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课程标准下的学校体育教育

2009-10-23潘正平曹春婷

魅力中国 2009年8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学科技能

潘正平 曹春婷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体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思想的落实。要依靠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长官也来遵循课改新理念,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一起担负起神圣的基础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共同托起明日的“太阳”。

【关键词】体育学科;体育教育

1教育思想的落实

新课程标准是一次教育的革命,是学科的一次整合和重新确定学科之间联系的再定位。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决定了教育目标的根本所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方针为基础教育思想的执行者提出的要求,和学习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教师们的要求也是一样的。学校的行政长官的教育思想落后子学科教师,那么,即使我们的教师有理论的高度,可是实践的深度和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主体参与、合作、探究成为教学的主旋律,留给学生更多的是自主、全面、深刻发展的空间。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在各学科并存的前提下获得各自最大的给予学生素质提升的机会。

没有教育思想的全面落实,同样作为主要学科的体育学科难免不是又停留在“小三门”的尴尬地位。因为体育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他自身的发展。体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就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首先没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灵算不上体育的教学。其次,要看到竞技体育绝对没有也不可能替代体育教学。第三,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造就一个合格的人才,这是民族的大事,教育的大事,学校教学工作的大事,广大体育教师的大事。

新课程的实施,体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思想的落实。要依靠各级学校教育行政长官也来遵循课改新理念,和广大体育工作者一起担负起神圣的基础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共同托起明日的“太阳”。

2体育师资的培养

新课程的实施,引来的是广大体育教师思想和业务能力的一场震惊。教师在实践中反映操作难的现象很多,可喜的是争论也多了。体育教师的素养,决定了我们这个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兼职不说,专业、专任教师之间也存在千差万别的现象,敬业的因素当然也在其中。可是要消除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学中长期以来形成的落后和惯性的弊病,教育行政部门没有系统的培养和督促制度,很难保证体育新课程理念能得到足够的落实和发展。

2.1理论的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目标领域的分层和选择,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评价与考核,如何构建教材体系和利用教学资源,如何总结教学的成果和反过来指导教学改革。等等,这些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熟知的起码的知识。

2.2组织的技巧。建立常规和建立怎样的科学、有效的常规。教学模式的作用和运用怎样的教学模式。激励和评价的制度以及怎样去激励和评价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节奏。通过学习交流的形式,发现和推广现成的组织教学的技巧,创造和实验新的组织教学的方法。

2.3技能的考核。只有学习才能弥补自身的不足,众多体育教师技能的充实和素养的更新显得同样重要。选择游戏和创新游戏教学的能力。音乐舞蹈基础技能的学习和成品舞蹈的学习,结合音乐和体育动作创编健美操等的教学能力。球类运动的基本技术动作以及田径项目的典型技术的技能水平的掌握程度,裁判法和竞赛组织工作的能力。等等,都属于职后培训,大面积地开展体育教师基本技能考核的必备内容。

2.4管理的应用。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优秀管理模式的指导。科学的管理制约我们工作的效果。运用体育管理学,在学校体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和领域有非常大的潜在空间。无庸置疑,成功与平常也就在是否应用或自觉应用体育管理学的一念之间。向同行和专家学习先进的管理水平和经验,自觉指导工作并且不断创新,是体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必修的一门课程。

3教学实践的反思

3.1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与淡化技术教学的关系。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淡化了以往的竞技体育技术教学倾向,注重让学生进行主体参与的各项创新性教学活动,注重激发兴趣的培养过程。在这里没有提及基本技术,而是高层次的运动技能。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知识告诉我们,掌握和应用技能和学习技术不可分。学习技术和自动化应用技能是一个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化过程,没有基础的技术就不会成为技能,这是运动的规律也是科学的常识。

3.2淡化技术教学的提法,就是提高了技术教学质量的要求。这是一名教师的认识和教学能力都必须要到位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高质量的技术教学,就不是体育教学的高境界。不是每一节课都要很细地抠技术要求,而是重点地有目的地安排技术教学,并且把运用技术的实践活动溶入到体育活动中,提高全体学生的练习兴趣和参与机会。因此,只注重突出技能的应用,忽略了学习过程,结果就是没有应用技能的可能。

3.3开展活动与探究性学习的困惑。看到过一则报道:“中美学生在解题方法上的差异”。如果教师给出同一道题目:“现在是中午12点整,时针和分针刚好重合在一起,请问要经过多少时间,时针和分针才能再重合?”老师的话音刚落,美国学生的反应是不约而同地拨动腕上的手表,用这种其实是很聪明的“笨办法”看看时针和分针什么时候能够再次重合。在场的所有中国学生肯定立即拿出笔和纸,埋头列出一大堆公式并开始计算。

许多体育教师很困惑,以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就是开展“自主性活动”,不敢说最基本的知识和进行必要的技术教学;无论学生怎样地表现自己都是活动,只要有讨论,就是开展了合作化的学习;不管效果怎样都叫活动,“活动”就是探究性学习。

许多教师认为新课程不重视“双基”了,以为简单地堆积就是基础扎实,事实上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实践告诉我们,只注重教学形式的变化,离开了教学的核心,即简单准确的目标就没有“探究”。所以,所有体育活动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有目的的学习性活动。看来没有必要每一节课都要来一个探究性学习。

4社会体育的呼唤

4.1课中和课外的体育参与。学校的体育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的目标。“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学生怎样获得最大的发展?这是—个很好的课题。教师在学校时间以外,有机会参与社会上组织的各类项目的体育培训,他们又能为哪些学生群体提供辅导?学校体育功能何在,社会体育在育人方面又能获得哪些效益?这些问题,始终围绕社会体育的出现、课外体育的拓展、学校体育的功能等。学生课内课外的参与,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最好体现健康第一的目标。

4.2如何开展项目的选择和培养。课中,我们的老师强调要在四大领域目标统领下,选择项目,以水平目标为坐标,开展备课后的上课。于是,为许多的运动项目能进入校园留下了一个的伏笔。过去的、传统的教材在体现四大领域的功能上,如何形成系列,同样成为许多实践者难以定夺的症结。

假使有的学生到了大学还不具备水平三的某些领域的水平,但是她确实已经在某个具有特色的项目上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或表演水平,或者某些学生在健康方面有许多优势,例如有很好的基本的身体素质,但是不具备任何一项体育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合适的条件,使其在课内有限的时间里获得系统的某些项目的学习。课中是选择了很多的项目,但是没有获得科学的某些项目的发展!

4.3哪些项目成为当前大多数学生的必会,以致终身享用。有条件的地方,如游泳、跆拳道、乒乓、篮球、羽毛球等各类社会组织的培训开展的很好。这些项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越是在学校,越难以真正成为主打项目去挖掘开发,受益的还是其中少数的学生。首先是体育场地器材,其次是教师的专门能力,第三就是课程性质特性的约束。在社会培训处那里,暂时也只能吸引了一部分学生来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有没有机会获得这样的发展成为疑问。同样,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否在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得到进一步的保证?哪些项目才是我们要选择和学习的,哪些体育项目是我们很喜欢而且又能成为我们终身享用的?希望在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中,我们会找到她的影子!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学科技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拼技能,享丰收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