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校长如何面对“过学死”

2009-11-09朱彦体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胆识升学率升学

朱彦体

2009年4月,《中国青年报》推出“示范校为应试一天学18小时”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众多媒体刊发评论,表达了对尽快破除应试教育的期待。人民网刊发吴江的评论《“跳楼、猝死”的素质教育究竟示范了啥?》。文中说,素质教育无以为继早已是不争的事实,示范素质教育学校最终完全彻底甚至变本加厉地回归应试教育,也是普遍现象。新浪网一位网友在博客中写道:“为了升学率,几乎所有的高中学校都在加班加点。高中老师成了天下最忙的教师,高中学生成了天下最苦的学生,高中生活成了孩子一生最痛苦的经历!”

这里好像没有必要再对应试教育的种种畸形和怪胎进行罗列,也好像没有必要再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借口和理由进行分析,我们只想问:面对“过学死”这个不祥和的新生概念,面对这些我们可能有所想象但又始料不及、终成事实的“死亡”现象,作为“主层面”的高中学校的校长,你又该想些什么?我们希望,那绝不只是“理解”“同情”“无奈”等等,更希望看到大家的“正视”和“作为”。

正 视

1.正视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校长是为了任务而当,工作为了任务而做。如果连自己的责任都没弄清楚,或者基本上弄清楚,就不可能做到履职上的“原则”和“有效”。从我国国情来看,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务一直是较为“稳健”的存在:一是培养社会劳动者,二是为高校输送生源。这就是传统观点所认为的高中教育的“双重任务”,即“升学与就业”。但正如原人大附中校长胡俊泽所说,在终身教育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的背景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尚有另一个重要任务,即“为青少年打好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所以校长要意识到,从法定意义上来说,高中学校的教育任务绝不只是“升学”,尚有“就业”乃至“铺垫”的多重任务;高中学校教育的“荣耀”也绝不只是升学率,尚有所培养的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高中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应该是小学和初中学校素质教育的续接和延伸,乃至是更高层次的深化。

2.正视“过学死”现象的产生原因。“过学死”问题是一个深层的社会问题。有论者认为:“‘过学死当然是应试教育催生的苦果,应试教育应废除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认为,作为高中校长,理应清楚“应试”和“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张搞素质教育,力图废除应试教育,并不是掩埋考试,而是要为了更好地应试选择更佳的合理方式。但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剥夺学生的健康权和生命权,相反,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寻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路径。

3.正视家长和学生的真正需要。长期以来,在家长、学生、学校三者的交互关系中,或者在“家长、学生”与“学校”这两个矛盾统一体中,我们过多的看重统一,即“家长、学生”渴盼升学与学校企求升学率提高的“统一”,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矛盾”。如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逐渐提高,不少家长和学生并不完全渴望纯粹意义上的升学,还希望在升学的同时,子女或本人能有较高的素质。换言之,不少“家长、学生”并不是希望在简单的应试教育中提升子女或自己,而是希望在综合素质提高的大的氛围中逐步成长。他们需要的是和谐中的发展,实力上的进步,讨厌的是模式上的僵硬、时间上的强化和方法上的拘泥,当然更加讨厌以牺牲孩子或自己的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所谓的大学桂冠。

4.正视政府和社会的各种评价。不得不承认,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传统观念深厚的大国,推行素质教育是一项浩大繁琐的工程。国家虽然积极努力,并为此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制和方案,但由于种种因素,见效甚微。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许多阶层对着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学校的评价往往有失公允。这些评价的本质共同点仍是看重升学成绩。作为校长,为了把好学校这艘航船的方向和所谓的生存,也就于不得已之下,使学校沿着应试教育的航线运行。在此复杂的人、事和时空背景下,校长如何面对评价,如何把握学校前行的方向和生存状态,其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正视的问题。但有一点必须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摈弃落后,走向先进,是校长们必需的选择。

5.正视自身的责任和能力。国家和时代的要求、家庭和学生的真正需要、不断完善的办学评价体制和高考选拔体制,使高中校长肩负的责任日益明晰,那就是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基础上提高办学效益,尤其是提高充满时代精神和新鲜血液的社会效益。也许在整个教育链条中,仅凭学校这一个环节,还不足以改变现时高中教育的窘况,但我们不能以此忽视乃至放弃作为关键环节的高中学校所应该和所能够做出的努力,在此校长应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令我们疑惑的是,目前不少高中校长并不是没有从事素质教育实践的能力和水平,而是这种能力和水平往往为某种无形的枷锁所束缚,没有发挥出来。这种枷锁是什么,如何解枷破锁,力求轻装上阵,已是一些高中校长丞需自省的问题。

