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 质疑 解疑

2009-11-11辛卫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教精心预设

辛卫华

成功的课堂教学通常有一条十分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新课程视野下,政治课堂的教学主线是多种多样的。之前笔者听了玉林实验中学青年教师比赛课,其中对“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感受颇深,这是一堂明显的以问题设计为主线的课。下面,我将就这堂课谈谈自己的感悟。

1.精心设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探索者,这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特别强烈。”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精心设疑,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教学中,老师通过学生小品表演,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形式一一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1.母亲强迫女儿信教对吗?女儿不允许母亲信教对吗?理由是什么?

2.女儿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员所以不能信教这个说法对吗?如果对,这不是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共产党员能信教吗?

3.母亲说政府为了保证进香活动的安全进行,派出大量警察维持秩序,这说明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国家真的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吗?

4.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否矛盾了?

5.母亲说有外国传教士来法门寺传教,法律允许外国宗教组织来我国传教吗?为什么?

6.既然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作用主要是消极的,那为什么要修缮法门寺重新开放,而不采取消灭宗教的政策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效的课堂离不开精心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往往是盲目的,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才能使自己在课堂上临危不乱、运筹帷幄,用智慧将课堂演绎得更加精彩。教师在预设时不仅要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掌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特征、生活体验等更为丰富的学情,预测更多的可能。

这堂课中的小品表演和问题的提出,就是教师课前精心创设的结果。这样的情境把学生不自觉地引入到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让课堂的精彩生成成为可能。

2.鼓励质疑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话语权,要以一个参与者、促进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真诚的语言、宽容的态度鼓励学生,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活跃的心理状态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创设一种让学生、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师生、生生才能在“对话”和“互动”中形成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理性的升华。

在“我国的宗教政策”一课教学中,老师在班上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课堂布置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上课时,用几分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汇总到各组小组长处,集中提出来,共同解决。另外,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小组抢答的方式,计分规则是只要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管对错,都可以得分。其中正确的加20分,不完善的加10分,错误的加5分。这一活动为“质疑”创设了很好的平台。

在讲“宗教活动必须在法律和政策的范围内进行”这一问题时,老师应用了2008年“拉萨3·14打砸抢烧”暴力事件进行分析说明,结合时事提出的问题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称,达赖是和平主义者,中国政府不应暴力镇压,而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请问达赖是真正的和平主义者吗?他们的行为是“和平示威”吗?

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学生的回答不够完善,这时老师不但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和重视,而且对新提出的疑问给予赞扬和鼓励,这就树立了学生“我能问”、“我能答”的信心。

3.引导解疑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问题并不是运用某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要运用多个知识点,甚至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重组。如果有的学生对自身所掌握的知识不能很好地进行重组,老师在教学上就应加强引导,让学生明确问题的各个目标,然后根据问题目标涉及的相关内容,检索自身知识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尝试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目标的策略和进行知识重组的方法。要做到这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地运用教材知识,能够对教材进行相机解读,追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效果。其次,是不迷信教材,善于重组教材。

在这堂课中,老师的循循善诱给我的印象也是非常深刻的。其中,讲“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实质”时,老师用了下面几个问题进行诱导:①母亲强迫女儿信教对吗?女儿不允许母亲信教对吗?为什么?②作为共青团员不能信教这个说法对吗?如果对,这不是违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吗?共产党员能信教吗?

这些问题层层深入,把课堂学习的某个内容明确为各个目标,使课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引发学生的内心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解决问题,也是一个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生成的过程。

设疑—质疑—解疑,是这节课的设计主线。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能够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集聚学生的目光,凝聚学生的思想和情绪。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运用。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信教精心预设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吾栖之肤
学校教育支持系统视角下信教大学生的理性回归
“ 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宗教工作本质上是群众工作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