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2009-11-02周冬娜

关键词:教学实录

周冬娜

关键词: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74-03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量角器和测量角的过程。

2.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的各部分,并会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用量角器测量开口方向不同的角时能准确读出度数。

教学过程:

一、设疑生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将你的目光移到大屏幕上,认识这个地方吗?

生:认识,是水立方。

师: 对,这是北京奥运会游泳比赛馆——水立方。2008年8月8日全国人民期盼已久的百年奥运终于在北京胜利开幕了,人们不光记住了水立方,在开幕式上还有一段让全世界人民都惊叹的事情,那就是漂亮的焰火,下面我们一起来回忆这段令人难忘的场面。

(视频欣赏开幕式脚印焰火)

师:漂亮吧?

生:漂亮。

师:同学们看焰火时,有没有想过这些焰火是怎样出现在空中的?

生:打上去的。

师:你说得对,老师了解到是由这样的礼花炮发射到空中的。(课件出示礼花炮。)

师:你们看,组成脚印的这些焰火在空中出现的位置不一样,这跟礼花炮哪有关系?

生1:跟礼花炮的摆放有关。

生2:跟这个角有关。(学生指着说。)

师:真聪明,不仅跟礼花炮的摆放位置有关,还跟礼花炮的炮身与地面所成的角度有关系,那这个角度是多少呢?通过今天的读书学习,你一定能明白这个问题。

二、读讲探究

1.读书学习。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学习材料,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考:通过读书,你能学会什么?

(学生有的开始看书,有的想举手。)

师: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了,不要着急,老师还有几个小建议送给大家:希望你们在读书时不仅要读书上的文字内容,还要认真想一想,从图上你能学到哪些知识;还希望大家拿起笔来,边读边圈一圈、画一画你认为重要的、关键的字、词语,不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好,开始吧。

(学生自读学习资料,师巡视,了解学生读书情况。)

2.全班讲解交流。

师:好,刚才大家都认真读书了,老师看到你们在书上勾勾画画的,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读书的收获吧,谁愿意先来说一说,通过读书,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到了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

师:从哪部分看到的,指一指好吗?

(学生指)

师:你读书真认真,知道了用量角器测量可以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谁还从书上看到了其它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生:把一个角用透明纸描下来,用三角板上的角分别比一比。

师:大家看到了吗?他把两个方法都读了读,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书上每个小朋友说的话后面还有省略号呢,(课件闪烁省略号)接着该做什么呢?谁来说一说。

生:把一个角用透明纸描下来,然后把它移到另一个角上去比一比。

师:你将这个方法补充得这么完整,真不错。老师再给大家演示一下,同学们仔细看一看。

(课件演示用透明纸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

师:哪个角大?

生:角2大。

师:同学们看另外一个小朋友说的方法,也能比较出角2比角1大,但是这些方法都不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有没有一种更好的方法能让我们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呢?

生:可以用量角器量。

师:刚才有个同学也提到量角器了,你能在书上指一指量角器在哪儿吗?

(学生指)

师:你从哪儿知道用量角器测量是比较两个角大小的一种好办法?

生1:从书的最下面一部分看到的。

师:哦,用量角器能知道角2和角1的实际大小,不错。

生2:我从“要准确知道两个角的大小,可以用量角器测量,这样既方便,又准确。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我在书上看到的。

师:你读书真用心,那你认为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最能说明用量角器测量是比较角大小的一种好办法?

生:准确、方便。

师:找得好。这句话中你认为哪儿还很重要?

生:“度”,用符号“°”表示。

师:“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这个小圆圈表示。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小圆圈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符号?

生:句号。

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 句号写在右下角,度写在右上角。

师: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从这个量角器上你看到了什么?

生:1°角。

师:在哪儿呢?指一指。

(生指)

师:看这个1°角多么小呀(课件闪烁1°角),你们知道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角吗?

生:有180个。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

生:(指着说)从“180”知道的。

师:你真了不起,这个“180”让我们明白了把量角器分成了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的就是1°角。

师:(课件依次显示180个1°角)如果把180个1°角都画出来,看起来怎么样?

生:密密的线,很乱。

师:对,用起来会很不方便,所以在制作量角器时就省略了一部分刻度线,只在最外圈保留了全部的刻度线,这样用起来既清晰又方便。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有两圈数。

师:请你来指指这两圈数好吗?

(生指,课件跟着分别闪烁整体内外圈数。)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圈数分别是怎么排列的?

生:10,20,30……

师:可以用手比划比划。

(生比划)

师:这位同学用手描述时,大家看得那么认真。他刚才比划的里边这圈数从右往左排列,我们叫它“内圈刻度”;外边这圈数从左往右排列,我们叫它“外圈刻度”。(课件显示数的排列及标注内圈刻度、外圈刻度。)

师:对这两圈数谁还有疑问?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两圈数中有一个比较特殊,(课件闪烁90)这个90属于谁呢?

生:都属于,内圈刻度数到这儿是90°,外圈刻度数到这儿也是90°,所以只写一个就可以了。

师:说得真好,谁还有别的发现?

(学生没有举手情况)

师:老师看书时也看到了一些很重要的地方,想跟你们说说,行吗?

生:行。

师:(操作课件)和外圈0°对齐的这条水平的线是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内圈0°对齐的这条水平线也是……

生:量角器的0°刻度线。

师:同学们看,90°刻度线与0°刻度线相交形成什么角?

生:直角。

师:对,那这个交点就叫量角器的“中心”。(课件闪烁中心点)

师:刚才我们一起仔细观察了量角器的各部分,也认识了它们,现在请你用心来记一记吧。

师:刚才大家对“量角器”学习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从书上还有新的发现,谁来说一说?