作 为

1.作为需要胆识和勇气。《中国教育报》曾载,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陈江汉校长针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现象,在全校教师大会上说:“我们应该在全面发展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升学率,而不是为了升学率而放弃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作为校长都放得开,难道你们还放不开?”此话激起了全校教师的强烈反响。相关文章认为,陈校长的话体现了他的胆识。其胆识表现在,敢于端正学校的教育方向,激励教师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敢于弱化片面追求升学率在学校教育中的绝对地位,引导教师明确全面发展学生基本素质与提高升学率的辩正统一的关系;敢于躬身垂范,为教师松绑,鼓励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这样的胆识,并不是所有的校长都具备的。当今的一些校长,不是把考试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就是害怕实施素质教育影响了考试成绩;不是把升学率与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对立起来,就是害怕降低升学率影响了学校的生源;不是把知识育人与能力培养对立起来,就是害怕任期内失去政绩和业绩等等。因而,由这些校长掌控的学校教育,背离党的教育方针,背离教书和育人的双重职守,只要分数上去了,升学率上去了,其他的都可以不要,把“育人”变成了“考分”,把“文化教育”变成“奴化教育”,把“成功教育”变成“功利教育”,把“没有文化的人”变成有知识但缺乏“主体精神的人”,使人的生命成长失去和谐的状态,使人的未来发展与国家的未来发展失去应有的协调。在这种情况下,陈校长的胆识更显得难能可贵。其实,如果说胆识较多地表现为一种战略性的眼光,那勇气的施展则表现出一种可嘉行为。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工程,需要校长们长远而深邃的眼光和坚定而执著的气魄,撇开狭隘、功利、拘泥,转向开拓、淡泊、创新,是完成这一使命的必要前提。这种“推动”,无需校长们树立“视死忽如归”的精神,只需要这种精神内涵中的“豪气”和应该具备的“理性”已经足够,而即便如此,我们恐怕还只能是“拭目以待”。

2.作为需要策略和方法。这里说的策略和方法不主要指向素质教育本身的具体操作,而是侧重于如何对素质教育的推动和引领。首先,校长应该成为素质教育氛围的积极营造者,主要表现为对学校外部层面的政府和社会的作用力。校长应敢于并善于发挥其作为专业人员的特有智慧,为地方政府的教育决策尤其是教育评估决策献计施法,帮助其以国家宏观方案为基础,制定出切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评估方案。校长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利用可以利用的平台和方式,对社会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其次,校长应该成为素质教育实施的积极引导者,主要表现为对学校内部层面的教师和学生的作用力。在这个层面上,校长的作为面是广泛的,细致的,但主要着力点应当是转变师生的某些根深蒂固的观念,特别是引导师生充分理解“应试教育”和“应试”的不同,“素质教育”和“考试”的关系,使师生真正认识到升学率高的学校不一定是搞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升学率应该更高,如果一所普通高中因为搞了素质教育,升学率就降低了,甚至没有了,那就要反思一下你实施的是否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抑或是形式主义的素质教育,你是否走进了素质教育的误区。如果能真正地使师生理性地理解好这个问题,扫除了思想上的障碍,素质教育的脚步应该会挣脱羁绊,迈入较为宽广的路途。

毋庸讳言,现时基础教育尤其是其终端的高中教育,仍是一辆“疯狂的马车”,这辆马车的驭手呈现复杂化,但不得不指出,高中校长在此担当着一份重要的收缰任务。与此同时,我们又可以说,素质教育是一片“美丽的岛屿”,风光无限,但要到此佳境,必须有不怕触礁、激流勇进的精神,必须有不畏讥诮、宠辱不惊的胸怀,必须有搏击风浪、把握航程的技能,所以说我们的校长还任重道远。在“转轨”的路口上,也许你已捷足先行,也许你还在左右摇摆,也许你仍在原地踏步,但无论如何,面对揪心的“过学死”等现象,我们都不能不对我们的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再作思考。

(作者单位:安徽淮北市濉溪中学)

猜你喜欢

胆识升学率升学
清儒孙奇逢思想三论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2020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计划
艺术家胆识浅论
创新精神中的“勇气、胆识、锐气”
基于ARIMA模型对我国升学率的研究
中职教育适当引入惩戒教育研究
升学啦
实现升学率与素质教育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