身衣服,吃顿饱饭,休息一天再投奔亲戚借钱。但他们中许多人在中国并没有亲朋,他们会主动联系各种机构帮助。

图们市的司机李天南就拉过“朝鲜跑来的人”,当时,他还是一个摩的司机,拉着两个女客从中朝边境往图们市区走。两个女客“面黄肌瘦,明显就是饿了很久营养不良;而且光着脚,脚底板在淌血。”一看就是踩着图们江的冰碴子逃过来的。“这活就算白拉了,她们身上一分钱都没有,都是过来投靠亲戚的。那时候,我一星期要遇见好几回这样的事情。”

2002年的沈阳日本领事馆被“脱北者”冲击,也是中朝两国开始严格控制“脱北者”的节点。这一段时间,许多“脱北者”被送回了朝鲜。

核爆

2003年1月,朝鲜第二次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从2005年开始,月晴镇的边防公安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驻守。边境拉起铁丝网,密布摄像头,夏天少有人再去图们江游泳,也没有朝鲜小孩来月晴镇看电影。

2006年第一次朝鲜核爆。这一年,老知青李英姬退休后又回到了月晴镇,在镇里开起烧烤店。还能让李英姬回忆起那段插队日子的,是每天早上从图们江对岸传来的广播歌声,“他们比我们还革命。”李说。

2009年5月25日8点54分,第二次朝鲜核爆。地点就在马牌村望过去的山背后。

李英姬在烧烤店里,感觉头一阵晕,没反应过来。隔了一天看韩国电视台才知道,发生了4.7级地震,是核爆引起的。

张琏瑰说:“以前过多关注朝鲜核问题的政治影响,这两次朝鲜核试验,对中国除了有地区安全威胁,还有可能就是对中国的环境威胁。”

但延边的朝鲜族人丝毫没有发觉。只有在靠近图们江边,村民们变得更警觉。2009年3月17日,两名美国女记者,华裔的劳拉·凌和韩裔的尤娜·李在马牌村呆访时,因为跨入搁浅的图们江拍摄,被朝鲜潜伏江边的边防军逮捕。

6月8日,朝鲜中央裁判所判处两名美国女记者12年劳动教化徒刑。李在赫说:“这是现在越境的代价。”

朝鲜人在北京

陈君

6月12日晚上7点半,位于北京朝阳区的平壤“海棠花”餐厅蓝岛店,大堂里又是“客满”。在这家被称为京城“最美丽、最地道”的朝鲜餐厅里,来自平壤的女服务员们身着蓝色连衣裙,脸上始终挂着笑容,穿梭上菜,黑色高跟鞋踩在地板上嗒嗒作响。

慕名到“海棠花”吃饭的人,总带着对朝鲜社会现状的好奇。不过,“政治话题”显然与“海棠花”的氛围格格不入。

昂贵的海棠花

“是伟大领导人金正日同志,您记住这个称呼了吗?”

“记住了,多谢。”

“那为什么,你们餐厅的电视不播出伟大领导人金正日同志的新闻节目呢?”

“电视里播出的是朝鲜民歌,画面是伟大祖国的金刚山。”

这段对话发生在5月30日晚上的“海棠花”。来自平壤的女服务员李春姬操着带有朝鲜味道的普通话,回答食客提问。她在中国生活两年多了,“按照工作合同,我就要回国了,但现在我还没有适应北京的气候。”

平壤海棠花餐厅在北京有三家店,设在朝阳区新源里中街的总店已有近13年的历史了,经理、厨师、服务员以及菜品原料全部来自朝鲜。

风味地道、菜价不菲、美女养眼是众多饮食网站和论坛对“海棠花”的评价,清一色女服务员和“幕后老板”的身份也成了网民猜测的对象——

“来这里工作的都是朝鲜大学毕业生,很多人还是高官子女。”

“在饭店里,气氛也还融洽,但忌讳谈论韩国。”

“听说她们被管得挺严:集体行动,集中居住,不准谈恋爱,不准使用手机,不准上网。”

