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意境英译初探

2009-11-04杨晓梅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9期
关键词:英译意境古诗词

杨晓梅

摘要:古诗词的翻译之难人人皆知,尤其是语言之凝练和其意境之深远。本文从翻译的基本理论出发,对如何在英译过程中表达古诗词的里层意境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古诗词;意境;英译

古典诗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占据了其它体裁的文学无可比拟的主导地位,其艺术成就之辉煌是毫无疑义的。要让如此璀璨迷人的文学瑰宝提高其国际知名度,其传神的翻译尤为重要。但诗歌的翻译之难众人皆知,特别是其语言之美和意境之深远。 本文就诗歌的意境英译技巧做出初步探讨。

一、中国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的意境是指诗人的思想感情与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是衡量诗歌艺术成败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翁显良(1994:47)曾经说过“中国古典诗歌的本色在寓意像”。其它如音韵、格律不可谓不重要,不可谓不是特色,不可不尽力传达。但如果仅仅做好形式、内容、文字、音韵格律的翻译只能算是合格之作,唯有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准确而丰富地传达出去,才能算是一首成功的译诗。

诗歌的意境是主观和客观和谐统一的产物,通常是以情与景的相互交融的方式出现的。诗歌的意境可分为表层意境和里层意境。里层意境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题外意,弦外音。里层意境大致分为象征和曲径通幽。象征就是比附兴喻。它的手法是言在此而意在彼, 常具有双重意境和双层意蕴。象征手法是由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的。所谓曲径通幽就是旁敲侧击,委婉地衬托或显示本意。本文主要探讨这两种意境的英译方法。

二、古诗词里层意境的英译

1.借助目的语引起同感

在古诗词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在译文重构过程中对接受者的艺术感受力和想象力做出预测,考虑到由于语言变化的差异,原文常规的翻译可能无法引起读者积极的响应和深入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做出种种变通,增加译词或者填补空白给读者以必要的提示,否则,译文不但不能形成有效的“言内意”,而且译文读者有可能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意。以白居易的《常相思》为例: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这首《长相思》,写一位女子倚楼怀人。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前三句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下面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全词以“恨”写“爱”,用浅易流畅的语言,和谐的音律,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特别是那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其中汴水、泗水汇流至江,心随波流,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以下是此词的英译:

Everlasting Longing

See Northern River flow,

And Western River flow!

By Melon Islet, mingling waves they go.

The Southern hills dotted with woe.

O how can I forget?

How can I not regret?

My deep sorrow will last till with you I have met

Waiting from moonlight to moonset .(许渊冲, 1991)

在这个翻译版本中,汴水(Bian River)和泗水(Si River)分别改为“北水”(Northern River)和“西水”(Western River)。原文的“汴水”和“泗水”带给中国人的联想是西方人所体会不到的。如采用音译,丝毫不能让译文读者获得言外之意,而且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困难。此译文许渊冲对这些专有名词作了浅化处理,虽不能传达原文的韵味,但使用了能够引起译文读者联想的名称:西水/北水。另一处是原文中的“吴山点点愁”,如果直白的译成言外之意(The Southern hills reflect my woe), 其表达就会过于透明,不能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此译文采用了直译的手法,译为“The Southern hills dotted with woe”, 无疑保留了原文的意义潜势,将解释权还给了读者。

2.象征体与本体搭桥

中国古诗人喜欢“以物言志”、“借景抒情”,在诗中巧妙地联系象征体与本体。但如果读者认为他们是毫不相干的,也就无法欣赏到这种诗歌技巧的魅力了。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尽量使本体和象征体相联系,让读者体会到象征体和本体的奥妙联系。以曹植的《七步诗》为例:

煮豆燃豆箕,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A kettle has beans inside,

And stalks o the beans made a fire.

When the beans to the brother-stalks cried,

“ We sprang from one root, why such fire?”

译文将“豆在釜中泣”译为“the beans to the brother-stalks cried” , 在豆箕前加限定修饰语brother, 启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走上连接象征体与本体的便桥,引起他们对西方历史上皇室兄弟们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联想。虽然达不到传神的效果,但得到的审美感受大体是一致的。

3.解释

法国诗人马拉美认为,诗只要说到七分,其余三分,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分享创作的愉悦,才能了解诗的原味。以元稹的《行宫》为例: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白头宫女在寂寞中回忆往昔的繁华,来慨叹昔盛今衰,世事沧桑。同时也寄托了对自己身世变迁的感慨。翻译时我们既要让读者理解原文的意图,又要有所保留原文的曲折。

译文:

Palace of a few days visit, long years crumbling,

The garden blossom red into the silence.

And here a palace maiden, white haired now,

Takes her ease and tells her tales of the emperor.

译文将“玄宗”译为“tell her tales of the emperor” (皇上的风流逸事),比译成“成败”更符合宫女的身份及其想法,能使读者想象到作者对世道沧桑、个人身世变迁的感慨。

三、结语

要在英文中准确地传达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并引起读者的共鸣,非单纯的字词对译所能达到,因为这要求译者必须要具有对东西方文化传统、底蕴相当熟悉深知的功底,然后再在感同身受的基础上,把这种感受用符合英语语言文字风格的传神之笔尽量充分地再造出来,这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则会出现译文与原文不和谐的因素。例如: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As I sing, the moon lingers on, listening agape;

As I dance, my shadow ever changing its monstrous shape.

这两句诗表面上写醉酒后的狂歌曼舞,实际上是内心孤独困惑的一种宣泄。而译文”monstrous shape” 却把本来多层意义的“零乱”变得单一化,缩小了原诗的内涵,把读者的想象力禁锢于译者所设置的狭小天地里。

意境美的障碍,从理论上看本不应成为障碍,但在现实中因为译者所学有限的客观因素却不可避免的成为大多数人的障碍。在古诗词翻译方面,意境的探讨和语言的精炼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许渊冲. 唐诗宋词一百首[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1。

[2] 文殊选注.诗词英译选[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3] 翁显良. 本色与变相——汉诗英译琐译之三[A]. 杨自俭, 刘学云.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4] 王芳.古汉诗英译的审美传达障碍分析[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2。

猜你喜欢

英译意境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春色满园
猜诗词
一朵花的意境
“小”的英译
略评法学论文篇目之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