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中品,读中悟

2009-11-02王丽梅

关键词:琴声音符听众

王丽梅

摘 要:教学《惟一的听众》一文,采用了“读中品,读中悟”的教学设计,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重点体会老教授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关键词:读、品、悟;言行;心理;读懂老人;读懂作者;读出感情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7/08-0051-01

冀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惟一的听众》一文中,那位德高望重、音乐造诣极深的老教授对一个小提琴初学者的尊重,使“我终于奏出了真正的音乐”。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读中品,读中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我预设了三次读:一读:读懂老人;二读:读懂作者;三读:读出感情。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感激之情。

一、读懂老人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全文,让学生讲一讲这个故事,之后,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可能会说体会到了老人的善良、有爱心、对“我”的那份鼓励与爱护,继而通过勾划描写老人的相关句子,体会其善良,以及给我带来的信心与鼓励。语言是心灵的载体,由于那位德高望重、善良可敬、充满智慧的老教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是通过她那充满爱心的、善意的、独特的语言描写表现出来的,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一段话是当“我”为在树林里也拉不好小提琴而感到懊恼,认为这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在幽静树林里的平静心情,深感内疚、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时,老人却对我讲“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这句话中老人自己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让“我”不要过意不去,老人并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搅“我”,说得非常客气。接着老人又讲:“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你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这是老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在意她在场,拉好拉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第二段话是当“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时,老人说:“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这又是老人在鼓励“我”,不管“我”拉成什么样,老人耳朵听不见,但心里却能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她愿意每天都来做“我”的听众,目的是让“我”树立信心,坚持每天面对自己的听众来练琴,“我”一定会越练越来劲。

第三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会到小树林面对“我”惟一的听众练琴。每天“我”停下来,老人都会说:“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这是老人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继续练下去,使“我”开始有了信心。

第四段话是以后每天清晨,“我”都要全力以赴去面对早早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听众——老人练琴时,有一次她竟说:“你的琴声能给我带来欢乐和幸福。”这又是老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人是在鼓励“我”继续苦练下去。

那么,这位“听众”的关注、鼓励、帮助、宽慰对我的心理变化作用如何?使我有了信心勇气和毅力:暗暗有了几分信心、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的感觉、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渐渐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老人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家,能用巧妙的办法、善意的谎言来呵护年轻人的自尊心,激励年轻人刻苦学习音乐。

二、读懂作者

“那些美妙的音符在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因为这位善良可敬、充满爱心、充满智慧的老人,“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因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陪伴“我”、鼓励“我”,“我”重拾自信,走向成功。这美妙的音符就像老人的尊重和爱护,这美妙的音符是“我”对老人的感激,这美妙的音符是“我”对老人的回报。

三、读出感情

通过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和分角色对话朗读,并配上音乐,引导学生读出感情,进一步感受老人对“我”的尊重、爱护和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琴声悠悠,爱也悠悠,琴声是尊重和鼓励的结果,琴声是年轻人对老人的爱的感激和回报。留心生活,点滴中感受爱护、鼓励。引导学生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感受身边得到的或者给予别人的鼓励、爱护,说一说这种体验,并写在小本本上。可以给家长看,也可以给同学看,沟通心灵,让语文融入生活。

猜你喜欢

琴声音符听众
泉水滴答
一串快乐的音符
倾听那琴声
美妙音符
可怕的琴声
听众
悦耳的琴声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音符草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