海棠花几乎成了人们窥视朝鲜的窗口,尽管从“窗口”传递的信息未必全然真实。而在李春姬看来,这些

北京的海棠花饭店是人们窥视朝鲜的窗口,尽管从这个窗口传递的信息未必全然真实。议论是“好玩而可笑的”。

“我们住在使馆旁边,是集体宿舍,也是集体管理。但我们有自己的休息时间,能用手机,也能上网。”她介绍说,“按照公司规定,我们在北京只能工作三年。然后必须回国工作,所以,怎么可能交男朋友。”

李春姬服务的公司全称叫“平壤海棠花食品总公司”,领军人物是军人出身的柳在官。许多朝鲜人都知道,柳在官上衣左胸处总是佩戴一枚精致的金日成像章,对朝鲜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者才能有此殊荣,“像章越小越精致,级别越高”。

1997年11月,柳在官把“将朝鲜料理和泡菜开到中国”的设想向朝鲜政府报告,获得大力支持。朝鲜有关部门给他派出优秀的食品专家、厨师和服务员,帮助柳在官在中国组建北京水晶峰餐饮公司。他由此成为首批到中国创业的朝鲜人。

据说,“海棠花”的厨师全部来自著名的平壤高丽饭店和羊角岛饭店。一份朝鲜特产东海海鲜火锅1198元。一只奶酪烤大虾138元,一份炒牛骨髓185元。

“我们的菜品原料全都从平壤空运过来,保证正宗的朝鲜美味。所以成本就很高。”服务员介绍道。

如此“美味”在朝鲜国内难得有人能承受。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世界粮食计划署曾对375户朝鲜家庭进行过调查,发现超过70%的家庭吃野菜,作为对粮食不足的补充。大部分朝鲜成年人开始省略午餐,每天只吃

两顿。看着海棠花的菜单,对照媒体报道的朝鲜情况,真不知道哪个是真实的。

很多韩国人也习惯在这里聚餐或解决午饭问题,“他们都穿西装,头发弄得很亮、很……”李春姬比划了一个“僵硬”的动作。3年前,2006年的11月,她到“海棠花”工作,才开始真正接触韩国人。

“上我们国家的网,听我们国家的广播,看我们国家的电视,关心祖国的事情,没什么奇怪的。人在这里,我的心在平壤。”她一字一顿地用汉语表达着。

李春姬一直无法适应,一些客人把她当做“朝鲜发言人”。“他们就拿着报纸给我们看,我们看得懂中文。但无法理解人们为什么这么关心(我们国家的事)。”

“都不说自己是朝鲜人”

“知道吗,朝鲜人一般都不说自己是朝鲜人。”出租司机李师傅指着自己的鼻子,“我就住望京,一眼就能看出来,打北边来的,好像都挺瘦的,又黄又瘦,穿的衣服颜色也很暗淡。”

望京,位于北京东北部,原有“望见北京城”之意。而它另一称呼叫“韩国城”。据说,十来平方公里的望京最多时住着七八万韩国人(一说10万人)。

在“韩国城”里找朝鲜人并不容易。不过,“海棠花”望京店倒是在“阳光下”做着相当兴隆的生意。金融危机对它几乎没有产生影响。当然,“安理会最严厉的制裁”也没有影响人们的食欲。

在望京西园三区开房产中介公司的李老板就是这儿的常客。

“在我周围,‘疑似朝鲜人有不少,他们都说自己是朝鲜族的,大都给韩国人或者中国人打工,租住在地下室里。”李老板说。他曾和几个朝鲜工人交流过。他们在中国有两个担心,一是不知道自己国家的政策怎么变,在那边的家人如何,另一个,总担心中国对朝鲜的政策有变化。

我们还是不知道,有多少朝鲜人居住在北京。

6月5日,朝鲜驻华使馆一位官员透露的数字是“大概几千人”,此后又称“具体数字不掌握”,“还是问问中国的公安机关吧”。

“到底有多少人,恐怕谁都不知道确切数字。朝鲜人、朝鲜族人、韩国人,都在北京生活,在整个中国的活动范围也很大。”一位研究朝鲜半岛问题的专家说,“有关方面对这一数字的敏感也情有可原。毕竟,一些朝鲜人想借道中国去韩国,一些谁都不掌握的朝鲜人会突然出现在使馆区。”

