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大学生村官

2009-11-02

法制与社会 2009年27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新农村高校

宫 敏

摘要大学生村官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其质量和水平影响到了农村建设的成败。这就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本文拟通过对大学生村官自身暴露问题的分析,探索高校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 高校 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9-310-02

“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农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进一步的发展中,人才匮乏已经成为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新农村急需一批思想新、能力强、技术高、责任心强的现代人才。党和国家领导人正是认识到了这一严峻的形势,对当今的大学生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200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从2006年起国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把大学生基层就业担任村官纳入政府人才计划,并进行制度化安排。2008年3月23日,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决定,从2008年开始,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新形势对高校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培养和输送合格大学生村官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新课题。

一、高校培养和输送合格大学生村官的战略意义

(一)大学生村官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党和国家制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农村任职,不仅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为了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人才短缺问题。人才短缺现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拦路虎。新农村需要的是思想新、能力强、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大学生村官。他们是农村所期盼的建设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真正的生力军,他们能够将先进的文化和观念带入农村、影响农民的思想、改变他们脑中固有的传统观念、帮助他们摆脱落后和愚昧,他们能够将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农村,带领农民依靠先进技术发家致富,培养新型农民。

(二)大学生村官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能否得到巩固和加强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知识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缺乏创新意识和为民服务意识,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而农村基层党组织又是党在农村开展工作的平台,是维护农村稳定的前沿阵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行也是为了借助大学生自身的优点,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的血液,弥补农村干部的不足,提高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只有思想新、能力强、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够担当起此重任,才能够真正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力量薄弱问题。

(三)大学生村官的质量和水平影响到干部人才培养的成败

党和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我、实现自我的大舞台。大学生在农村参加实践锻炼,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够成为优秀干部人才的储备库。而只有思想新、能力强、技术高、责任心强的大学生村官才能够真心投入农村当中,才能够经得起在农村的考验,才能够迅速成长起来。

二、大学生村官自身暴露的问题以及从中暴露出的高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暴露的问题

1.价值观偏差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生的择业标准往往很高,大都倾向于选择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高的大中型城市。而对生产力相对落后,生存环境相对恶劣的农村不屑一顾。而在现今就业形势严峻、城市的容量已达到饱和的情况下,一些大学生迫于生存的需要,把报考村官当作缓兵之计,只是把“村官”当作自己以后晋升的一个阶梯,仅把农村当作自己临时的落脚地。因此,在当上村官后,表现出对工作极不关心和负责,每天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想法,消极度日。

2.实战能力不足

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平常所注重的大都是理论的学习,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农村的实践活动更是少之又少,对农村基层工作不甚了解。因此,在担任村官后,由于对农村的情况不太了解,加之农村的事情又比较琐碎,各种关系比较复杂,自己以前也没有做过此类相关的工作,一时不太适应农村的现实情况。在处理事情时,碰到的困难不能及时的克服;在开展工作时,不能有效利用农村的资源,受到的阻力也比较大。因此导致工作效率比较低,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

3.心理抗压能力较差

大学生一直生活在校园中,生活相对平静,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小。再加之平常对农村的接触和认识都比较少。在报考村官前,缺乏对农村的深入调查和了解。因而在进入农村前,没有做好吃苦耐劳和应付困难的准备。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工作不顺,承受压力时,表现出退却和逃避的倾向。

4.知识结构欠缺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不能很好的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农村所需要的知识不相吻合,学的用不上,无法施展自己的专业所长。

5.责任意识淡薄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高校校园文化也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受西方文化影响,大学生越来越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党和国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大量需要知识型人才来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但是有的大学生没有主动地承担起建设的重任,而一味地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置国家利益于不顾。甚至有一部分大学生在担任村官之后,不仅不尽心尽力为农民服务,而且还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

(二)从中暴露出的高校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

1.思想层面教育的效果不佳

高校思想层面教育主要的形式是政治理论课教育,以理论灌输为主。但是它的内容枯燥,形式单一,老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很难引起大学生的兴趣,以至于上课时往往死气沉沉,学生被动接受。这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不能达到预定的效果,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

2.人才的培养脱离社会的需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充分体现出了高校的人才培养脱离了社会的需要。在大量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下,很多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高校的课程设置往往根据自身需要,以至于使一部分毕业生所学专业在社会上没有市场。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不仅造成了大学生学无用武之地,而且将会影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高校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少之又少,不能够很好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造成了大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脱离,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就业后不能尽快的适应工作。

三、高校培养和输送合格大学生村官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因时而动”

高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当今大学生村官的新时期下,大学生村官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了中国未来发展的状况。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已成为高校责无旁贷的重任。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勇于承担起这份责任,“因时而动”,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走入农村,了解农村,适应时代的变化,迎接新的挑战。

作为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首先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的政策和方针,吃透政策,领会实质;其次要亲身到农村中体验,走入农村,进行实地考察,明确农村所需要的人才类型,按照农村需要,有目的、有方向的、有计划的培养建设新农村的合格型村官。

(二)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处于尚未成熟时期,加之自身对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强、好奇心强、分辨能力低,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思想易被歪曲的价值观所侵蚀。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方面高校教师要开展和加强对全校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向大学生传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以爱国主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引导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和社会及个人的发展相结合;另一方面建立大学生素质考核评价系统和大学生素质档案。定期的对大学生的素质进行考核和评价,将各个阶段的大学生素质情况记录在档。

(三)设置与农村所需知识对口的专业

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知识不对口问题,根据自身的办学特色,通过高校教师对农村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开设与农村所需要知识对口的专业,教授大学生农村需要的知识,培养农村需要的人才,改变以往高校脱离社会培养人才的机制。这样不仅高校提高了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农村也真正获得了所需的人才,从而达到高校与农村的双赢。

(四)开展关于农村问题的新型教育

“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有责任对农村有一定的了解。高校应对所有的大学生开展关于农村问题的新型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农村、了解农村。

首先使大学生从理论层面对农村的概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中,设置关于农村的课程。通过提供新农村建设的资料、放映关于农村现状的幻灯片等方式,使大学生对农村、农民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要开展大学生到农村的实践活动。把农村作为大学生的实习基地,让大学生真正投身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现实状况,了解“三农”问题,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以及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五)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对有志于服务农村、报考村官的大学生,针对性地开展关于“大学生村官”的特色教育,成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不仅是知识方面的培训,而且更加注重能力、责任和价值观方面的培训。

首先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村官这份工作,正确认识自我,找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摆正自己的价值观;其次要对他们进行与农村需要相符合的专业培训和有关大学村官考试的知识培训;最后要增加他们到农村实践的机会,让他们真正了解农村,热爱农村,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功立业。

参考文献:

[1]鹿立,周德禄.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产业需求对接的再思考.中国高等教育.2007(13).

[2]兰雅莉.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理论前沿.2007(4).

[3]魏克熹.做好选派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思考.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4).

[4]耿相魁.大学生村官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实务大观·乡土人才.2008(11).

[5]张丽.从大学生村官新政策的实施看加强大学生能力建设.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王纪鹏.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5).

[7]李庆波.对新农村建设中大学生担任村官的思考.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报).2008(3).

[8]陈海宁,刘沫.以需求为导向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化工高等教育.2004(4).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新农村高校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大学生村官在江苏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创新举措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