生:我从书的下面一部分学到了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

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把学到的方法讲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生:用量角器的中心和角2的顶点重合,然后使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角的另一条边对齐55°,这个角就是55°。(随学生说,课件依次显示。)

师:你说话的条理真清楚,谁跟他学到的方法一样?有什么不同意见或补充吗?

生:没有。

师:哦,我还有个不明白的地方,想请教请教你们,行吗?

生:行。

师:你们看(指屏幕),角的这条边既对着55°,又对着125°,为什么角2是55°呢?

生:(指着角2)因为角的这条边是和内圈0°线对齐的,所以读数时应该从这个0开始数起。

师:他说的跟你想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听了他的解释我也明白了,读刻度数时,要看清角的一条边是和哪圈的0°刻度线对齐的,才能读准度数,谢谢你。

师:刚才大家说到的这种量法是使角的一条边与内圈的0°刻度线重合了,读度数时就要看内圈刻度。在操作时,我们还可以使角的另外一条边与外圈的0°刻度线重合,大家仔细看一看。

(课件演示读外圈刻度的量法。)

师:在实际测量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方便的测量方法。

师:书上还有用量角器测量角1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生:会了。

师:那测量到角1是多少度呢?

生:50°。

师:现在你知道角2比角1大多少了吗?

生:大5°。

师:好,看来用量角器比较角的大小真是既方便,又准确呀,你能说说表现在哪儿吗?

生:用量角器可以直接测量出角的准确度数,比较起来更容易。

师:说得真好。通过测量角1和角2,你觉得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哪些操作需要特别注意才能保证量准角的度数?

生1:量角器的中心一定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生2:量角器的0°刻度线一定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生3:看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时,一定要找准是内圈刻度还是外圈刻度。

师:大家总结得真全面,相信在用量角器测量角时,你们一定能注意到这些关键的操作步骤。

师:(课件返回书页)同学们对于这些知识还有什么补充或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没有了。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亲自动手测量几个角的度数吧,看谁测量得认真。

三、分组精练

(生独立完成,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及时地给予辅导。)

师:大家刚才操作得真认真,谁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师出示正确答案)

师:大家在测量时,我看到有的同学用手指做了这样的动作,其实是把角的边延长了,这样更容易看清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刻度,真是一种不错的操作技巧。

师:选择你喜欢的一个三角板来测量。

(学生独立测量,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测量的三角板中角的度数各是多少?

(随学生汇报,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师:三角板是数学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工具,它每个角的度数都是有规定的,记住它们,对你以后学习好多数学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请同学用记一记吧。

(给学生30秒时间记一记。)

师:刚才我们动手测量了角的度数,下面请你动动脑:现在这个角的顶点已经和量角器的中心重合了,看不见的那条边已经和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了。

★★★想一想:这个角可能是多少度呢?

生:这个角可能是70°。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看不见的那条边可能和右边的0°刻度线重合了,这样看内圈刻度应该是70°。

师: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这个角可能是110°。

师:说说你猜想的理由好吗?

生:看不见的那条边可能和左边的0°刻度线重合了,这样看外圈刻度应该是110°。

师:说得都非常有道理,(课件出示学生猜想的结果),看不到的这条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70°;如果与外圈0°刻度线重合,这个角就是110°。

师:看来大家都能熟练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四、概括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量角器,并学会了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这节课我们知道了焰火发射到空中需要精密测量角的度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也用到了角的度量的知识,你们看(课件出示“水立方”),设计专家在设计水立方时许多地方就用到了。

课下希望同学们从生活中找一找哪还用到了角的度量的知识,方便的话再动手测量测量,然后跟小伙伴儿交流交流。希望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

点评:

听了周老师的《角的度量》一课,顿觉耳目一新,周老师用与众不同的授课方式向我们诠释了在数学课上落实新的课程理念的一个途径,细细地品味这节课,感觉有以下两个亮点:

一、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程标准解读》明确指出:“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依赖教师或家长迫使学生们这样。事实上,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本节课,周老师在这一要求上做得很好,一上课我就强烈地感受到周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的良苦用心。她由一组声像片段展开教学,从奥运场馆“水立方”到奥运会开幕式焰火,无一不隐含了角度的信息,这些信息将学生悄然引入了一种渴望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研读教科书,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数学书是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的好帮手。曾几何时,多数教师将多媒体演示视为体现新理念的主要方式,于是教室里没有多媒体设备教师就不会上新教材上的课。诚然,在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多媒体以声像兼备、直观形象等特点为广大学生和教师所喜欢,但过分地依赖多媒体,冷漠了学生随身携带的数学书,使数学书成为“练习册”也绝非新一轮教学改革所追求的境界。周老师的这节课既让我们感受到多媒体在学生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更让我们感受到读书、交流在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周老师的课堂上,学生先读先学,教师后引后帮;学生从读书、读图展开学习,教师只在学生学习的关键处辅以多媒体演示和必要的讲解,使“读、思、练”成为学习活动的有机整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量角器,建立了1°角的空间观念,领会并掌握了量角的方法,而且经历了析字、剖词、识图的全过程,学习了怎样读书,怎样自主地从书中获取知识,汲取营养,同时语言表达的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

评析:石家庄市新华区教研室田淑玲

猜你喜欢

教学实录
无限意趣在谜中
“记录生活”习作指导课教学实录及评点
“原电池工作原理”教学实录
《正比例》教学实录与评析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数字编码》教学实录及反思
《绿苇儿童诗》教学实录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实录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