他指的是“闯馆事件”。

2001年以来,从19岁的“政治活动家”朝鲜人张吉洙带领全家人到北京寻求政治避难开始,北京各个使馆区最紧张时,几乎每个月都要发生“朝鲜人闯馆”事件。

2002年到2004年间。“闯馆”成为令中国警方和各国使馆都头疼的“政治事件”。韩国、美国、日本、德国等国使馆和学校受到格外关照——隔离护栏长期不撤,警车常驻门口。使馆区还不时被禁行,导致周边交通不畅。

“近两年,尤其从奥运会前后到现在,情况好多了。”一位德国驻华前外交官说,“也许朝鲜人在中国的生存选择更多了,也许政治这根弦在普通朝鲜人心中绷得不那么紧了。”

6月6日是个周末,韩国商人金名兆又约上李老板等朋友,到“海棠花”望京店聚餐。他们包了一个大一些的“榻榻米”,“最低消费2800元”,席间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朝鲜姑娘跳起舞蹈,唱起《卖花姑娘》,出色的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

那些关于朝鲜的记忆

金日成综合大学

自从1946年建校以来,金日成综合大学共接收7600多名中国留学生。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就是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80届毕业生。

在朝鲜向中国派遣的3000多名留学人员中,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师生约占1/5。

《在泉边》

朝鲜舞蹈《在泉边》创作于上世纪50~60年代,表现7朝鲜姑娘为朝鲜人民军洗衣服的场景。

《春香传》

影片根据流传广泛的朝鲜古典小说改编而成,摄于1980年。80年代中期后,朝鲜电影几乎绝迹中国银幕。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1961年7月11日,周恩来总理、金日成首相代表本国政府在《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上正式签字。《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

《卖花姑娘》

“千朵花儿万朵花,千朵万朵金达莱花,我爱妈妈一片忠心,花儿一样盛开怒放……”成长于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吟唱旋律轻柔又哀婉的《卖花姑娘》插曲。

《阿里郎》

巨型团体操表演,2002年问世。总计约10万名朝鲜著名的国际国内音乐大赛获奖者、青年学生、人民军军人、少年儿童参加演出。

对朝鲜的制裁

“敌国贸易法”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宣布,根据“敌国贸易法”对朝鲜实施全面制裁。

“恐怖主义资助国”

1987年朝鲜涉嫌制造韩国民航客机爆炸案,1988年美国宣布将朝鲜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宣布对朝实施制裁。

828号决议

1993年5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25号决议,要求朝鲜重新考虑当年3月12日宣布的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决定,履行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所承担的不扩散义务。

冻结朝鲜账户

2005年9月,国际社会对朝鲜唯一一次有明显效果的制裁,是美国财政部和澳门当局对朝鲜账户的冻结行动。

两项决议

2005年7月,朝鲜涉嫌试射弹道导弹,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695号决议,同年10月9日,朝鲜进行首次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718号决议,要求朝鲜不再进行核试或发展弹道导弹,禁止向朝鲜出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物资和奢侈品;必要时冻结金融资产等。

联合国主席声明

安全理事会主席在2006年10月6日安全理事会第5546次会议上,代表安理会发表声明:

“安全理事会将密切监测这一局势。安全理事会强调,如果朝鲜进行核试验,将明显威胁国际和平与安全,如果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呼吁,安全理事会将根据《联合国宪章》赋予的职责采取行动。”

联合国主席声明

2009年4月1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发射问题一致通过了一份主席声明。

声明说,朝鲜于4月5日进行的发射活动违背安理会2006年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安理会对此表示“谴责”,并要求朝鲜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发射活动。

1874号决议

2009年6月12日,安理会通过第1874号决议,对朝鲜5月25日进行核试验表示最强烈谴责,要求朝鲜今后不再进行核试验或使用弹道导弹技术进行任何发射。

猜你喜欢

朝鲜人海棠花朝鲜
东北沦陷期朝鲜人文学与东北作家群文学主题比较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论日帝“满蒙”政策制造民族隔阂的惯伎及其危害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