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2009-11-04顾锦霞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9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方法应用

顾锦霞

【摘 要】批注,即批语和注释。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的感悟或质疑,这既是一种阅读鉴赏,也是一种智慧的启迪。本文结合“批注”式阅读在教学中的应用,阐述批注式阅读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 教学 应用 方法

阅读教学的教育功能,在于给迷茫的双眼以清明,给自卑的心理以高贵,给颟顸的头脑以清醒,给荒凉的心地以翠绿。而“批注”式阅读是实现这些功能的途径之一。点、圈、注、批,是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这种传统的阅读方法正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雨露,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既有感悟,又有质疑;既有联想,又有发现;既有评价,又有延伸……形成了自主阅读的独特体验。近年来,笔者扬传统阅读之长,融课改理念之新,在指导学生采用“批注”式阅读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阐述于下:

一、批注于动情处

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活动无非是丰富学生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阅读教学也不例外。因此,在指导学生“批注”式阅读中,从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着手,融“认知”与“情感”为一体,以此来提升学生阅读的品位。

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我的母亲》(邹韬奋),有这样一段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自己呜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我心里知道她见我被打,她也觉得好像刺心的痛苦,对我表十二分的同情,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这里,传达出一个情感信息:母亲的爱子心切。于是,学生作出了如下批注:母亲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说“打得好”,为的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苦读成才。“外表”和“内心”似乎是矛盾的,但都蕴含着一种纯朴的母爱之情。如是,在文章的动情处作了批注,文字简约,恰到好处。又如,篇末写道:“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笔者要求学生抓住一个关键词“才”,留下自己的批注。于是,学生反复研读,终于悟出了“才”字的表达作用:这里,突出了母亲的年轻,也传达出作者对母亲英年早逝的痛惜之情。从而,使母子之爱融为一体。此类批注,不仅是对作品情感的升华,而且是对锤词炼句的赏析。

二、批注于疑问处

学贵有疑。质疑本身就是一种思考,一种挑战,一种探索。只有真正走进文本,无疑处也会生疑。有了疑问,再深钻细研,就会产生新的感悟。批注于疑问处,是一种索幽探微的过程,是一种趋于理性的思考过程。

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敬业与乐业》(梁启超)。有一段这样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有位同学作了如下批注:“我觉得作者说得不对。照他这么说,全世界的人价值都一样。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说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了。”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称代词“我”的不同指向去思考,从“价值”这个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去揣摩,从现象和本质的关系上去分析,从而在师生的互动中,形成思想上的共识。

又如,传统教材《曹刿论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按课本上注释,“情”,实情。“必以情”,一定按实情来处理。于是学生提出疑问,并作出了批注:既然“虽不能察”,又何以“必以情”?换言之,既然对案件的实情不能一一明察,那么按实情来处理就无从谈起。可见,学生在品读课文中表现出了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我们且不说学生的这些疑问是否言之成理,单论这点精神,就足以说明学生思维的创新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三、批注于出彩处

优美的文学语言体现着形象美、情感美和意境美。阅读教学中深层次的美育,应该以语言为媒介来实施。在指导学生“批注”式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关注词汇的丰富美。句式的变化美、辞格的创意美、语气的独特美,乃至整体的风格美,从而在文章的流光溢彩处留下读者的感悟与赏析。

如苏教版初中语文《绿》(朱自清)。在交代了梅雨亭的位置后,文章接着写道:“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读到这里,不由得使人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其中的“翼然”,即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作者把静态的醉翁亭描写得凌空欲飞。因此,学生灵机一动,作了如下批注:这里,状写了梅雨亭的造型。着一“展”字,给人以凌空展翅的动态感,气势非凡,情趣顿生。又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同学们都觉得这里的“挂”字用得十分传神,笔者要求学生说说它的妙处。有同学这样写道:“挂”字化动为静,描绘了遥看瀑布飞泻时的奇观,突出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针对学生的批注,笔者及时总结了其中的看点:一是从动静转化上来看,这里是化动为静;二是从事物的情态方面来看,突出了庐山瀑布的非凡气势。这样一点化,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能知其所以然。可见,学生的批注式阅读为阅读教学的展开增添了思维的层次,提供了思维的空间。

四、批注于哲理处

阅读教学中很本质的一点就是构建高尚的人格大厦,它不仅催生人的“理性觉醒”,也催生着人的“良知自觉”。当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时,人格就获得一次冶炼。因此,引导学生或就文章的整体,或就事物之理进行解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明晰事物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获得思维上的启迪,思想上的攀升。

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鱼我所欲也》。这是一篇议论说理的经典范文,主旨是教人要能“舍生取义”,坚决反对“见利忘义”。文章正面论述,反面驳斥,正反结合,辩论视如破竹,力如千钧。在教学中,笔者采用设置问题情境的方法,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就论证方法试作批注。问题1:课文中哪句话可以概括全篇大意?问题2: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有针对性地深钻细研,从而使明确的教学指向与学生的自主阅读有机结合。例如,学生在“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中用线标出,并用“注”的形式写上:“舍生取义”——中心论点。然后,学生根据文章的主旨,就论证方法进行归纳。如①比喻论证: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舍鱼而取熊掌,比喻生与义,二者不可兼得之时“舍身而取义”。②举例论证:举乞人不受“蹴尔”之食和路人不受“呼尔”之食的例子,进一步论证舍生取义是人所共有的本性。③对比论证:鱼和熊掌对比;生和死对比;从前和如今对比。通过对比,作者进一步指出应舍什么,应取什么。这样,使“批注”式阅读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有具体的指导过程,有学生自主阅读的认知体验,从而体现了批注阅读的指向性、过程性以及体验性的原则。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是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具体体现,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化,是以书面形式表达阅读体验的阅读实践活动。作为阅读教学的一种形式,“批注”式阅读将起到融合文本、彰显自我、砥砺思维、锤炼语言的作用。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方法应用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试论“批注式阅读”中找准批注切入点的方法与途径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批注式阅读,让“要我学”变“我要学”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