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2009-10-20段爱芳

中国当代医药 2009年15期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剂量

段爱芳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1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均分为Ⅰ组(低剂量组)、Ⅱ组(中剂量组)和Ⅲ组(高剂量组)。三组患者分别服用埃索美拉唑20、40、60 mg,每天1次,连续3 周。结果:经治疗后,中、高剂量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中、高剂量两组的有效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Ⅰ组有9例复发,复发率为18.0%,明显高于Ⅱ、Ⅲ组复发率(8.0%和6.0%),P<0.05。结论:40 mg埃索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个安全有效剂量,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埃索美拉唑;剂量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094-02

埃索美拉唑系新型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目前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为了进一步观察该药的疗效,2008年3月~2009年1月应用不同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3月~2009年1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男87例,女63例。年龄18~51岁,平均38.8岁。十二指肠溃疡89例,胃溃疡61例。全部患者均经内镜及病理证实为活动性溃疡,排除以下情况:①有消化道出血和幽门梗阻、穿孔并发症;②2个以上多发性溃疡及复合溃疡;③溃疡面积大于20 mm;④有胃、十二指肠手术史者;⑤有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⑦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⑧正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及(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药物者;⑨对本试验药物过敏者。随机均分为Ⅰ组(低剂量组)、Ⅱ组(中剂量组)和Ⅲ组(高剂量组)。三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溃疡严重程度等均衡可比,其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服用埃索美拉唑(商品名:耐信,无锡阿司利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均于晨间口服埃索美拉唑20、40、60 mg,每天1 次,三组均持续3 周。所有患者在活动性出血期间,同时给予禁食、一般止血剂应用(酚磺乙胺、氨甲苯酸、维生素K),并根据病情给予输血等其他支持治疗。如治疗无效,改用其他方案或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期间观察血压、脉搏、呕血和黑便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给予血常规、尿常规、大便隐血、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1.3 疗效标准[1]

愈合:上腹部疼痛消失,胃镜示溃疡完全消失或仅留瘢痕。有效:上腹部疼痛消失或缓解,胃镜示溃疡面积缩小≥50%。无效:上腹部疼痛无变化,胃镜示溃疡面积缩小不足50%或扩大。腹痛缓解指每日腹痛次数减少2次或以上,腹痛时间少于15 min。Hp根除标准为停止治疗1个月以上C14呼气试验为阴性。

2 结果

2.1 疗效观察

三组患者经3周治疗后,中、高剂量两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但中、高剂量两组的有效率相当(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及复发

Ⅰ组50例患者未见有不良反应发生;Ⅱ组只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占4.0%,其中1例为便秘,1例为头昏,症状均轻微,无需停药;Ⅲ组5例发生不良反应,占10%,其中出现头痛2例,腹胀、腹泻2例,头昏1例。治疗前后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经过3个月观察后,Ⅰ组有9例患者治愈后复发,复发率为18.0%,明显高于Ⅱ、Ⅲ组复发率(8.0%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达5%~10%,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发病者具多,但60~70岁初次发病者也不在少数。现代医学认为,溃疡出血时,溃疡黏膜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显著增强,从而使血凝块易于溶解。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引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 时才能有效发挥,而且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的胃液中会迅速被消化。延长胃内pH>6的持续时间可显著降低溃疡黏膜中的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稳定血凝块,这是抑酸药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的主要机制[2]。因此,胃酸过高、黏膜保护减弱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产生溃疡病的最主要因素,治疗上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抗Hp治疗。

埃索美拉唑为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它主要在肝脏内代谢,其药用机制是通过不可逆的抑制胃内壁细胞H+-K+三磷酸腺苷而阻止胃酸的最终分泌[3-4],该药对组胺、五肽胃泌素和刺激迷走神经引起的胃酸分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H2 受体拮抗剂不能抑制由二丁基环腺苷引起的胃酸分泌也有强而持久的抑制作用,可有效保持胃内的pH在6以上[5-6]。本研究考察了不同剂量埃索米拉唑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方面的疗效,从上述结果说明,中等剂量埃索美拉唑40 mg抑酸作用更强、更持久,首次清除率低,血药峰浓度高,维持时间长,临床疗效更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复发率也较低。因此,40 mg埃索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个安全有效剂量,值得临床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胡伏莲.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的现代理念[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3):189-190.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80-488.

[3]周劲峰.消化性溃疡联合药物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9):62.

[4]严四海,李昭华.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79.

[5]赵盘珠.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9):94.

[6]马凌燕,吴庆欢,陈彩云.3种拉唑类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4):57.

猜你喜欢

埃索美拉唑消化性溃疡剂量
不同剂量孕激素治疗无排卵型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对比
全自动单剂量分包机应用于中心摆药的效果评价
用药剂量:老年人≠成年人
埃索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效果
胃溃疡采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的对比
康复新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
莫沙必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多服药VS少服药